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 政策需再加码

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 政策需再加码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1-23 16:20:24阅读:

本篇文章1718字,读完约4分钟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名单(第一批)》的通知,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唐山三友集团董事长莫志毅指出,海水淡化是沿海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应将其提高到战略高度,大力推进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国家一直对此高度重视

海水淡化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制约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方式,受到了全国各方的高度重视。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海水淡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幼智指出:“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将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列为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水价改革、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国发[2004]36号),充分肯定了海水淡化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同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城市节水和海水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工程的通知》(发改办〔2004〕634号),指出要积极推进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

在2005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发展海水淡化的建议”,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科技部等10个部委成立了6个工作组,对当时海水淡化工作中出现的技术、资金和政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温家宝在2005年7月召开的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大会上指出,“要大力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在沿海缺水城市推广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

法律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国家鼓励收集、开发、利用雨水和苦咸水,利用海水淡化”,这已成为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法律依据。近年来,中国发布了几项政策计划来指导工业发展。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

政策规划颁布时间颁布部门《海水利用专项规划》2005年发改委、海洋局、财政部《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2006年1月发改委、海洋局、财政部、标准化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2012年2月国务院《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2年8月科技部、发改委《关于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9月海洋局《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12月发改委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钟发[2011]1号)中明确指出,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应“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和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和苦咸水利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目前,海水利用的发展已被列入《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国节水技术政策纲要》、《国家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的重要地位。

工业化发展政策需要加码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规划和政策环境,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郭幼智指出,“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缺乏相关的协调和管理机构;缺乏实质性和有效的产业鼓励政策;缺乏统一的水资源配置管理体系;水价结构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有待完善;资本投入不足,缺乏公共研究和创新平台;技术和产品有待提高,海水淡化设备的国产化程度不高;国内企业在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缺乏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相关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水淡化进入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引导相结合,培育和规范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继续研究制定有利于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价格政策。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与发展司副司长李静曾表示,海水淡化潜力巨大,由国家发改委牵头、12个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将正式成立,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

相关链接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需要政策倾斜

郭友志:海水淡化行业的机遇不断挑战

标题: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 政策需再加码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122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