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对话 探讨污泥产业化发展之惑
本篇文章2674字,读完约7分钟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报告了今年第二季度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截至6月底,全国各市县已建成3243座污水处理厂。随着污水处理市场的快速发展,污泥问题日益突出,污泥处理处置的市场化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经历了2011年的市场热之后,2012年的污泥市场又热又冷,产业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障碍。
这项研究代表了这种情况,混淆了工业发展。“2012(第四届)上海水产业热点论坛”专门成立了“污泥产业发展困惑”讨论组。上海城头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麦穗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水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总编辑傅
从左至右:上海城头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麦穗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中智绿色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凯,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宝月
阻碍工业发展的三大问题
"每年都要讨论污泥问题,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总是不能令人满意."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承认,近年来,国家对污泥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相关政策陆续出台。该行业所需的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在整体条件改善的趋势下,污泥问题得到了延缓和有效缓解。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是管理问题。理顺责任主体,确定主管部门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王洪臣表示,污泥处理处置涉及建设、环保、卫生等部门,目前最终主要管理部门的定位不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难以操作和取缔的尴尬局面。
第二,标准问题。近年来,对于污泥行业,国家颁布了一些政策标准,“但相比薄弱的技术指导政策,一套实用的标准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王洪臣分析说,最终的工作效果是基于特定的标准。“如何实现污泥的合理土地利用,以及焚烧过程中对大气的影响应具体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第三,示范项目。"没有一个示范项目能经得起所有参与专家的严格评估."王洪臣表示,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很难完成评估项目。对此,他建议在制定具体标准的同时,企业也可以先动手。以土地利用为例,经过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后,企业可以考虑承包一些土地,进一步进行实际应用,开展“项目综合示范”,打造真正经得起多方面考验的示范项目。
创建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厂
"污泥处理和处置是污水处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题讨论中,上海城头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麦穗海反复强调“必须建设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厂”。他分析说,所谓“诚信”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一是系统规划,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设施同步建设。以上海为例,麦穗海表示,改革开放后,上海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取得了快速进展,但在具体规划中没有及时考虑污泥问题。几十个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泥问题突然变成了另一个新的“污水问题”,环境矛盾再次激化。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宝月也表示:“如果污泥处理处置问题能够真正放到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处理的高度,那么污泥产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其次,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建设也需要“整体性”。麦穗海说,污泥厂可以不建就完成任务。除了常规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等具体工作外,如何解决臭气问题和如何缓解噪音问题也必须统一规划。只有这样,污泥才能得到妥善处理。
中国绿色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凯也表示,要建设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厂”,除了系统规划和具体技术外,还应包括专业操作和运营费用。从宏观政策、具体标准到工程建设和收费机制,都需要迈出适当的一步,进一步完善整个污泥产业体系,真正全面彻底地解决污水处理问题。
专业化经营加速了市场化进程
讨论中,邵凯介绍了CSSC对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初步统计: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已完成污泥处理项目80多个,涉及深度脱水、焚烧、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其中深度脱水23个,焚烧19个,堆肥23个,厌氧消化15个。在商业模式方面,有16种bot模式,占20%;dbo模式有16种,占22.5%;Epc模式,占38项,占47.5%;其余8项由供应商提供,占10%。
对于这种统计的原因,邵凯坦言,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除了需要考虑宏观经济模式和政策标准之外,更直观的问题是:应该采用什么技术?谁将为这个项目付款?完工后如何操作?
邵凯介绍说,2009年,在建设生态示范县的过程中,许多市县在污水处理厂增加了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但不少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处于闲置状态。主要原因是专业化经营企业的退出和经营费用的不可持续支付。他说,宁海县城北污泥处理处置厂采用dbo模式开发,采用“分阶段厌氧消化+深度脱水+土地利用”的工艺路线,将县内污泥、粪便等有机废弃物集中到城北污泥处理处置厂进行集中厌氧协同消化。建设绿色生态设施,实现行政区域生态循环,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主题讨论中,宝月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干化处置工程”的经验,该工程基于“5 100%”,即“管网100%覆盖、污水100%处理、100%达标排放、100%污泥收集、100%安全环保资源化处置”。在这样的要求下,该项目自2011年5月正式投产以来,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至今产量已超过10万吨。
根据宝月的分析,专业化经营是项目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如何拓宽专业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也是产业发展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宝月表示,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高度集成,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重金属等污染物,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提倡优胜劣汰,才能创造一个更加良性的竞争环境,为优秀的技术和优秀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将污水处理进行到底
解决污泥问题绝不是一天的工作,也不是一个企业或专家能指出一条宽阔的道路。清华大学水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中国固体废物网顾问公司总编辑符涛表示,为了将污水处理落实到“最底层”,进一步延伸到公共服务领域,污泥产业联盟出台了以下举措:
通过积极宣传,督促政府和社会充分认识污泥领域存在的问题,重视污泥行业,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污泥处理处置标准,加强监督管理;
共同推动各级政府履行污泥无害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责,加大污泥处理处置投入,大力倡导各级政府通过购买污泥专业服务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议在现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技术路线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推荐先进适用、案例优秀的技术工程方案,以标准化、科学化、专业化为标准,实现行业技术升级;
积极探索发展和创新经营模式,配合政府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为污泥处理处置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污泥处理处置效率和服务质量。
标题:高峰对话 探讨污泥产业化发展之惑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206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合肥管网滞后污水处理厂运营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