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污水处理行业将从建设期过渡到运营期

污水处理行业将从建设期过渡到运营期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3-14 14:35:48阅读:

本篇文章1828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王洪臣教授访问中国水网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原北京排水集团总工程师王洪臣访问中国水网,与网友交流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经验。
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即将从大台阶建设期过渡到运营期[br/] 王教授指出,中国目前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接近1亿吨/天,在建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3000万至4000万吨/天。在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中国的污水处理率可接近85%,从数量上看,中国即将进入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质量的时期,整个行业的建设重点将转移到运行上。
运行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空
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质量和效率,王教授列举了几组数据,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improvement/きだ,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的水力负荷率只有75%。从另一个角度看,仍有25%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发挥作用;然而,污染物负荷率远低于水力负荷率,低于60%。就水力负荷率和污染物负荷率而言,我们仍有许多操作能力需要改进。从能源消耗的角度来看,在我们的工业中,化学需氧量每千瓦时被去除1.16千克,这是美国污水处理平均能耗的60%。就污水处理的达标率而言,cod达标率可在93% ~ 95%之间。虽然有机污染物的达标率较高,但氮、磷等无机养分的达标率较低,真正达到一级乙类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不多。
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的几个关键点

对于以cod为重要有机污染指标的关键点,重点应放在节能降耗上,取消单位有机污染指标。输入设备、运行功耗和其他输入应尽可能小。在氮磷污染控制方面,目前我国氮磷达标率相对较低,需要紧紧围绕达标排放原则,满足我国不同流域和地区严格的水质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和运行管理,提高氮磷达标率。根据有关部门最近的会议信息,在“十一五”cod减排的基础上,基本确认“十二五”氨氮指标将有所提高。总氮和总磷是否纳入“十二五”规划仍在讨论中。然而,在重点流域,除氨氮指标外,总氮和总磷等污染指标也呈上升趋势。在提高运营效率方面,我们需要做一些工作。以物质平衡和能量流核算为例,这些工作可能不是由污水处理厂的工人来做的。能够计算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每千克污染物的流向、降解路径和降解量非常重要。能流核算是判断污水处理厂能否节能降耗的基础。许多污水处理厂只有一个水表,这使得整个污水处理过程运行在灰箱状态,因此无法判断每个环节的能耗。
脱氮除磷首先要优化
在回答网友[0318198710],[刘晓090],[阳光小子]和[小通卡]关于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问题时,王洪臣指出,任何一套脱氮除磷系统实际上都有很大的规模。因此,面对目前的总体调整(总氮指标从20毫克/升调整到15毫克/升),应首先优化现有的运行工艺,而不是盲目增加曝气生物池或生化池等单元处理,增加投资和运行成本。具体来说,污水处理厂在优化脱氮除磷处理时,应注意以下1、2、3、4个方面。
1。注意碳源。任何反硝化系统都必须仔细地、动态地计算反硝化的需求是否足够。如果不足,可以开发内部碳源;如果仍然不够,必须添加额外的碳源。

2。仔细检测厌氧段和缺氧段的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脱氮除磷是一个好氧、缺氧和厌氧三个往复循环的生化过程。要真正做到厌氧和缺氧,除了测量溶解氧,还必须测量氧化还原电位。对于厌氧阶段,溶解氧不应该只是0的问题,但实际上氧化还原电位应该控制在-200毫伏以下,这是真正的厌氧。从工程角度来看,缺氧阶段的溶解氧应低于0.5毫克/升,进一步要求氧化还原电位应在100 ~ 150毫伏之间。如果操作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数据条件的要求,脱氮除磷效果将非常差。具体措施有很多,如加强厌氧阶段的脱氮,进行简单的管道连接和改造。例如,将纯aa/o流程升级为muct和uct。也有一些局部方法,例如,由于水力落差大,可以采取增加缓流板等措施。
3。仔细计算厌氧、好氧和缺氧阶段的停留时间,并优化这三个阶段的分布。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氧周期短于脱氮除磷的高标准要求。
4。注意四个主要速率,即厌氧阶段污泥磷释放速率、好氧阶段磷吸收速率、好氧阶段氨氮硝化速率和缺氧阶段硝酸盐反硝化速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完成这四个费率的日常工作。事实上,如果氮和磷的排放量严格达到标准,而这四个比率又没有受到定期监测,则很难量化所达到的工作目标。只有当活性污泥的磷释放速率较高时,好氧阶段的磷吸收率才会较高,然后磷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被微生物吸收,因此在发生事故时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标题:污水处理行业将从建设期过渡到运营期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664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