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门VS环保新媒体:互联网+,对环保部门意味着什么?
本篇文章2583字,读完约6分钟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王晋南:
“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能仅仅依靠系统中的12万人,而是需要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只有“互联网+”和新媒体才能建立这种新的联盟。这是新时代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互联网+”不仅增加了媒体和宣传渠道,还加入了环境管理的各个方面。当我们做环境监测时,我们应该考虑增加哪些行业,比如云计算和大数据,以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
如果我们从加减乘除的思路来考虑,我认为“互联网×”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吸引公众参与环保。如果将非政府组织的环境监测纳入系统内的监测系统,将会产生倍增效应。
杨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
本质上,互联网是对世界的影响。
我认为互联网对环境教育部门来说是一件好事。首先,互联网是环境教育的延伸和手段的更新。第二,新媒体提高了公众参与环境的意识,引入了公众参与,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第三,新媒体有利于与公众沟通,满足公众需求,改善环境保护。第四,新媒体迫使环保部门改善环境管理。
新媒体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新媒体是高度分散和个性化的。原创微博让我们很难辨别它的真实性,这影响了我们的判断。第二,新媒体给环保部门的人员和素质带来了挑战。第三,公众的非理性和叛逆思维,质疑大量政府工作,很容易导致环境事件。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首先,更新我们对新媒体的概念。面对新媒体,我们应该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在战略上轻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更新版本,环保部门如果使用得当,是强有力的武器。
第二,我们要敢于带头,言出必行。环保部门应该先做好岗位工作。如果我们不占据这个位置,就会有人占据它,环保部门就会被动。这就要求环保部门建立自己的媒体资源。
第三,环保部门应该正视人民的声音。过去,“稳就是稳”,“平就是平”。现在,没有内部监管和控制。环保部门应该真诚面对一些公众对我们环保工作的意见或投诉,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第四,环保部门需要吸引公众的声音。环保部门不可能单独作战。为了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公众应该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此外,环境保护署应发挥非政府机构等其他社会环保团体的力量,组成一个社区,发挥环境保护署的主导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李继安:
“互联网+”对环境保护部门意味着什么?我认为环保部门应该从两个方面做出回应:第一,环保部门应该适应。面对新形势,环保部门要适应新挑战,研究新思路,提出新方法。主动适应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环境保护部门应该转型。面对"互联网+",如果环保部门不在环境管理上转型,那将是一条死胡同,那将是阳光大道。只有加快环境管理的变革,环境保护部门才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这种转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管理的思维方式需要改变,主要是因为环境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应对走向引导。第二,要注意工作方法的转变。工作方法的转变主要是改变“玩法”。根据新《环境保护法》的要求,我认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信用体系、舆论杠杆都是工作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才能促进环保部门角色的转变。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孙玉龙:
在当前新媒体形势下,我认为环保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环保部门应该认识到新媒体的巨大作用,把握我们发挥新媒体作用的主动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新媒体都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可低估的作用。环保部门必须牢牢把握主动权,尤其是新媒体的主动权。
二是环保部门要认清新常态下环保工作的新格局。目前,新媒体是环保部门管理的新手段,效果非常明显。新常态下,环保部门应结合新媒体、传统手段和经验,重塑环保工作新格局。
第三,新媒体有助于环保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环境政策的实施需要多种方式、手段、方法和措施。新媒体已经成为地气工作的一种模式和手段,环保部门应不断研究新媒体,推动环保工作。
郑州市环保局副局长韩松涛:
首先,“互联网+”是指环保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是对人类社会的责任。
其次,“互联网+”意味着新时代的环保部门在今天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应该有效地运用新媒体等科技手段,这也是环保部门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必然选择。
第三,“互联网+”是环保部门科学有效规划环保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推进环保工作的生力军。在空气污染防治,特别是粉尘污染防治方面,我们的很多举措都来自网民的智慧,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到更多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改进我们的工作,履行我们的职责。
总之,在环保工作中,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积极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手段,高效务实地开展环保工作,发挥“双微”优势,推动环保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
武汉环境保护信息中心主任詹伟:
“互联网+”出现后,从技术角度看,它产生了两个效果。
首先,在信息收集层。例如,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已经使用了在线监测和其他手段,下一步将是在更多的层次、更深和更广的范围内应用感知技术。
第二是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应用服务水平。在环保系统中,环保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办公平台等智能系统在环保系统的业务部门之间共享数据和信息。从社会角度来看,公众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移动应用获取和分享信息。
至于如何在环境教育中利用“互联网+”的问题,我认为互联网是与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一样的载体和渠道。在环境教育工作中,要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筹规划,统一规划,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共同为环境保护而努力。
卞,成都市环保局纪检组长
面对“互联网+”,环保部门首先要强化“三个最好”的意识。
首先,生态文明是“最”高文明。在改造自然时,我们不能破坏它。
第二,互联网环境保护是“最大”的环境保护。互联网环保蕴含最大能量。
第三,阳光教育是“最强”的教育。信息披露应该有亮度,以免被误解。科学和教育知识应该很强,这样公众就不会有意见。
其次,要突出“四个促进”工作。一是利用“互联网+”推进环保系统信息化建设;二是利用“互联网+”推进环保工作法制化;三是利用“互联网+”推广绿色环保建筑应用;第四,利用“互联网+”促进环境保护能力的现代化,如在线监测能力。
标题:环保部门VS环保新媒体:互联网+,对环保部门意味着什么?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6608.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重庆水务 混改迈出实质一步
下一篇:胥树凡:说说环境保护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