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访谈:城市内涝警示录
本篇文章3929字,读完约10分钟
编者按:7月18日至19日的暴雨导致流经昆明主城区的盘龙河水位上升。曾经有一个防洪堤,附近近百名居民被困在高处。7月14日晚,广州下了一场大雨,引发了市区的内疚感。主干道白云区医院段水量大,一度影响交通;14日,咸宁、黄石等地因新一轮暴雨而遭受严重内疚感;7月9日至10日,暴雨引发了武汉的严重洪灾……一个又一个城市发生了内涝。许多地方接连发生内涝。城市管网有什么问题?提示(中央气象台预报:明天中部将有中到中雨,南部云南和广西将有中雨,部分地区将有暴雨...(
自从新闻报道以来,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暴雨,这让一个又一个城市陷入了内疚。去年7月21日北京的暴雨警告了全国各地的城市。一年后,仍有许多重复表演。原因是什么?谁应该对此负责?《新华访谈》邀请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谢进行独家分析。
当暴雨来袭时,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内涝?
记者:最近,许多城市都被内涝所困,“看海”和“钓鱼”成了景观。为什么今年会有这么多城市同时和相继发生内涝?
谢:其实,城市内涝问题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而是已经存在了这么多年,大约七八年了。我认为这有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气候周期有规律地变化,干旱和洪水本身就是自然规律。过去,大旱之后可能会有大洪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面临着干旱周期。显然,2010年后,北方的降雨量明显增加。
第二,吃洪水和节约雨水的能力明显降低。多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地表径流相对较大,城市建设密度增加,硬质路面增加。原本可以延迟雨水的河流和湖泊被填满,一些污水系统被占用。因此,在大雨的情况下,吃洪水和储存雨水的能力明显降低。
第三,基础设施长期负债。我国的基础设施整体上还比较薄弱,地面建设水平相对较差,管网建设标准不够高,长期投资不足。
第四,许多破裂的管道和道路。我们的施工和施工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管道沿着道路,但是如果道路被修复一半,管道被修复一半,并且没有水的出路,所以有许多破裂的管道和破裂的道路。
第五,管理问题,一些北方城市很容易没有淤泥,所以有更多的垃圾堆积在河流中。创建和管理城市是一个特别大的课题,在认识上、体制机制上、工作方法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这些也是客观上加重罪责形成的一些原因。
在路上抓鱼,厦门怎么了?
记者:让我们以厦门为例。应该说厦门每年都有更多的洪水和台风,但是今年的水位应该是惊人的。网友们笑着称之为海洋大学,在路上抓鱼。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计划来应对这样的洪水季节?厦门准备好了吗?
袁宏永:厦门肯定有自己的计划,但是仅仅制定一个计划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一个城市能抵御多少自然灾害,不同的城市能抵御不同的自然灾害。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极端灾害的频率正在增加
记者:网上也有这样一句话,说暴雨淹没城市是由于极端天气或城市建设薄弱?
袁宏永:应该两者都有。极端天气、所谓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是存在的。自然灾害意味着极端天气超出了我们之前的准备或假设。随着全球变暖,这种可能性将在全国不同地区进一步增加。面对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我们的城市准备如何?我们的能力如何?在这方面,我也同意谢院长的想法。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形成急流的硬地下蓄水面积越来越大,急流淹没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因此,在过去,同样的降雨可能不会形成内涝,但现在它形成了。因此,全球变暖成为灾害的可能性,而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加了灾害的可能性。两者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在街上钓鱼。
如果处理得当,90%以上的城市突发性灾害是可以减弱或避免的
记者:袁教授,我知道您正在学习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城市应急平台是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主要基础设施,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你对城市面临的风险有什么样的系统研究和考虑?
袁宏永:我国的应急平台体系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建成,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然而,一个更广泛的基层应急平台系统目前正在建设或刚刚开始。十一五期间,国家应急平台系统的研究已经展开。我的观点是“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和研究。特别是要加强乡镇、区乡和基层单位应急平台系统的研究和建设。
应急平台系统的一部分是应对可预测的灾害,更重要的是应对突发灾害,这就要求科学家研究自然规律进行预测。现在这座城市被洪水淹没了。当洪水和地震耦合时,当洪水和泥石流耦合时,这个城市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多种灾难同时发生,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据统计,如果突发灾害得到迅速应对和妥善处理,其中约90%是可以减弱或避免的。
十年来建立和改造防洪体系,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记者: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用五年时间完成雨污改造,并在十年内初步建立排水防涝体系。许多网民也说十年有点长。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吗?如果十年后效果不好,谁来负责?
谢:正如我刚才所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确实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成。以香港为例,建造一条排水隧道需要十多年的时间。在国外建一个项目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建议建立十年防洪体系,这只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方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发布了一份全面的防排水规划纲要,这是在今年国务院文件的指导下制定的。今年,国务院下发了一个专门文件,即建设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我认为通过这些年的建设,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意识,达成共识。雨水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这是我们努力推动的事情之一。一些城市已经做了一些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
记者:在这个改造方案中,如何提高管网的设计标准?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到变化?
谢:工程建设讲标准,所以我们的排水管网有建设标准,其他设施也有工程建设标准。但是,由于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经济的体现,以前的标准确实很低,而且近年来有所提高。但实际上,由于管网已经形成,大部分不能满足目前的要求,而且一年一次的标准已经提高到每三年一次,甚至在重要地区提高到每五年一次,这已经逐渐提高了。
排水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长期艰巨的任务。这并不意味着如果我们今天想提高标准,它就会建成,但是如果我们明天投资一点钱,它就会立即生效。建设一个城市确实是一个长达一个世纪的计划,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投资并立即取得成果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建设一个城市,因为许多弊病已经出现,如果我们现在不这样做就太晚了。说到标准,还有一个问题,不仅仅是管网的问题,除了管道系统之外,还有一个大的排水系统,就是江河湖泊的排水系统,或者是人们排水的地面,所以这个排水系统应该跟上。因此,我们不仅要处理一年或三年的降雨,还要处理30年或50年这样的高风险时期的降雨。现在,国家明确提出了这方面的标准,并逐步提高了各方面的建设标准。
记者:除了管网改造,还需要做什么?
在过去的十年中,除了提高管网的设计标准外,我们还初步建立了防涝系统。说到内涝,城市过去有内河防洪系统,但是城市化太快,所有的内河系统都被破坏了。因此,我们应该逐步完善和建立这一制度。下雨的时候它可以让水有地方去,但是现在没有地方去了。不管管道有多大,都只能解决很长时间,不可能在暴雨中把所有的雨水都包起来。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平稳的内河系统和一个河流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慢慢恢复和建设。
此外,设施建设也是各种设施的综合建设,不仅包括管网,还包括一些蓄水池、新开辟的河流等。现在忙于建设,外围排水系统实际上并不完善,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在这些地区工作。与此同时,今年还有另一件大事。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已清楚说明,中央预算的投资应投资于城市管网等设施。只要有投资指导,我认为方向还是很明确的,会一步一步的改进。
记者:两位专家非常专业、具体。就目前的城市枷锁而言,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袁宏永:目前不可能改变这座城市的结构。我们不可能让它下雨。当前,要快速分析城市面临的风险,加强应对措施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强高危地区疏散能力,加快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当灾难可能来临时,做出快速、准确和有力的反应。灾难真正形成后,社会和经济人员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将降至最低,确保不死,减少财产损失。
城市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是“重建设、重技术、轻管理”
记者:不久前,据媒体报道,记者专门走访了一些地方的污水出口情况。以北京为例,一家工厂的排污口有四分之三被污泥和杂物堵塞。排水系统的维护和清洁对防洪系统也很重要,对吗?
谢:你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这在我国是一个特别普遍的问题,即我们长期以来重视施工、技术和管理。城市建设不只是完成了,还必须管理好。我以前说过这一点,就像当你买车的时候,你买了之后还没有完成。你必须不断地维护它,加油和维护它。城市也是如此。这个问题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很普遍。一些下水道堵塞了80%,许多管道都没用了。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施工管理模式,在管理上下功夫,形成一定的机制,比如疏浚的时间和机制,有一定的保证和一定的资金保证,因为过去没有资金保证,可能会造成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雨水的维护和疏浚没有资金支持。我认为通过这些内疚和反思,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城市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记者:现代城市和先进技术永远离不开人的维护和作用。
谢:我认为当人是最重要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人在起作用,即使是高科技或应用高科技的人,更不用说许多问题是如此复杂,以至于他们可能需要人来判断和维护。
记者点评: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城市的内涝,我们看到的是深埋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统。虽然它不能从地面工程中增加形象和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是一个受欢迎的工程,关系到政府的民心。我们希望有关部门不仅能为普通百姓描绘一幅美好的城市生活蓝图,还能给我们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标题:新华访谈:城市内涝警示录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0652.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海南4年内将新建超滤水池129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