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去年初是掀翻红顶中介 今年环评又要掀什么风暴?

去年初是掀翻红顶中介 今年环评又要掀什么风暴?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10-07 02:29:40阅读:

本篇文章1715字,读完约4分钟

陈吉宁认为,目前规划环评难以落地,已成为发挥环评源头预防作用的“路障”。如果不尽快在系统设计和实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难以遏制大范围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的恶化。

春节刚过,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性文件相继出台。2016年2月2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监管、总量控制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以进一步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质量,充分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空发展布局的优化和促进作用

此外,近期环评文件还包括《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的意见》等。纵观这些环评文件,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规划环评”。

来自环境保护部的图片

为什么环境保护部最近经常制定环境影响评价计划?规划环评的趋势是什么?

规划环评中的重拳出击

自2015年以来,环境保护部在环境评估领域掀起了风暴。一是“红顶中介”脱钩,严格执行环评机构资质审批。与过去不同,这次拳击是为了计划EIA的登陆。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多次指出,防止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规划环评在决策链的前端进行早期干预,“严把源头关”的理念应该有机地融入工业规划、城市规划、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之中。

近期发布的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性文件,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参与宏观综合决策,从不同角度发挥源头预防作用。

其中,《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空控制、总量控制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效推进“空室、总量和准入”三条红线,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质量

《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的意见》强化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刚性约束,促进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落实,形成了联动反馈的内部工作机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咨询指导意见(试行)》提出,要在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和流域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咨询,推进地区和流域环境污染联合防治。

此外,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等部门建立了合作机制,并联合制定和发布了文件。

为什么重新审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事实上,早在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就确立了规划环境评价制度。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仍然主要针对建设项目。规划环评长期滞后于建设项目环评。

2015年12月,环保组织广州绿色网络环保服务中心发布了《中国规划环境评价体系12年发展与实施观察》报告。它写道:“对环境有严重和不可逆转影响的往往不是一个建设项目,而是一个相关的计划。建设项目通常只是规划和实施的一种表现。”

上述报告列举了近十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地位低下,评价范围狭窄,支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尚未有效建立。

“长期以来,规划环评不评估、不评估先审批、不使用评估的现象屡禁不止。它不仅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突发环境事件的罪魁祸首,也是布局混乱、产能过剩和无序发展的主要原因。”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也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如何打破“艰难着陆”

陈吉宁认为,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难以落地,已成为在环境影响评价源头发挥预防作用的“路障”。如果不尽快在制度设计和实施上取得重大突破,将无法在参与宏观综合决策、优化空布局和严格执行区域环境准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将难以遏制。

潘岳说:这些制度安排的主要重点是促进规划环评的实施。以规划环境评价为指导,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政策执行方面,环境保护部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违法责任追究的通知》,可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此外,上述广州绿色网络环保服务中心的报告还从范围、约束力、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环评的改进建议。“规划环评信息公开任重道远,尤其需要采取实质性措施,公开整本书和审查意见。”报告说。

为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环境保护部正在积极推进《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修订,力争在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管理程序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已纳入立法机关的工作程序。


标题:去年初是掀翻红顶中介 今年环评又要掀什么风暴?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556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