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2016跨界环保成风潮 众多企业纷纷抢滩登陆环保巨轮

2016跨界环保成风潮 众多企业纷纷抢滩登陆环保巨轮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9-18 08:56:27阅读:

本篇文章2428字,读完约6分钟

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行,环保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许多企业瞄准环保这块蛋糕,纷纷进入环保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以来,已有超过22家非环保类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合资和资产注入等方式涌入环保领域。其中,不仅有葛洲坝、中石化、招商局等中央企业的“巨人”,还有很多钢铁、电力、机械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切入环保产业的转型跑道。为什么与环保无关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环保市场?

环保市场有利可图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环境保护快速发展的一年。随着相关生态环境规划和其他政策的出台,污水处理、环境监测和环境恢复等环保产业极具吸引力。据估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环保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而“十二五”期间仅为4.5万亿元。巨大的市场份额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了环保市场。其中,有许多“中文前缀”的大型企业。

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正忙于跨境

大型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具有规模大、起点高的特点。他们凭借自身的低成本资本、良好的政府资源和品牌优势,借助ppp项目的浪潮,迅速进入流域管理、城市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

以葛洲坝为例,该公司去年4月收购了凯丹水务,进入污水处理和工业供水领域,之后开始了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可再生资源利用领域的所有并购。公司成立了一家水务运营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收购了凯丹水务剩余的25%股权,并收购了湖南海川达公司拥有的七家污水处理厂。在再生资源方面,公司与兴业钢铁共同组建了葛洲坝兴业再生资源公司,持股65%,不断完善全国区域布局。

今年7月,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宣布计划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中化工程集团环保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5%和25%,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初始投资为1亿元人民币。中化环保将主要从事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和节能减排项目。

自2016年以来,大型企业设立环保部门和环保公司已成为一种趋势。中国交通建设的子公司中国交通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招商集团成立招商集团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

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进入可以促进环保ppp项目的快速落地,扩大整个环保产业的投资,弥补政府环保投资的不足。

首先,大型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将为环保产业带来新的市场容量。正是由于其强大的低成本资本优势,才能够促进环境ppp项目的快速落地,扩大整个环保产业的投资,弥补政府在环保方面投资的不足。

其次,大型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在短时间内跨境进入导致技术储备、系统集成、设备制造和项目实施经验不足。中小企业往往在细分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具有良好的系统集成和设备制造能力,以及丰富的环保项目实施和管理经验。因此,大型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和专业环保公司有很强的互补需求,而不是纯粹的对立和竞争关系。

此外,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的进入将改变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促进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合作将提升中小专业环保公司在各个子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速一些没有竞争优势、实力较弱、主要依靠“跑关系”的环保企业退出市场。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大型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不仅凭借自身的财务实力迅速进入环保行业,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容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环保行业的优胜劣汰,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

中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

然而,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进入环保行业也给中小环保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市场影响。

全国工商联环保商会会长赵利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长远来看,这些大企业的进入将加剧整个行业的竞争和整合,加快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如果一些小企业不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某一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那么它们只是同质竞争,小企业的困境将难以改变。

那么,面对大型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涌入,中小企业应如何在这种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自身发展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前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绿色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席夏青认为,技术决定未来。中小环保企业应该在某个领域精耕细作,寻求创新,独树一帜,拒绝流水线生产。掌握“诀窍”,不断优化技术以降低成本,我们就能在竞争中生存。

事实上,中小型环保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是“创造独特技能”、“帮大忙”、“抱团取暖”,或者走“一招吃遍天下”,或者被收购合作,依靠独特技能走共同富裕之路。因此,中小环保企业必须创新,拥有独特的技能,这是发展的最后一句话。

同时,面对国有企业的跨境进入,中小环保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与国有企业的合作,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融入环保产业的新生态圈。

上市公司跨境抢食

2016年,有大量新员工进入环保行业,包括一些跨境抢夺食品的上市公司。英丰环境和中国回收圈是典型代表。

英丰环境,原名尚丰高科技,主要从事漆包线销售。在主营业务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它将转型为高端设备制造和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这一事件背后的驱动力实际上是美的集团的少数股东何剑锋,他的推广为美的环保产业转型增添了许多想象的空空间。

此外,英丰的环保计划规模不小,未来的业务规划涵盖水、气和固体废物的监测和处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大规模并购,设立一只30亿元的M&A英丰环境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中,该公司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业务占36%,而2015年底为16%。

中国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秦岭水泥,主要从事水泥生产,因连年亏损面临退市。因此,2014年,通过重组,原来的水泥业务被剥离,主要业务改为废旧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回收和拆解。从濒临退市到成为可再生资源的领导者,中国回收圈的成功转型有赖于势头良好的环保产业。

除了迎丰环境和中国再投资环外,东方花园、浦邦花园、首创股份、中电环保等上市公司都增加了环保领域的布局,不再坚持一定的细分。

此外,环境并购的步伐并不仅限于国内。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环保走出去的道路变得更加平坦和紧迫,走出去战略的布局已经成为国内许多环保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环保商会统计,仅2016年第一季度,环保领域就有6起海外并购,总金额达128亿元,是2015年海外并购总额的两倍多。

2016年3月,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以14.38亿欧元正式完成了对eew公司100%股权的收购。这笔交易已成为中国企业在德最大的M&A项目。显然,通过获取一些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或经营企业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除了并购发达国家的先进环保企业外,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环保企业在世界一些欠发达地区加快了市场扩张,成为“走出去”的新领域,尤其是在生活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项目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走出去可能成为许多环保企业的新选择。

2016年是环保产业繁荣的一年,一系列环保政策频繁出台,一批批非环保企业涌入环保市场。这些都将给中国的环保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促进新的市场竞争,给中国的环保事业带来新的希望。边肖相信,随着中国环保市场的不断扩大,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环保市场,中国的环保事业也可能因为他们的到来而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标题:2016跨界环保成风潮 众多企业纷纷抢滩登陆环保巨轮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3429.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