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解跃峰、马军:饮用水厂病毒去除与控制效能分析

解跃峰、马军:饮用水厂病毒去除与控制效能分析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9-01 04:42:02阅读:

本篇文章2587字,读完约6分钟

小编说:

开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近日小编查阅相关资料,想了解病毒在水中的存活时间,发现病毒的生命力比想象中更加顽强。比如之前引发sars的冠状病毒,在人体排泄物中可以存活4天,零摄氏度下甚至可以“无限期存活”。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1月31日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的美国研究结果表明,在患者粪便中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并未对病毒浓度作出规定,那么,在特殊时期,饮用水厂应该如何防控病毒呢?《给水排水》特约解跃峰教授和马军院士联合撰写相关文章,以供参考借鉴,本文将刊登于《给水排水》2020年第3期。

饮用水厂肠道病毒去除与控制

宾州州立大学 解跃峰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 马军院士

病毒是水中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第四版,饮用水中健康风险高的病毒包括肠道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札幌病毒等,健康风险适中的病毒包括腺病毒和星状病毒。而关于冠状病毒在饮用水中的特性和行为报导不多,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其在饮用水中的健康风险还不确定或尚缺乏证据(evidence is inconclusive or lacking)。近年来,饮用水厂病毒控制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简要综述与分析饮用水中肠道病毒的去除与控制效能,为控制饮用水中的微生物风险提供参考和借鉴。

美国环保局(usepa)饮用水水质标准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 (包括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军团菌、病毒、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微生物指标进行了限定,其中病毒指肠道病毒,要求病毒的削减率不低于4 log(即99.99%)。水中微生物的削减一般通过处理工艺的去除和后续消毒工艺的灭活来实现。处理工艺之后残留的病毒需通过控制消毒工艺ct值来实现灭活。ct值为消毒剂有效浓度(即消毒剂余量)(c值,单位:mg/l)与有效接触时间(t值,单位:min)的乘积,与微生物种类、消毒剂类型和有效浓度、水温和ph值等密切相关, 如表1所示。针对现行的“混合+絮凝+沉淀+过滤”的常规处理工艺,当滤后水浊度低于0.3 ntu时,usepa认可病毒的去除率为2 log(即99%)。如果自由氯消毒的ct值为5.8 mg/(l‧min)(比如,0.5 mg/l自由氯余量和11.6分钟的有效接触时间),病毒的消毒灭活率为2 log(即99%)。病毒通过去除和灭活的总削减率为4 log (即99.99%),达到usepa去除标准。

表1. 不同消毒剂病毒灭活的ct值和剂量

(针对肠道病毒,水温为1 oc,紫外的为腺病毒)

根据美国环保局(usepa)《long term 2 enhanced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rule: toolbox guidance manual》整理得出

虽然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尚未对病毒的最高允许浓度进行限定,但《标准》中对浊度和消毒的要求也间接地保证了饮用水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削减,即去除和灭活。我国《标准》要求龙头水浊度低于1 ntu。为了达到此浊度标准,水厂一般要求更低的滤后水浊度。如果水厂滤后水浊度为0.3 ntu以下,病毒的去除率可达到2 log。我国《标准》同时要求,出厂水中游离氯余量不得小于0.3 mg/l,接触时间不得小于30 min,计算得到ct值为9.0 mg/(l‧min),满足病毒灭活率大于3 log的要求。病毒通过去除和灭活的总削减率为5 log (即99.999%)。如果水厂滤后水浊度为0.5-1.0 ntu,病毒的去除率也应大于1 log(即90%)。我国《标准》自由氯消毒标准的ct值为9.0 mg/(l‧min),对应病毒灭活率大于3 log。病毒通过去除和灭活的总削减率为1 + 3 = 4 log (即99.99%),也达到usepa病毒去除标准。我国《标准》同时规定供水管网中总余氯最低值为0.05 mg/l。管网中余氯或余二氧化氯也可以灭活致病菌,有效控制由于管网二次污染造成的微生物风险。

我国《标准》规定臭氧消毒时臭氧余量不得小于0.3 mg/l,接触时间不得小于12 min。由于臭氧接触反应方式多样,同时臭氧浓度在接触池中变化较大,需根据实际设计参数与操作条件来计算其ct值。一般臭氧的病毒灭活率为2—4 log。在我国使用臭氧作为主消毒剂的水厂很少,但有相当一部分水厂采用臭氧与生物活性炭联用(o3-bac)深度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占全国地表水总处理量的10—20%。因此,采用臭氧消毒或o3-bac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对病毒的去除能力较强。对于有条件的水厂,采用臭氧和游离氯联合消毒病毒灭活率更高,更为安全可靠。

按《标准》规定的最低消毒剂余量和接触时间,氯胺和二氧化氯消毒可能难以达到2 log(99%)的病毒灭活率。对于含有氨氮的水质,即使是投加氯(或次氯酸钠),当氯与氨的比值小于7.6比1时(质量比),水中的氯实质上主要以氯胺形式起消毒作用。尽管紫外线消毒对贾第虫和隐孢子虫“两虫”的灭活效果很好,但其病毒灭活的ct值(基于腺病毒)很高。紫外线照射强度(i值,单位:mw/cm²)与有效接触时间(t值,单位:s)的乘积为it值(即紫外线照射剂量)。灭活病毒2 log所需紫外线剂量值为100 mj/cm²,远高于目前水厂常用的40 mj/cm²剂量。现有的紫外消毒设施可通过投加氯(次氯酸钠)或臭氧有效地强化病毒的灭活。我国超滤工艺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将膜孔径在0.05 µm以下的低压膜定义为超滤膜。超滤单元对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致病微生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细菌也有非常显著的去除作用。而病毒尺寸小,超滤不能使之彻底去除,且去除率随着膜工艺运行条件和破损情况而变化。usepa没有明确定义超滤膜对病毒的去除率,美国绝大多数州不认可超滤膜过滤对病毒的去除,要求消毒工艺具有4 log(即99.99%)病毒灭活率。

标题:解跃峰、马军:饮用水厂病毒去除与控制效能分析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2410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