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武汉打造海绵城市的西学东渐

武汉打造海绵城市的西学东渐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9-22 04:55:07阅读:

本篇文章2796字,读完约7分钟

“即使是最狭窄的街道也应该用来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这是费城转变为海绵城市的法宝。绿色改造计划也贯穿了武汉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实现项目功能的同时,景观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涝、绿化、环保、节能等多种功能。

每当下雨,武汉花园世博园的道路、广场甚至停车场都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吸水海绵。雨水可以通过混凝土和砖块之间的缝隙渗入地下,其中一部分自然补充到地下水中,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埋在地下的可渗透盲管收集起来,用来灌溉花园里的花草树木。

园博园只是武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之一。武汉,这个曾经被称为“百湖之城”的城市,曾经陷入“雨里涝”和“城中观海”的两难境地。去年以来,武汉利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借鉴了费城、法国等地的经验。,希望恢复昔日“江汉之间的广阔交流”和“屋檐下的大河流”的面貌。

旧租界的西部排水系统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武汉下大雨,我在上班的路上被堵了三个多小时。”说起武汉近年来的城市内涝记忆,武汉市民小许记忆犹新。

沙湖被填满,官桥湖被污染,南湖变成池塘,东湖开花...武汉曾经拥有100多个湖泊,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也是世界罕见的湖泊。随着以地面硬化为特征的“水泥式摊饼”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市湖泊数量从建国初期的127个急剧下降到目前的38个,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湖泊消失。

像武汉一样,越来越多的城市也面临着“逢雨就涝,逢雨就看海”的困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了调查,发现62%的城市经历了内涝。“在街上游泳”、“在路边抓鱼”、“换车换船”、“地下室泡水”等新闻时有出现,这不仅妨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形象。

专家认为,城市内涝的发生是因为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落后于城市建设,但从根本上说,是建设和施工改变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管网的负担。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向九华解释说,过去,直径30厘米的排水管每年可以控制一次降水。现在,当标准提高到每十年一次时,新铺设的排水管将会更粗。项九华表示,城市建设导致路面硬化,降水无法渗入地下,等待从管网中排出,这也是“看海”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武汉姜妍路附近的旧租界,雨天却是另一番景象。旧租界曾是武汉最早的雨污分流区,也是汉口人口中“不淹”的代表。江汉村和丁玉里都在租界里。江汉村位于鄱阳湖街,距商业街100多米,建于1936年。它是武汉最早的胡同民居之一,街道布局和地势都比两边的街道高。

暴雨过后,明沟里没有积水。86岁的张老先生一直住在江汉村。他指着房子旁边的明沟,说雨水从这里排走了,再也没有溢出来。在丁玉里江汉村的街对面,你可以看到沿着房子的底部有一条大约15厘米宽的明沟。明沟同时是高的和低的,水随着趋势下降。沿着整个明沟,丁玉立可以被圈起来,各种不同粗细的水管从墙上垂下来,有的连着地面,有的倒在明沟上。

据史料记载,1861年,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和日本在汉口建立租界后,先后建立了独立的排水系统。1906年,英租界铺设了一条长9653米的专用铁管,原明沟用于雨水排放,是武汉最早的雨污分流区。

绿色费城的启示

美国费城在市中心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保护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费城的“绿色城市计划”对武汉这个试图建设海绵城市的河城来说意义重大。

像武汉一样,费城也是一座古城。长期以来,只有一套既能处理污水又能处理雨水的城市管道和排水系统。这个系统服务于费城四分之三的市民,穿过城市中最古老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正常情况下,系统运行良好,但在大雪和雨天,系统无法承受污水的处理,出现“合流污水溢流”现象,导致污水流入河流和小溪。

2011年,费城制定了“绿色城市计划”,计划投资16亿美元用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3.45亿美元用于增加传统排水设施,4.2亿美元用于绿色雨水设施的适应性管理。

根据该计划,费城将1/3的不透水表面改为“绿地”,并修建了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以捕捉每次的第一英寸雨水,从而减少80% ~ 90%的地表径流。

“即使是最狭窄的街道也应该用来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这是费城转变为海绵城市的法宝。因此,人们在街道两侧植树,道路的砾石层和过滤通道将水引入土壤,而不是将其送入下水道系统;种植在人行道和一些开放边缘区域的植物可以给建筑物降温并保留雨水;清洁和绿化车站,并通过适当的改造、种植植物、提供无障碍坡道和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使其更具吸引力。

《环球》杂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绿色改造计划也贯穿了武汉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实现项目功能的同时,景观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涝、绿化、环保、节能等多种功能。

在武汉园博园的建设中,海绵设施与景观的结合随处可见。公园里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都用透水混凝土铺成。长江文明博物馆实施屋顶绿化;鄯善湿地建立了水质净化和循环系统。滁水“一湖四河”作为全园最大的雨水储存设施,已成为绿化灌溉的重要水源。此外,公园内还有6个容量为100吨的废池、12个雨水花园和生态草沟,用于收集、过滤和储存雨水。

武汉园博园通过“高山流水”、“一湖四流”、“雨水花园”等景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循环系统。,实现了功能与景观的共存。公园里可以储存大约10万吨水。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公园里的水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一旦下雨,回收系统可以吸收近70%的雨水。整个公园的绿色景观和配套设施就像一个巨大的弹性海绵,下雨时吸收雨水,干旱时“吐”水给花草树木浇水。仅水费每年就能节约近150万元。

地下深处也有同样的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创建海绵城市要注意渗透、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其中“渗透”一词占主导地位。然而,武汉必须首先面对水下渗透的问题。北部地下水位较低,但在长江和汉江交汇的武汉,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下渗困难。在排水方面,武汉没有任何优势。武汉汛期雨量较多,而长江、汉江汛期水位较高,给给排水带来较大困难。

据此,王浩认为,深层蓄水更适合武汉。因为各种管网层(通讯、电力等。)位于城市地下8米以内,地铁通道位于地下8米~ 40米左右,因此应在地下45米以下进行深层施工。修建深水蓄水池可以先储存降水,然后在高峰期过后将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就建设资金而言,深层地下投资远低于地表明渠,因此不受拆迁等因素的影响。

在许多发达城市,修建密集的地下排水系统是一项长期工程。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巴黎著名的下水道系统。

巴黎的下水道都位于巴黎地下50米处,水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里,远远超过巴黎地铁的规模。由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闻名于世,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凯旋门之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它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它也反映了令人惊叹的空房间和下水道的环境——宽敞,允许人们行走和奔跑;有通畅的排气系统和纯空气体。


标题:武汉打造海绵城市的西学东渐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515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