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事件
本篇文章4633字,读完约12分钟
(候选人名单)
一、《巴黎气候协议》生效
2016年10月5日,欧盟及其七个成员国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了《巴黎气候协定》批准书。迄今为止,《巴黎气候协定》缔约方已达74个,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58.82%,符合《巴黎气候协定》的生效条件。作为《巴黎气候协定》的保存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该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巴黎气候协定》从通过到生效不到一年,成为历史上批准速度最快的国际条约之一。《巴黎气候协定》得到了很多支持,并很快生效,这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从谈判、通过到生效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各国共同推进低碳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意愿,也为其他领域的全球治理提供了借鉴和信心。它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一个新阶段,并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长期全球行动指明了新的方向。
第二,第二次联合国环境大会关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5月23日至5月28日,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内罗毕举行。此次环境会议是继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气候变化会议通过《巴黎协议》之后,联合国以全球环境为主题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实施2030年议程中的环境目标”,重点是世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期通过各种决议来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会议将加强各方关于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对话,为全球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勾画蓝图。会议讨论了空气体污染、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海洋环境保护、化学废物等关键环境问题。,也促进了巴黎气候变化会议成果的加速实施。
第三,世界各国对氢氟碳化合物提出减排要求,推动协调应对,保护臭氧层,缓解气候变化
2016年10月15日,《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第28次会议在卢旺达基加利举行,达成了限制和控制温室气体氢氟碳化合物的历史性修正案——《基加利修正案》。氢氟碳化合物是一种强有力的温室气体,其全球变暖潜力是二氧化碳的几千倍。因此,该协议是继《巴黎协议》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环境文件,是今年最重要的全球气候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经过近30年的努力,大气中含氯氟烃的含量不断减少。根据6月30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与2000年相比,2015年9月南极臭氧层空洞减少了5个百分点,《蒙特利尔议定书》被认为是国际社会最成功的公约,《基加利修正案》更有效地促进了全球臭氧层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
4.二十国集团峰会引领可持续发展
20国集团领导人第21次峰会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二十国集团成员、客人国家领导人和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峰会的主题是“建设一个创新、充满活力、协调和包容的世界经济”。二十国集团峰会首次提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承认联合国在全球实施和审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主导作用,并在峰会上发布了《二十国集团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重申致力于实现《2030年议程》的宏伟目标,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20国集团杭州峰会也是中国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第一轮探索,全球治理进入新的格局,标志着中国走向“全球治理时代”。
5.2016年可能成为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气候变化将带来更多极端天气变化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和严峻挑战。近年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空空气污染、极端天气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世界气象组织12月20日在日内瓦发表公报称,2016年前11个月的数据显示,今年有望成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刷新了2015年创下的最热记录。对于全球气象系统来说,2016年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新高,超过了百万分之400的警戒线。与此同时,海洋中创纪录的高温导致珊瑚礁漂白现象蔓延,洪水、热浪和热带气旋影响了陆地上数百万人。2016年的高温记录导致北极海冰面积逐渐缩小到自1979年开始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极端天气,尤其是热浪,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有关。
6.中国迎来了一个环境保护体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
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回复,2016年3月3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宣布决定设立水、大气和土壤三个环境管理部门。成立了“水、气、土”三个环境管理部门,主要目的是围绕提高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水、气、土管理为核心业务,理顺内部职责和业务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的各项管理职能。中国的环境管理已经向系统化、科学化和精细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中国率先在改革环境保护制度和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方面取得突破。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将排污许可证纳入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核心体系;实行省级以下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督和执法的垂直管理体制,打破地方行政干预,提高执法效能;开展环境保护监督,促进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环境治理基本制度的这些系统性改革已经开始并正在发挥作用。
七、人类生存现在需要1.6个地球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最近发布的《地球的活力》报告,人类每年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目前所需的自然资源需要1.6个地球提供。2016年8月8日,“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到来。2016年,地球以迄今最快的速度进入了生态赤字状态。面对人类无尽的需求和破坏,地球还能支撑多久?世界自然基金会西班牙分会主席恩里克·塞戈维亚回答说,应该不会超过30年。根据这一趋势,到2020年将需要1.75个地球,到2050年将需要2.5个地球,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报告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一直在持续下降。
8.美国的清洁能源计划即将出台,新政府的环保立场可能会改变
2015年8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颁布了清洁能源计划(cpp)。11月18日,该计划被国会否决,随后奥巴马行使总统否决权将其搁置。2016年2月9日,当所有人都认为该计划突破了国会的限制,将如期实施时,美国最高法院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暂停cpp的裁决。经过一系列波折,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仍然悬而未决。2016年11月9日,唐纳德·约翰·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新总统。他曾公开表示,他将在就职后领导美国退出《巴黎协定》。12月8日,他提名俄克拉荷马州司法部长斯科特·普鲁特为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斯科特·普拉特本人是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坚定支持者,在此之前,他对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动的清洁能源法案提起了诉讼。他明确的反环境立场会影响美国未来新的环境保护和能源政策吗?
9.空的空气污染困扰着发展中国家,回到蓝天,任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污染成本”报告,世界上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的地区。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接连遭遇大规模雾霾天气。12月21日,首都北京发出了今年冬天以来的第一次雾霾红色预警。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经历了严重的污染天气。印度官员在11月初紧急宣布,首都新德里的空气污染水平连续两周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30倍,几乎达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
当地时间11月16日,伊朗德黑兰整个城市笼罩在烟雾中,pm2.5的日平均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除了德黑兰,邻近省份也深受空气体污染的困扰。根据pm2.5指数,世界卫生组织将伊朗东南部城市扎波尔列为今年5月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在这轮空气体污染中,伊朗旅游城市伊斯法罕的pm2.5日平均浓度一度达到每立方米167微克。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一些欧洲国家再次遇到空燃气质量不合格的现象。12月,法国巴黎不断受到烟雾的侵袭,上周遭受了10年来最严重的空气体污染。记录显示,巴黎pm10的平均日浓度已保持在每立方米80微克以上超过一周。
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由于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厂、工业排放、焚烧秸秆、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雾霾频繁发生。虽然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控制措施,但要实现空燃气质量的整体改善效果,仍需要一个过程,而任重要回归蓝天白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X.中国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是大多数污染物的最终受体。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控制相比,土壤污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控制的基础较弱,历史债务较多,公众意识较弱,因此土壤污染控制的任务最为艰巨。2016年5月,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壤十条》),作为当前和今后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加快了中国土壤修复的进程。“十大篇”还圆满完成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大篇”)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大篇”)的会议,它们勾勒出的中国涵盖了大气。《水土三大领域污染防治行动指南》旨在有效弥补三大领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不足,扭转环境恶化趋势,真正实现环境
XI。中国的10年环保税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征收
酝酿了近十年的中国环境保护税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征收。2016年12月25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闭幕,《环境保护税法》以145票赞成、1票反对、4票弃权获得通过。变排污费为税收已经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一个里程碑。
12.中国执政党颁布了一系列新的环境保护政策,成为世界上最绿色的政党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围绕生态文明的核心——提高环境质量,今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11次会议,提出了19项改革方案,形成了一套理念先行、目标明确、系统推进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合拳”。今年,自河北省试点以来,中央环境保护监察局已在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派驻人员,3000多人因环保不力而被追究责任。中国共产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格的法治,取得了扎实有序的进展。中国共产党正在推动中国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并已成为世界上最绿色的政党。
十三.英国重启大规模核电建设,并使用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核能的国家。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于1953年开始建造。到1994年,英国有14座核电站和31座反应堆,总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由于国内反核压力,英国停止建造核电站已有20多年。英国目前有八座核电站,占英国电力消耗的20%,将在2030年左右到期并退役。同时,英国所有的火力发电厂将在2025年左右关闭。为了更换老化的发电机组,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英国未来迫切需要新的核电项目。中国企业还将在欣克利角核电站(Hinkley Point nuclear power plant)中发挥巨大作用,这是英国重启核电项目的首个项目。
十四、大熊猫来自“濒危”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夏威夷宣布,大熊猫的威胁级别从“濒危”变为“脆弱”。这次提到的大熊猫等级是指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根据中国在2015年2月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到2013年底,中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已经达到1864只,比十年前的第三次调查增加了近17%。
标题:2016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事件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3354.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