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委员会主席:节能环保产业是“十三五”乃至更长发展时期的新动力
本篇文章6344字,读完约16分钟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以下简称“中国节能”)是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重点的中央企业产业集团。目前,公司拥有近500家子公司,业务分布在中国30多个省市和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固体废物处理、烟气处理和重金属处理、土壤修复、水处理、光伏发电、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等领域的规模和实力。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近日,中国节能环保总公司董事长王小康就经济发展新势头、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好中国、能源革命、一带一路倡议等热点难点问题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作为节能环保行业的实践者和全国政协委员,你一定对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的巨大变化了如指掌。哪些节能和环保政策或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如何看待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现状?
王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首先,生态文明首先被列为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之一。第二,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第三,国务院发布了《生态文明体系改革总体规划》和六个配套文件。以上将促进从顶层设计层面建立一系列基本制度,如自然资产的有价值使用、损害赔偿、审计、监督、地方政府和政府的同等责任以及终身问责。积极研究制定“十三五”环保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创新,推动社会资金投向环保产业。我认为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节能环保产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涵盖了节能、环保、资源回收等领域,相关服务业也发展迅速。一些子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大部分设备产品已经本地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发展政策环境有待改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市场化手段不足。第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自主节能环保技术体系不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第四,市场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第五,现行财税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一些政策的优惠力度有限,融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打破传统观念,以新模式引领新模式,是未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创新主要有几个方面需要推进:一是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和影响力的环节。二是创新体制,加强监管和执法,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节能环保产业的潜力。第三,金融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实施绿色信贷机制,建立专业绿色银行,同时推广绿色信贷,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交易等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第四,财税创新,加大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利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节能环保产业,探索税收支持政策。五是创新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构建产业服务体系,培育带动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
记者: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表现如何?中国在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方面的主要努力是什么?绿色变革给工业、社会和普通百姓带来了什么?
王小康: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八大后,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指导文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十二五”以来,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平均增长15%以上。其中,节能环保上市企业产值平均增长率接近20%,远高于一般工业行业。
2015年,中国节能总量为98.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相当于减少7810万吨二氧化碳和313万吨标准煤。处理了676.6万吨固体废物、6.02亿吨污水和12.6万吨总化学需氧量。
在追求自身发展、为国家创造利益的同时,中国节能用智慧和真诚回报社会,让爱凝聚成更强大的合力,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积极的能量。同时,它也非常重视其经营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依托节能环保产业的领先优势,与经营地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中国节能社会影响评估率达到100%。
记者: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势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头羊,你认为节能环保产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吗?你如何分析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未来趋势?
王小康:我个人的经验是,节能环保产业具有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和民生的综合效应和效益。它可以弥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新动力。
就稳定增长而言,中国每年的生活垃圾排放量接近5亿吨,储存量为80亿吨,面积超过80万亩。随着城市化继续高速增长,中国的生活垃圾排放量必将呈现出长期增长趋势,大致保持在5%-8%的增长率。据最新统计,作为城市固体废物的一种重要处理方式,我国每年焚烧处理的固体废物量超过5400万吨,仅占固体废物产量的10%。如果全部进行回收和无害化处理,还需要建设1500座中等处理能力的垃圾发电厂,投资6000亿元。此外,必然会有大量市场空释放的新领域,如流域管理、土壤修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研究小组称,2015年至2030年间,中国对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的投资需求将达到70.1万亿元。
在结构调整方面,据我们测算,“十三五”期间仅节能改造投资就将达到1.2万亿元,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将增加约7000亿元。与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的设计、规划、咨询、整合、总承包、维护、管理、运营、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服务行业,已逐渐形成了一股市场新势力,发展迅速,并将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民生方面,除了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外,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以垃圾发电厂为例,它可以直接创造300,000个工作岗位,其中不包括运输、研发和制造等支持系统中的工作岗位。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绿色”发展的理念,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这表明了该国对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视以及从战略角度实施这一保护的决心。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已经逐步成熟。该行业的整体规模已经显著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了深刻调整。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大规模快速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政府节能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和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在政策驱动和需求拉动的双重作用下,工业节能环保发展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记者: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系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并反复强调支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唯一一个以节能环保为重点的中央企业产业群,十三五期间中国节能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确保目标的实现?
王小康:与“十二五”时期相比,经济环境和工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正在加紧编制集团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以世界级技术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和国有资本顶级设计师的重要投资运营平台。以节能环保领域为重点,以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产业方向为重点,以绿色工程技术服务、产融结合等综合节能环保服务能力为支撑,为节能环保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构建绿色产业生态系统。服务国家战略,推进节能环保产业整合转型升级。
我们将通过强化战略导向作用、深化整体改革、建立和完善下属子公司治理体系、提高科技生产率、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集聚核心人才、实施“人才第一”战略等保障措施来实现战略目标。
记者:十三五规划强调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实施“中国制造2025”。科技创新是推动节能减排不可或缺的。您还提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推动全球发展、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中国在节约能源方面做了什么,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未来有什么计划?
王小康:中国的节能非常清楚,只有在技术上领先,才能在市场上获得优势。因此,我们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优先发展。2013年,集团编制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2013-2015年科技发展规划》;从制度上建立了以中国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和专业分支机构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体系。为集团科技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和下属研发中心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框架。与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土壤修复、水处理、建筑节能等技术集成和研发体系。,大大提高了科技支撑企业的发展能力。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获得了8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总计420项。特别是在2016年1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本集团参与晶体和照明研究的“硅基高效氮化镓基蓝光发光二极管”获得了2015年唯一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开辟了国际发光二极管照明技术的第三条路线,有效提升了我国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国际地位。截至2014年底,集团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04家,授予专利1038项,是2012年底的2.7倍。在中央企业专利排名中,中国的节能量从2010年的74%上升到2013年的57%。
作为唯一一家专注于节能环保的中央企业,中国的节能战略定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节能环保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坚持战略导向,继续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和节能环保高端产业,加大资源和业务重组整合力度,加快产业重点领域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布局。
记者: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消费、能源供应、能源技术和能源系统的“革命”。你认为清洁能源将在能源革命中扮演什么角色?当前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王小康:全球能源危机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共同的话题。我想强调的是,节能是中国目前的“第一能源”,应该放在首位。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多年来节能与新能源消耗的比例从2006年的0.33%上升到2013年的1.05%。在此期间,中国累计节能14.9亿吨标准煤,基本相当于15.5亿吨新能源消耗,远高于9亿吨标准煤的新可再生能源消耗。同时,节能项目单位节能投资成本普遍低于新建可再生能源项目,基本相当于包括配电在内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节能具有“最快、最便宜、最干净”的三个特点。节能在控制中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节能的重要性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体现。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的观念,把节能作为中国能源消费革命的主阵地。
目前,清洁能源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严重废弃风电和风电,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不及时,直接交易实施严重偏离合理轨道。可以说,上述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障碍。
在弃风弃光方面,据统计,从2010年初到2015年底,全国六年共弃电997亿千瓦时,仅2015年就弃电339亿千瓦时。然而,在中国西北地区,光伏项目的产能相对集中,弃光限电也非常严重。2015年,全国调度范围内共弃光46.5亿千瓦时(不含孟茜),弃光率为12.62%。弃风、弃光、限电造成了大量浪费,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加剧环境污染,还给投资企业带来直接损失,导致行业投资价值下降,严重危害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风电行业平均水平,过去6年,由于放弃风电和电力限制,浪费了2612万吨标准煤,额外排放了6164万吨二氧化碳,投资者直接损失近500亿元。然而,如果目前的情况不改变,风力和轻型电力的放弃将进一步加剧。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5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根据2015年的弃风率,弃风能力将达到3750万千瓦,弃光能力将达到1743万千瓦。按照风电投资7元/瓦和光伏投资7.5元/瓦计算,无效投资分别达到2625亿元和1307亿元,共计3932亿元。换句话说,3932亿元的投资不仅不会产生任何效益,而且会形成严重的浪费,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加快电力市场改革,同时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建立动态补偿机制,使各级政府和电网企业有压力和动力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二是科学预测电力需求,合理安排新电源审批,在吸收能力未能有效提高之前,暂停对负荷严重受限地区新电源的审批。
记者:2015年1月1日,中国实施了新的环境保护法。根据您的观察,在过去的一年里,新的《环境保护法》给环保产业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你对环境执法有什么建议?
王小康: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为行业公平竞争搭建了平台,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增加重污染企业的成本,促使一些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它改变了那些治理污染的人由于成本高和市场竞争力弱而遭受损失的局面。避免污染行业的迁移。总的来说,它扩大了污染控制的市场需求。
在环保执法方面,建议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的执法职能,真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危害程度和影响程度确认违法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和罚款金额。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杜绝“以罚代刑”,坚决防止不遵纪守法、执法不严、不遵纪守法、不查处,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彻底改变执法环境。
记者:2015年4月,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推进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中,首次提出“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节能环保工作的中央企业的负责人,你如何理解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王小康:生态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战略选择,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前者一般指公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初步的、肤浅的和简单的环境意识,而后者指一个社会的制度、规范、习俗和传统,包括生态系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史、生态意识、生态思维、生态伦理、生态伦理和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应从五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培育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其次,培育生态文化是反思工业文化后的理性选择。第三,培育生态文化是新常态下的战略选择。第四,培育生态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第五,培育生态文化是应对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
我们讨论的是广义的生态文化建设。我认为政府、媒体、公民和企业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四大主体。生态文化建设需要渠道、平台和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科需要充分理解和推进。一是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意识。二是加强媒体的生态文化宣传责任。第三,努力培养公众的生态文化观念。四是加强约束,唤醒企业生态文化意识。
记者:节能和环保是全球性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如何回应“一带一路”倡议?下一步如何加强海外分销,提升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王小康:节能和环境保护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对亚洲国家来说,环境和气候灾害的影响是普遍和直接的。基于绿色产业的国家间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共同的选择。2015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愿景,顺应了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和期望。在为全球经济增添新活力的同时,它也将中国梦和世界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节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聚焦“一带一路”目标市场,在节能、环保、资源回收、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现集团的先进技术、生产能力和工程能力。目前,我们已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60多个项目,合同总额近50亿美元。
“十三五”期间,中国节能将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海外技术与中国市场相结合”、“海外市场与集团优势业务相结合”的核心发展战略。集团的优势业务将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同时集团将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引进急需的战略短板业务或技术,为集团“打造世界级节能环保产业集团”奠定坚实基础。
标题:中国节能委员会主席:节能环保产业是“十三五”乃至更长发展时期的新动力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s/5784.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