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水务基于物联网构建智慧水务应用,打造水务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本篇文章1065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日益与产业融合。面对充满希望的历史机遇,如何利用新技术充分感知生产、环境、人员等多维信息,实现管理与运营的一体化,实现智能高效的决策成为国内水务企业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2019年2月,广东水务旗下智能水平台公司深圳科荣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荣软件”)经过激烈竞争,赢得了大湾区与广东合作的首个智能水项目,凭借其长期积累的平台能力和智能产品,成功签约香港智能供水管网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营。
智慧水的成功离不开广东水务的战略前景。早在2000年,广东水务就将注意力转向智能水的建设,率先在中国提出了智能水的发展理念。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广东水务不仅自主开发了水务物联网、大数据、模型算法等关口层基础能力平台,而且形成了saas层在智能管网、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智能管控等多个领域的核心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智能调度系统、二次供水管理平台、安全管理系统、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网动态建模系统、压力管理系统、在线泄漏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管理系统、无人值守水厂监控系统、智能泵站监控系统和智能工程管理系统等20多个核心产品已成功推出,产品和方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蓝图建设:水务物联网全面感知并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运作
原水供应是广东水务的生命线,是广东水务智能化探索的起点。
广东水务局运营管理的沈东供水工程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监控技术,充分实现了无人值守泵站的先进运行管理模式。此外,还建立了完善的大坝安全检测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供水计量远程传输系统、卫星云图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原水供应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2009年,广东水务成立了R&D水务技术中心,开始从智能创新,真正进入智能水务研发阶段。
2012年,智能水规划白皮书正式发布,安全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水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生产监控平台等系统相继推出。
2015年,国家博士后工作站获批,许多困难逐步克服,并努力构建算法平台、水力模型系统和基于云架构的开发平台。
2019年,成功启动管网动态建模系统、在线泄漏管理信息系统和二次供水管理平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启动无人值守水厂解决方案、智能加药系统和智能调度系统。
目前,广东水务已在原水、自来水、污水、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各业务领域的主要生产流程单元实现了全场景感知和数据采集,物联网平台日数据上传量已超过2000万。基于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监管,使供水更安全、生产更高效、服务更好。
“与其他企业的智能水务不同,粤海水务坚持“水务一体化”的理念,智能管理水资源的获取、加工、供应和再利用的全过程,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水务运营。”广东水务副总经理秦旭东说。
供水安全:大数据促进主动风险管理
广东省水与水环境监测中心位于深圳水库大厦三楼。在工作日,工作人员使用先进的实验设备来测试从源头和水库收集的样本,以确定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分析变化趋势,并评估水质。
“确保水质安全是第一要务。我们确保水质监测和安全管理都被掌握。一旦出现问题,将立即追根溯源,科学解决。”广东省水质监测中心主任林庆说。
为此,广东水务开发了原水预警监测平台,集水质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于一体。它利用物联网和自动监控技术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水污染,它会提前自动发出警告并预测水质变化趋势,这大大提高了公司快速应对水质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广东水务物联网平台的海量数据为主动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设备巡检报警、安全拍摄、隐患排查、风险源预警、运行指标排名、智能高度中心、移动工单、在线生产监控、在线管网监控等。,利用数据指导应急处理和指导安全生产。在加强水质安全管理方面,自主开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以实验室分析测试业务流程为核心,整合“人、机、物、法、环境”全方位资源管理,自动将实验室测试业务与资源管理结合起来,配合分析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录入,实现可追溯性。
目前,广东水务已在中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家项目公司建立了水质监测网络。基于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和lims的结合,提供实验室信息管理、水质数据分析、在线监测和预警等云应用服务。实现从源头污染源、原水到工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检测和预防全过程,将水环境管理的理念从传统的被动应急管理转变为主动风险管理。
管网泄漏控制:通过算法建模实现自动分区泄漏控制
打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供水管网泄漏控制技术》一书。该书从水务行业面临的管网漏损常见问题入手,详细阐述了漏损控制项目的开发依据、漏损分析与控制技术以及实施管理。这是粤海水务成立智能管网生产、教育和研究课题组五年来编写的“教科书级”技术经验总结。
供水管网泄漏是供水行业的一个棘手问题。供水管网的泄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爆管和二次污染等一系列灾害,威胁供水安全。
“供水管网埋在地下,很难发现暗漏。我们的技术可以快速聚焦管网严重渗漏的区域,及时修复和解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广东水利科技R&D部副总经理赵燕说。
智慧管网建设是智慧水务的核心。从广东东莞常平粤海水务第二水厂的试点开始,粤海水务就自主研发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控制技术,针对城镇供水管网存在的漏损问题,提出管网三层级分区技术体系,形成管网动态压力调控、漏失评价定位等技术,集成管网gis、管网分区、管网监控、管网建模及压力管理系统于一体的智慧管网漏损控制数字化平台。全新一代的漏损管理系统,以无缝对接云收费、管理网gis、压力管理等系统,漏损控制专著的知识,基于物联网平台海量数据的算法工具等方面的优势,提供自动生成表观漏损报告、漏损控制方案、经营漏损指标等智能决策报告的功能,简单易用,较好地实现城镇供水管网降低漏损、节约能耗的管理目标。为进一步增强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的硬件研发水平,公司与英国i2o结成压力监测及控制设备大陆地区独家合作伙伴关系。
标题:粤海水务基于物联网构建智慧水务应用,打造水务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2428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