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本篇文章4730字,读完约12分钟
目前,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和国际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中国环保产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国际竞争。那么中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化趋势是什么?如何应对国际竞争?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环保技术和产品仍有一定差距,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环保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研发设计能力有限,产品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常规产品,尤其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经验。中小企业在中国环保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过大,环保产业缺少一个领导者。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
●应全面研究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的市场机制,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议东盟国家成为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建议调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环保产业现状,开展产业政策交流,为双方合作进行顶层设计。建议发挥亚欧会议平台的作用,开展空气等领域的污染防治政策和技术交流,加强亚欧国家在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环保产业多年来发展迅速,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
中国环保产业的主要优势和不足
中国环保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环保产业体系基本建成。2009年,中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近5万人,从业人员超过350万人,产值9500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20%,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产值年均增长3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清洁产品生产、环境服务提供、资源循环利用和自然生态保护在内的多门类环保产业体系。
一些环保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相结合,我国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主要环保技术和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填埋、焚烧发电、除尘脱硫、噪声和振动控制等方面。,它有能力依靠自己的技术进行工程建设和设备配套。
环保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以东盟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环境保护需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相似。在这些领域,与欧美高标准、高成本的环保技术和设备相比,中国廉价的环保产品和服务更具竞争优势,这为中国环保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完善,产业政策支持稳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确立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变污染为效益、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并实施了“谁污染谁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环境管理”等政策。1990年,《关于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出台,环保产业被列入优先发展领域。
本世纪初,环保产业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是:环保技术和设备、环保材料、环保化学品、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此外,《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其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
环保产业和技术研发能力薄弱。虽然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一些环保技术和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大多数环保技术和产品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环保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投资不足,研究和设计能力有限。技术力量薄弱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大部分设备和核心技术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长期依赖进口。
环保投资普遍不足。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环境投资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 ~ 3%时,环境质量会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环境投资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即使“十二五”期间环境投资有所增加,但仍不到1.5%。因此,仁忠要改善环境质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环保产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小。首先,产业规模布局不合理。据调查,2005年,中国环保行业固定资产在15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有7954家,占环保企业的68.4%;拥有1500万至5000万元的中型企业1899家,占环保企业总数的16.3%;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1770家,仅占环保企业总数的15.3%。中小企业在中国环保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过大,环保产业缺少一个领导者。其次,产业地理分布不合理。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辽宁、吉林、四川、湖南等省占全国总产值的8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只占不到20%。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
环保政策薄弱,很难创造一个强大的市场。近年来,国家在环境保护顶层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在纯gdp理论的绩效评估机制下,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导致环保公共服务缺乏持续监管和实际投入,阻碍了真正环保需求的释放,严重影响了环保市场的稳定和拓展。没有稳定的预期,企业就无法进行持续稳定的投资和研发,这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和稳定增长。
此外,法律对环境质量责任制的规定过于原则,导致环境质量责任制长期无法落实;一些环境管理制度不能满足需要,环境法律落后,环境标准偏低,不遵守法律、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环保产业在实际发展中面临着驱动力不足的现实。
环保产业分散,整体实力不强。一方面,水、大气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广泛且难以测量;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管理的地理分离,环保市场的区域性特征明显,不可能形成全国性的市场。这使得行业处于原子化状态,环保行业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专业化分工合作水平较低。环保企业缺乏大规模、高效率的集约化生产,削弱了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影响了产业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
民营企业实力不足,空增长空间有限。近年来,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在获得优惠政策、融资规模和便利性方面远远优于民营经济。
在环保产业中,我国已经形成了公众、政府和环保服务企业之间的利益-责任-服务链(大气控制产业的机制不同),即公众是需求和利益的主体,政府是责任的主体,环保服务企业是服务的主体。由于环保公用事业的性质,人们对公共经济有一种天然的偏好。此时,私有制经济的高效率和基于市场的最优配置优势往往被忽视。在一定程度上,环保行业的私有制经济正在收拾环保市场的残局,难以在成长期取得质的突破。
“走出去”和国际化战略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随着中国和世界环保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环保产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全球产业挑战和竞争。
国际发展将有助于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2013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他愿意推动节能环保产品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向世界开放。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外优秀环保企业进入中国。随着这些企业的进入,中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将会提高,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将会给各级政府带来冲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努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度、监管不足的问题。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将会缩水,而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将会使地方财政更加紧张。这为多渠道基金进入环保市场创造了机会。中国民营环保企业进入特定环保领域的“无形”天花板将被打破。
国际化发展将有助于促进环保产业整个产业链的整合。
提高中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意味着中国政府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防止产业分散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培育相关产业龙头企业提供支持。同时,环保企业应努力提高行业整合能力,满足卖方对项目总承包的要求。
国际化发展将有助于提升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环保产业的大部分设备和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长期依赖进口。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环保产业的科技水平,除了大力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和长效机制外,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环保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环保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国外先进技术;同时,环保企业也应在“走出去”过程中加强与目标国家科研机构的联合研究,开发符合目标国家实际情况的实用环保技术和产品。
环保产业国际化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环保产业的国际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化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线,中国环保市场的深化开放也是大势所趋。鉴于我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发展需要,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以政府为导向,搭建环保产业国际发展平台。
应全面研究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体系。
对于“引进”的内容,不仅要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还要考虑对环保产业的直接投资。同时,要注意引进行业整合能力强的国外环保企业,通过加强行业内的自由竞争,提升中国环保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实施“走出去”战略,要确定中国环保产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比较优势和优先领域。同时,要注意交易方式、目标国家、具体方式和政策需要,并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此外,环保行业的相关标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环境服务标准等。)应加以改进,以促进其国际化,并为环保产业“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持。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龙头企业产业整合能力。
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的市场机制,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环保产业规模和地理分布,支持环保出口龙头企业,提升环保产业集群的产业集聚水平;遵守市场规则,鼓励环保企业提高行业整合能力。鼓励大型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利用资源积极帮助小企业,以利大带小,实现双赢。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为行业整合能力强的企业提供专业配套服务的水平。
搭建服务和技术支持平台,支持行业国际化发展。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构建多边产业合作网络,搭建中外环保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搭建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外国企业投资中国环保企业,为优秀环保技术的引进提供服务,为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提供相关信息和政策需求,协助相关国家制定环保标准,为环保企业进入国外市场奠定良好的产业环境。
融入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建设环保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环保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是区域环保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中国与日本和韩国、中国与上海组织成员国是区域环境合作的重点领域。尤其是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的重要目标国家。与欧美昂贵的环保技术相比,日本和韩国具有一定的成本和地理优势,成为中国重要的环保技术进口国之一。
因此,建议东盟国家成为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支持中国-东盟环境保护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在广西和宜兴的试点工作;在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机制下,应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需求,发挥相关会议的平台作用,广泛吸引中日韩环保企业参与,推动中日韩环保技术的转让和联合开发。
此外,随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的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将成为未来中国环保产业合作的潜在国家。因此,建议调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环保产业现状,开展产业政策交流,开展双方合作顶层设计,推进中俄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探索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未来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
同时,建议发挥亚欧会议平台的作用,开展空气等领域的污染防治政策和技术交流,加强亚欧国家在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推动空气控制、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技术的国际转让,加强中国环保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储备,促进中国实用环保技术和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
标题: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9564.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