“提标”改造如期而至,是烧钱还是市场?
本篇文章2460字,读完约6分钟
背景材料:
2015年11月发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自2018年1月1日起,敏感地区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已执行甲级标准;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应当执行特殊排放标准。虽然业界首次讨论污水处理提出近乎“苛刻”的特别排放限额的政策,但自意见稿发表以来,一直没有间断,但无论是负面或正面,该标准目前已全面实施。戴在污水处理机构头上的金箍如期到达。污水处理应该去哪里?
相关阅读:城市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的终点还很远吗?
“成本”真的是成本吗?
在投标升级改造的讨论中,无论是接近严格的标准参数还是达到标准所投入的后处理技术,都与“成本”一词没有什么不同。根据计算数据,污水处理厂从一级乙类排放标准到一级甲类排放标准的追加投资相当于污水处理厂原投资成本的50%-70%。以平均处理能力为4万m3/d的污水处理厂为例,乙类污水处理厂的基础设施投资约为6000-8000万元,升级为甲类的新增资金为3000-5600万元。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仍在执行一级或二级标准,标准升级带来的新老设备更换费用,尤其是要求较高的膜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后期运行带来的维护费用,无疑将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因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投标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这是一种“低成本绩效”和“市场风险”的政策行为。
诚然,标准的提高必然伴随着迭代成本的增加,而新事物的出现和应用必然会产生相应的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因为在用新事物淘汰旧事物、用新产能替代旧产能的过程中,新动能能否与现有的工业系统无缝对接,将确保工业的整体运行不会因“发动机”的更换而出现动力不匹配甚至停产。因此,污水处理标准的提高似乎是业界污水处理设备消费者心中的一个巨大问号。
然而,如果新事物生来就有风险,它们就不会进步和发展。成本就像镜子的两面。一方面是更新换代的高投入,另一方面是行业转型后的新发展,尤其是mbr市场不断扩大的环保行业。首先,全面实施招投标升级改造,释放出环保产业“低标准、低质量、低价格”的不正常生存状态已经结束的信号,全面的质量控制提升了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附加值,为环保产业走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市场路线奠定了基础。
其次,招投标升级改造的深入开展,客观上促进了供应方污水处理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技术升级,特别是国内涉水设备制造技术的发展,刺激了国内mbr市场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本要素的增长,从而引发了市场的持续繁荣。
此外,标准的提高使得技术的应用趋于复杂化和专业化,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专业操作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专业化的推进将催生涵盖教育培训、打包服务、评级测试等模块的第三方市场,这不仅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衍生产品,也是消费市场进一步细分形成的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结果。
综上所述,“成本”是否是成本是一个多角度的辩证命题。只看到短期费用大幅增加所带来的成本,是市场投资的短视行为。就像股票市场的投资一样,大多数散户投资者能够在一两天内看到升值前景,而只有少数巴菲特能够预见一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升值前景。对于污水处理行业来说,升级竞标无疑会带来痛苦,这是历史债务问题造成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就像大浪淘沙一样,许多污水处理厂商会在痛苦时期倒闭,因为他们无法承受升级资本的痛苦和压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通过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升级提升污水处理行业的附加值,不断延伸行业的消费链条,逐步走向成熟和规模化,那么在污水处理市场上经历过大浪的企业将是稳定而深远的。例如,在这场资金和品牌的竞争中,一大批现代化的国际水务公司如北京水务、首创集团和中国水务相继出现。
污水处理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在谈到污水处理成本的辩证分析后,市场消费者和资金供给群体的财务问题得到了解决,然后是回到一个基本问题,即污水处理的市场容量有多大,这是一个资本增值的问题。
城市化扩大了污水处理市场,形成了1000亿元的蓝海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6.1%,与2003年的40.53%相比有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80%的城市化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2015年,中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45亿吨,同比增长6%,占全年污水排放总量的71.4%。参照2011-2015年6%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平均增长率,预计2016-2020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将保持增长速度,到2030年总排放量将达到600亿吨左右,是目前的1.6倍,2030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总量也将增加33%左右。鉴于未来中国仍将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基本态势,一些中小城市及其县城还没有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技术,城市居民集中产生的城市生活污水的增长和城市产业的密集分布将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这必然增加城市管理部门对更高标准污水处理服务的需求。根据《全国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将从2.17亿立方米/日提高到2.68亿立方米/日,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投资也将达到1500多亿元。
技术创新带来市场改革,推动污水处理全流程服务消费的增长。根据国家环保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污水的日处理能力达1.82亿吨,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但全国地表水特别差和特别好的水体都在减少,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多年来,低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和低标准的出水测评使得治污厂成为了新的环境污染源,以至于污水厂建在哪里,排污在哪里,哪里就形成黑臭水体。重复治理、重复建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体污染治理的无效成本。提标改造,改变原有低效的水体处理线,改变原有难以满足巨额污水处理体量的方式方法,创新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和污水处理能力,降低投资及运营成本,从而在驱动国内污水处理服务更好发展的同时,吸引社会各生产部门委托水处理服务商提供专业的环境服务,提升行业的专业生产盈利能力。
标题:“提标”改造如期而至,是烧钱还是市场?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2644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