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搞环保?荀子最早提环保治国
本篇文章1059字,读完约3分钟
阴霾,灰尘...在两会期间,环境保护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事实上,环境保护是中国古代人一直非常重视的问题。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部(局)”诞生在中国,那么古人是如何做环境保护的呢?
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治国”理念
在古代早期,保护环境被提到了很高的政治水平。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赵的荀子提出了“以环境保护治国”的思想。《荀子》第九篇《知望》专门论述如何成为一个国家的领袖,这大致意味着当植被开花结果时,不可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植被的生长。荀子把这种环保要求称为“圣王制度”。
管仲是清代的一位环境保护专家,他比荀子早约400年。在任时,他提倡环境保护和治理国家,说“你不可能成为国王,你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上的国王。”这种说法可以在关书中找到。
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部”
在古代,主管环境保护的部门自然不叫“环境保护部”。根据清代黄本纪编纂的《历代官榜》,中国古代早期的环境保护部名为“于”,既是一个机构名称,又是一个官衔。其大部分职能与今天的环境保护部相同,但其管理范围更大。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都是于的责任。
在舜设立的九个部委中,有一个是环境保护部——于。虞的编制不小,第一个虞官名叫伯夷。《尧典·尚书》记载舜任命伯夷为“环境保护大臣”。国内一些环境学者认为,舜设立的“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部”,而伯夷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部长”。
薄一波的确是一位环保专家,环保部长也相当称职。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伯夷是大禹的得力助手,大禹是一位治水专家,他的姓氏是石族。他发明了水井,以确保人类饮用水源不受污染;同时,他也是动物保护的权威,即韩曙地理中所谓的“博一知动物”。根据另一本传记,《山海经》也是由薄一波写的。
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立法”
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立法可以追溯到古代夏朝的大禹时代。据《易州大局书》记载,大禹在位时曾下过一道禁令:“三月之春,山林不攀斧,以种树。在夏三月,川泽没有进入班成为一条鱼。”
春秋战国时期,秦就有了真正的“环境保护条款”。秦的这一“环保条款”是1975年12月发现的。当时,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11号秦陵出土了一批秦简。一些简牍记载了秦国的法律,并据此编纂了十八种秦律。《土地法》中记载了“环境保护条款”,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环境保护法”。
在《田野法》中,除了上一代规定春天不准砍伐森林外,还有许多环境保护法规。其中两个非常新鲜。首先,规定不得堵塞河流;第二,夏天不禁止燃烧草木灰作为肥料。今天,它对保护大气、避免空气污染和减少雾霾天气非常有用。
标题:古人如何搞环保?荀子最早提环保治国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9084.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