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刘晓光谈首创战略:基础项目是防守业务

刘晓光谈首创战略:基础项目是防守业务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3-14 10:28:41阅读:

本篇文章6113字,读完约15分钟

刘刚刚从达沃斯夏季峰会回来。他用“震惊”这个词来解释他的感受。当中国人还在为“加工大国”、“外汇储备”、“低端产业链”等过时的经济发展模式沾沾自喜的时候,刘发现,欧美人已经走上了绿色产业之路。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标准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可以听到,而中国人民刚刚站在旧的标准。这种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于像刘这样的企业家都感到悲哀和惭愧。

这似乎就是刘最近构建的企业方法论。我们一直在努力赚钱,我们没有核心技术,当我们用污染换取企业进步时,我们将会遇到发展的瓶颈。许多年前,欧洲人和美国人早就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制度命题。数百年来,他们一直在某个市场努力工作,而中国企业家仍在系统前四处观望...

由北京苏小和供稿

首创集团董事长刘刚刚从一场引人注目的纠缠中站了起来。他看起来不错,而且心胸开阔。去年冬天,当我在一个聚会上看到他时,他的声音很弱,说话很小心,脸上显然很无助。差不多一年后,激情和猜测终于回来了。

如何界定刘在中国企业家中的地位是一个难题。如果我们只把他看作一个国有企业的老板,我们显然不能进入他的方法论世界。认真地和刘交谈,你会发现他的眼界是惊人地开阔。他似乎知道自己在哪里。在历史继承体系中,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的意思是,刘了解的历史进程和当前的阴霾。他对现代企业制度有非常透彻的了解。他可以说知道现代企业的各种工具理性,但同时,他也知道他显然无法做他想做的事情。因此,他选择了把握历史,与现在妥协。有时,他似乎愿意带着镣铐跳舞,即使脚步沉重而无助。

一个中国企业的历史像浪潮一样涌到我们的脚下,而刘显然不喜欢胡雪岩和盛宣怀的企业形式。他说洋务运动中的企业家显然不是企业家,他们只是官僚的附庸或官僚的钱庄。一个独立企业家如何才能持续发展?尽管自己的身份很难界定他是官员还是商人,也很难明确他是否独立,但他认为自己幸运地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资本的组合已经跨越了封闭体系的框架,形成了多元化格局。这意味着刘今天的企业世界观是国有的、有计划的、不独立的,产权模糊,但在方法论上却呈现出典型的国际化、公共化和资本化。

因此,他愿意把自己与张謇、、容的家庭相比较。他羡慕张、鲁拥有如此明晰的企业产权,向往他们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的产业。他也为他们的不幸感到惋惜,并遇到了一个战争时代,“但在他能征服之前,他已经死了,从此英雄们就在他们的大衣上哭泣。”从1928年到1938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一方面,不住地叹着气,但另一方面,它又为后来的企业家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参照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历史已经延续了5000年,只有这短短的10年才可能是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意义的经济时代。历史在这里形成了企业发展的高峰,历史给了刘人一个追求的榜样。

“黄金十年”对中国企业的后期发展具有承袭意义,但由于时代的原因,这种承袭不得不分为两个区域。在香港、台湾,甚至新加坡,中国企业家依靠“黄金十年”的历史积累,逐步建立起伟大的企业高峰。例如,如,如冯,,还有年轻的。这些大陆架外的企业家是张謇和卢作孚的真实传记,他们的现代企业建设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在mainland China,尽管企业形式在1949年后的30年内几乎消失,但不朽的企业家精神在1978年后开始复苏。经过30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企业家终于有了刘传志、南存辉这样响亮的名字。

刘刚刚从达沃斯夏季峰会回来。他用“震惊”这个词来解释他的感受。当中国人还在为“加工大国”、“外汇储备”、“低端产业链”等过时的经济发展模式沾沾自喜的时候,刘发现,欧美人已经走上了绿色产业之路。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标准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可以听到,而中国人民刚刚站在旧的标准。这种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于像刘这样的企业家都感到悲哀和惭愧。

这似乎就是刘最近构建的企业方法论。我们一直在努力赚钱,我们没有核心技术,当我们用污染换取企业进步时,我们将会遇到发展的瓶颈。许多年前,欧洲人和美国人已经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制度命题。数百年来,他们一直在某个市场苦苦挣扎,而中国企业家仍在系统前四处观望。

从刘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并不看好这个时代的企业建设。他甚至认为刘传志和联想的成功只是中国企业历史上仅存的“小概率事件”。他不认为刘传志是一个可以复制的企业家,也不认为联想有可以复制的经验。在联想转型越来越成功的同时,全国的企业建设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民族进步与民族退却”。

刘看到了这一点,他几乎没有想到他所负责的企业能够在系统设计方面取得进展。一切都在向前发展,他的商业信心是一封犹豫的小信。该国的整体经济正在扩张,但不愿转型。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中国企业似乎又要回头了。庞大的经济规模和犹豫不决的企业步伐使刘对持谨慎态度。他说经济必须向前发展,但他真的不知道他能去哪里。

我们是国有企业的野孩子

苏小和:请描述一下首创集团的总体业务结构。

刘:我们的主要业务模式是5-3-2,其中5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即水(污水处理)、高速公路和地铁,30%用于房地产,20%用于金融服务,如基金、担保、证券、保险、期货和投资银行。

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足球队矩阵,5是防守,虽然利润比较低,但是有长期的现金流。三是房地产,二是金融服务。这种矩阵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概念,房地产和金融的周期性很强。2007-2008年,我们盈利22亿英镑。

苏小和:这种5-3-2模式是被迫的,还是有意的?

刘:是故意的。为什么?中国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周期太强,第二个宏观环境变化很快。突然间,房地产不会起作用,突然间,金融也不会起作用。

一个好的投资集团必须是相关的和多样化的,而绝对不是统一的。垄断是统一的,而投资型企业在一般非垄断市场中必须与多元化相关。在中国,市场投资周期在不断变化。20世纪90年代,消费品投资、电力投资、交通投资、信息技术投资、通信投资、房地产投资都在不断变化。

在中国企业中,去年从事房地产和证券业务的企业境况不佳。我们有基础设施业务,情况要好得多。最近,中央企业的行动不断转向房地产。我认为这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资本是为了利润,它正在悄悄地改变其整个商业模式和结构。

苏小和:但是90%的西方大型企业都是高度专业化的。

刘:不,ge也是多元化的。

苏小和:但它几乎在所有行业都是第一名。

刘::是的,这里有几个特殊情况:第一,美国的法律环境稳定,知识产权得到很好的保护;第二,美国拥有市场已有数百年,并已形成营销渠道和品牌渠道;第三,它不像中国那样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也许主要原因是中国与众不同,与众不同。

苏小和:你认为在中国进行多元化经营更好吗?

刘:多元化经营。或者三元,二元,不要太多。

苏小和:你的团队能在管理上跟上它吗?

刘:我能跟上。为什么?它们都是上市公司,而且有更多的中外合资企业,都是股权管理,不像过去国有企业的子公司。它们都是规范的上市公司和外资合资企业,治理结构良好,股权清晰。我们的结构是:国有企业在根,上市公司在底,许多中外合资企业在边,三个国有企业的子公司在这里。

苏小和:股权是多元化的。

刘:以下公司股权多元化,核心资产都在下面。

苏小和:这应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模式吧?

刘:一种新的企业模式。我也想多元化我的根,但我不能多元化。一个太大,另一个是定价问题。我们在国际私募方面接近成功,但后来陷入了困境。为什么?我有几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原始净资产翻了一番。后来,他给了你一个规定,要按照上市公司的市值乘以90%来定价。那么其他人的资金就无法进入。

苏小和:你的投资模式是什么?做体育?

刘:我们很少做体育。我们主要投资工业,工业加投资。主要行业是房地产,高速公路和水行业,加上一些投资。所谓的投资,比如股市、大型重组和并购,pe我们并没有做太多。

苏小和:更不用说风险投资了?

刘:更不用说风险投资了。它可能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未来的道路必须是主业加投资,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变。

联想的股权改革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苏小和:我们中国人不喜欢思考和钻研技术。相反,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将关系拉进后门。

刘:这是一种土壤。如果你不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你可能会失去你的生存状态和条件,所以他只能适应。另一个原因是知识产权保护特别薄弱,这阻碍了人们创新的动力。

在企业层面,我国企业产权不清,导致没有真正的治理结构,没有真正的治理结构就没有真正的动力机制,没有真正的动力机制就没有好的企业,这是逻辑关系。为什么联想如此强大?35%的股息被拿走,在激励机制改革后,它们被转换成股权。现在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行动——29%的股份给了海洋石油公司。

苏小和:这是中国企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刘:联想现在是一个标准的“混合所有制”。

苏小和:我认为刘传志先生相当了不起。

刘:他做得很好。出于制度上的原因,他起初不敢做出大动作。他一开始只拿到了红利。给他分红的权利后,他不敢分这笔钱。最终,钱是珍贵的,并成为股本资本。然而,这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只是一个非常不可能的事件。绝对不是万能的,别人不能实践它。

苏小和:为什么?

刘:首先,他有一个非常开明的“婆婆”,得到了中科院院长周的支持。其次,他的原始资本真的很低,只有20万元,这不是SASAC的顺序。第三,联想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第四,中国只需要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联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它做到了。这就是他的个人智慧、魅力和远见。

它之所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与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法律制度有很大关系。西方法律和文化坚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圣经绝对尊重私有财产。

苏小和:刘先生说,他一生做了三件事:第一,把国有企业改造成标准化的现代企业。其次,通过与世界个人电脑巨头竞争,我们找到了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竞争的方法。第三,他培养了一个好团队。你如何评价他的个人总结?

刘:他找到了一台pc,并结合当时中国市场的特点,这是真的。他把一个国有企业变成了一个现代企业。我认为他做的核心事情是联想有一个松散的机制。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度决定了人的扭曲和变形”。

这和高速公路一样。不管你的车有多好,你都必须跑进去。你不能跑出去。没有这条高速公路,你今天会在这里跑,明天会在那里跑,来回跑。

国有企业的机制目前无法改变

苏小和:你觉得王石怎么样?他为什么不尝试管理层收购,让万科成为一家全球性企业?

刘:他主要想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

苏小和:他的个人立场决定了这一点。

刘:就个人而言,他还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造,可能觉得自己也没有这个权力。

苏小和:但我认为他有机会。他在深圳。他从事房地产行业。许多房地产公司都是私营企业。为什么他不能做?

刘:中国企业家不想改革这个体制。五年前,先锋做了最大的尝试,运用国际理念,引进kkr等国际企业,从根本上改造我们的企业,成为一个拥有国际资本、机制、经验和市场的企业,混合所有制,相当于一个国际化企业。我只是把文件放在这里,这样我就可以脱帽了。

但大多数国有企业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是一种官阶和一种待遇,所以对改革有很大的阻力。2004年以前,要求所有二级企业都要改革。这是党中央的精神,国家应该改革机制,但现在已经基本恢复了。当时,国家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国家说要坚决取消。我们现在别谈这个了,我们会回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做我们能做的。例如,上市公司基本上是标准化的。只有根不能解决它,其他国有企业也不能解决它。没有办法。

苏小和:我认为任志强的思想绝对是市场化和自由的,但他的机制和企业制度都是国有企业,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

刘:他没办法。任志强在华润任职时,华润是一家中外合资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一个混合体,个人也有一些股份。在他退出华润之后,华远是一家国有独资公司。但是他也取得了进步。他个人可能拥有7%的股份,并承诺给他30%。如果我们公司改革,它肯定不会改变。这家公司太大了,资产达7800亿元。

苏小和:张魏莹认为,这一制度的唯一希望在于它本身——它不可能最终实现。

刘::这么大的市场,特别是国有企业,很难说有很多垄断地位。例如,电力、烟草、电信、石油等。,就几个,怎么可能不做呢?

苏小和:台湾的许倬云教授认为,从洋务运动开始,甚至更早,就出现了政企合一、政企监管、政企合作的模式。截止到今天,我认为国有企业仍然处于这种状态。这个州的优点或缺点是什么?

刘::目前的垄断行业可以说是处于这种状态,而市场化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是靠自己竞争的,比如房地产行业,你投标我就投标。

苏小和:但是政府会控制你,官员会控制你。

刘:肯定会管理,但是资源管理不是很一致,劳动力是市场化的。我们是国有企业的野孩子。

苏小和:这种方法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但所有权是国有化的。我想,包括你、任志强、王石、张瑞敏,甚至李东生,你们这些企业家在国企似乎都有点吃亏。

刘:李东生没事。他还有一些股份。我们刚才谈到的所谓企业价值和企业家价值,包括精神价值和货币价值。你说他很强大很好,要不断给他精神上的奖励,也要有物质上的价值。这种高度整合的政府和企业有什么好处?首先,它可能有政府的政策支持;第二个优势,比如信用,是国有企业有优势。

苏小和:政府主管国有企业,但作为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在做事时必然会与官员形成一定程度的交集。中国就是这样的情况。一旦出了问题,肯定会伤害企业。你认为这种情况怎么样?

刘:这样的机制和制度摆在我们面前。如果你想脱离这个链条,你的生存可能会有问题,你无法逃脱。一种内在的机制已经存在。你不可能完全摆脱它,自己创造一个真正的新的企业机制。

苏小和:在我们这一代,荣毅仁的家族企业不太可能出现?

刘:是的,私营企业。当然,它也是少数。

苏小和:私营企业相对较小。因为行业垄断,好的企业不能真正进入。

刘:工业垄断,但是你提到的问题太敏感了。这包括时间、目标、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制度重构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刘传志正走出一条绿色的小路。

事实上,中国企业家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和改革的愿景。如今,许多事情仍然不能走市场化的道路。如果你的国内生产总值很高,社会在载歌载舞,但改革的动力已经消失,它可能会倒退或停滞不前。

所以改革什么?核心问题是产权制度改革还是建立真正的治理结构。我们总觉得我们生活得很好,很光明,国有企业的利润很大。事实上,这些数字掩盖了很多事情。

刘简历

生于1955年。从1970年到1975年,他是军事和步兵学校的学员。从1978年到1982年,他在北京商学院学习。1982年至1995年,刘任北京市计委主任、总经济师、副主任,北京市基本建设计划委员会副秘书长。他现任北京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由他领导的北京创业投资集团是一家新成立的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涵盖房地产、金融、水务等六大领域。它拥有6家国内外上市公司,2只基金,以及一批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20位,总资产和净利润分别排在第75位和第51位。

标题:刘晓光谈首创战略:基础项目是防守业务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6586.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