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2000万粮款遭挪用” 谁砸了中储粮的金字招牌

“2000万粮款遭挪用” 谁砸了中储粮的金字招牌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7-31 18:24:03阅读:

本篇文章1497字,读完约4分钟

目前正值夏季粮食收购旺季,国家粮食局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格监督,严肃查处向售粮农民“发放白条”的行为。国家粮食局表示,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个别粮食企业在粮食收购中违反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向种粮农民发放“白条”,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新华社7月21日电蒋跃新的作品。近日,有消息称“中国储备粮拖欠安徽省定远县数千农民2000万元的粮食货款”,引起广泛关注。当公众震惊之时,一系列关于“国家粮仓”中的中国储备粮的问题接踵而至:为什么要将粮食货款作为专项资金拖欠?在收粮的同时,本应现金支付的专项资金到哪里去了?

“2000万粮款遭挪用” 谁砸了中储粮的金字招牌

在最近几天的媒体报道中,真相似乎已经浮出水面:中国粮食局已经还清了这笔钱,但这笔钱并没有直接支付给粮食卖家本人,而是进入了当地企业民生米业和券商的账户。

事实上,这些“中介”不仅承担了向农民支付粮食款的责任,而且还“为自己做”,这应该由中国储备粮承担。然而,问题在于“为他人做事”——民生米业用专项粮食资金偿还贷款和现金周转,而本应支付给粮食销售者的钱却因企业自身的周转失误而莫名其妙地“消失”。

“2000万粮款遭挪用” 谁砸了中储粮的金字招牌

上述“行业潜规则”曝光后,中储粮及时回应称,此次事件是由于民生和米业未能及时支付造成的,不存在“收粮打白条”的现象。然而,不难发现,在中国粮库的运作中,至少有几个争议点。

首先,中国储备粮的收购资金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担保,按照中国储备粮的宣传口径,粮食收购过程应该是“自收、自储、自管”。然而,现实情况是,为了方便起见,中国储备粮长期以来一直依赖第三方与粮食销售者开展收粮结算业务。据安徽省定远县一家大米工厂的老板说,“中国储备粮一般只与大米工厂或大型粮食中间商交易。”根据我国1998年颁布的《粮食收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应当立即向粮食销售者支付粮食收购款,不得拖欠。在粮食收购过程中,中储粮明显没有达到“随收随付”和“自己动手”的要求。

“2000万粮款遭挪用” 谁砸了中储粮的金字招牌

其次,在委托碾米厂和经纪人进行粮食收购后,中国的粮食储存似乎过于“安全”,导致监管空白的漏洞,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利益。《条例》第七条规定,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粮食收购资金应当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多头开户,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和挪用。在安徽省定远县“白条事件”中,中国储备粮支付给民生米业和各种经纪人的资金实际上被用于“搞房地产”,所谓“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和挪用”成了一句空话,广泛的监管容易损害以粮为生的普通农民的利益。

“2000万粮款遭挪用” 谁砸了中储粮的金字招牌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很多报道所提到的,收粮经纪人的选择大多是由“企业负责人,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让少数人掌握大量的粮款,而这些粮款恰恰是收粮企业的朋友或亲戚,或者是有一定关系的人”决定的,其中潜在的“行业诡计”和“权力滥用”对相关的规定和流程规范置若罔闻。

“2000万粮款遭挪用” 谁砸了中储粮的金字招牌

令公众担忧的是,像这样的操作漏洞和混乱可能不是一个个案。安徽省定远县被曝光的案件,可能只会在中国粮食收购的“潜规则”上撕开一个口子。从政策层面来看,对粮食收购的监管和处罚不乏相关规定。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人为的“未能遵守规则”和钻探policy/きだよ.,这些规则不可避免地“无效”

“2000万粮款遭挪用” 谁砸了中储粮的金字招牌

另一方面,像中国储备粮这样的中央企业自然对普通老百姓有“招牌效应”。当农民向“中子头”企业供应粮食时,他们不应该期望达到“收回货款”的目的。在人民的信任面前,中央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得不大大减少。

中国有句老话,食物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对于9亿多以卖粮为生的农民来说更为深刻。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在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粮食收购过程中,中国储备粮都不能推卸责任。风险预设、严格监管、按章办事是“天下粮仓”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标题:“2000万粮款遭挪用” 谁砸了中储粮的金字招牌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888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