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E20研究院:“猪市”不顺,环保该不该“背锅”?

E20研究院:“猪市”不顺,环保该不该“背锅”?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9-01 23:22:03阅读:

本篇文章2309字,读完约6分钟

在2019年,如果猪肉价格直线上升,谁应该为“两兄弟”承担起爬不起的责任?当我们想到2015年以来对畜禽养殖业的“禁区”执法行动,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将矛头指向环境保护。“猪市”不畅,环保应该“退锅”吗?

自2019年10月上旬以来,猪肉消费市场较平均水平下降了20%-30%。10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的屠宰量同比下降46%,远远超过消费市场的下降幅度。“猪”市场的供需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受年初以来连续第三个季度母猪生产能力同比大幅下降的影响,供应短缺难以迅速得到弥补,导致猪肉价格连续数月承受巨大压力。在2019年,如果猪肉价格直线上升,谁应该为“两兄弟”承担起爬不起的责任?当我们想到2015年以来对畜禽养殖业的“禁区”执法行动,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将矛头指向环境保护。“猪市”不畅,环保应该“退锅”吗?

据e20研究所分析,2015年以来陆续出台的畜禽养殖业“禁养”政策,对畜禽养殖业的科学发展和“水十条”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整体生态环境明显有利。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但这与今年生猪生产能力大幅下降没有直接关系。调查数据显示,与“猪瘟”影响下的产能下降相比,“禁养”政策的实施带来的生猪存栏量下降影响不大,“环保”成为本轮猪肉价格高企的“垫脚石”确实是错误的。

如何避免“好政策”带来的“坏影响”?如何促进水产养殖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帮助生猪市场回暖,形成差异化、精细化的水产养殖管理体系?以“两山经济”为导向的绿色绩效评价和差异化控制将成为解决方案。

1.加强环境保护,规模化畜禽养殖改造和水污染防治两方面都受益

自2015年以来,养猪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是由于其对水资源的高需求和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在生态敏感地区,如南方水网。近年来,与养猪相关的环保政策相继出台。这些政策着眼于传统小规模自由放养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的污染,提出加快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大规模养殖的发展,降低自由放养的规模。其中,新的《环境保护法》要求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农民加快退出,增加养殖成本;《水污染防治规划》明确提出要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入区,并在2017年底前依法搬迁或关闭不符合标准的养殖企业。原农业部发布了“南水北调”政策,2015年发布了《关于推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意见》,优化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淮河下游、丹江口库区等水网地区的生猪养殖布局,提出了转变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的原则。

表1近年来部分生猪养殖业的环保法规


来源:恒大研究院部委官方网站

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为“水十条”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为水污染流域的治理带来了效益。同时,通过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也给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对于长期以来环境问题严重、小规模养殖散户效率低下的畜禽养殖企业来说,新一轮环保政策的出台也对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加快畜禽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一些地方环境保护执法是“一刀切”,与产业政策的实施是不相连的

在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制定了划定禁入区和转移污染农民的计划。环保政策出台时,一些地方以环境执法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借口,简单禁止生猪养殖等粗放型管理方式,导致环保政策局部扩张的现象,其初衷是规范行业发展。

禁地的划定范围已经扩大

根据(前)环境保护部公布的进展情况,中国禁区内农场的关闭和搬迁进展顺利。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需要环境保护,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化发展、动物防疫、文物保护、基本农田、河道管理等因素。特别是在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发达的地区,有大范围的畜禽养殖禁区。例如,广州市番禺区在今年5月修订了生猪禁捕区的规划,禁捕区的面积从原来的50平方公里大幅扩大到410平方公里,是原规划面积的8倍。

南北差异导致供需失衡

同时,在推进“南养猪北”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南北生猪产业转移和发展不衔接、不匹配的问题,生猪布局和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受到影响。农业部《关于推进南水网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意见》提出,根据南水网区水环境保护和土地承载力的要求,科学确定各区域适宜的养殖规模,珠江三角洲水网区坚持以减少为主,长江中游水网区加快禁养区生猪养殖的退出。但事实上,在降低南方养殖规模的同时,北方不能或不愿承担生猪养殖业,这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短缺。一方面,由于投资大、风险高、收益低的特点,北方地区也面临着环保压力,因此也存在着承接生猪养殖的顾虑。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气候和人文条件的差异,一些北方地区客观上不具备从南方直接承接生猪养殖能力转移的条件。

因此,在南方部分地区“一刀切”划定“禁养区”的客观背景下,北方地区承接生猪转移能力条件有限,环境保护和产业政策的实施给畜禽养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牲畜品种,生猪生产也受到了影响。根据调查数据,南方水网地区的养殖总量减少了1600万头,全国水网地区133个主要生产县的禁养区有24659个养殖场被关闭或搬迁,活猪数量减少了282万头。

3.“猪瘟”导致高肉价,而环境执法不是主要原因

自2019年第一季度以来,全国母猪和猪的数据开始加速下降,直到9月份,环比下降才开始收窄。然而,居民一时难以改变对猪肉的消费习惯,猪肉产量因“按需”表现而供不应求,导致猪肉价格居高不下。鉴于2015年以来中国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许多人将“环境执法”与“猪肉涨价”联系在一起。然而,环保真的是这轮“猪市”的“罪魁祸首”吗?

标题:E20研究院:“猪市”不顺,环保该不该“背锅”?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2454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