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渴
本篇文章3574字,读完约9分钟
一艘被毁的小船,像一条悲惨的死鱼,孤零零地躺在一大片泥地上。在它的右边,有几个或大或小的水坑零星分散,而在它的左边,甚至没有任何残留的水,只留下干涸的河床。
干涸的河泥是灰白色的。一对穿着白色运动鞋的夫妇,有说有笑,踏上河床,走过“河中有水,百战百胜”的地方,向河中央著名的奥兰治岛走去。不远处,几个孩子正在大人的带领下,捡着泥里到处都是的大黑蜗牛。
10月22日下午,在长沙奥兰治岛以西,被切断的湘江赤身裸体地躺在天空下,就像一个脱水的昏迷病人。
自八月中旬以来,低水位已经席卷了湖南省很长一段时间。它使湘江,流经湖南的主要河流,提前进入旱季。10月6日和10月18日,湘江中下游水位创下25.05米的历史新低。
随着持续的低水位,一个有底部的大河床被一些市民开垦为菜地。然而,由于缺水,这些卷心菜长得不好,它们的叶子是黄绿色的,挂在黄色的泥上。如果水资源持续短缺,湘江沿岸的长沙、株洲和湘潭的300多万居民将受到威胁。
与这些短期的麻烦相比,更令人不安的是由这三个城市组成的长株潭经济区的未来增长受到了低水危机的挑战。2007年,这个中心城市群被批准为综合改革试验区,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经济起飞和产业转型计划正在实施。
岌岌可危的取水线
到目前为止,长沙人还没有感受到枯水对日常生活的明显干扰。在湘江岸边,摊贩们摆好露天茶摊,游客们躺在躺椅上,看着白鹭在头顶上衔着绿茶飞翔。在他们前面十几米处,第一湘江大桥仍然繁忙繁荣。
平静的背后一如既往,有紧急的紧急救援。紧张的局势发生在离这里2000米的湘江二桥下。
十艘装满河沙的柴油运砂船开着马达呼啸着,聚集在湘江的河底,把船上所有的河沙都倒进了河里。很快,一小段两米多高的沙堤被建在奥兰治岛西侧的河里。在20米之外,有5艘运沙船不断地将河沙运送到前面的10艘船上,供后者筑起沙堤。
"我们今天早上开始建造围堰,预计晚上完工。"10月22日下午,站在河边用对讲机指挥施工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围堰工程正在河心进行。任务是用河沙在湘江修建一个围堰,在中间切断湘江,拦截和积累剩余的上游水,以保证长沙居民的用水。
低水位危机是由于自八月底以来罕见的干旱席卷了湖南。全省有87个县市达到抗旱标准。在严重干旱的地区,山区的一些人甚至需要沿着2公里外的河岸取水或用消防车送水。
干旱导致湘江提前进入旱季。10月,湘江中下游水位急剧下降。据湖南省水文水资源调查局监测,10月6日、7日和18日湘江长沙段分别出现25.08米、25.04米和25.06米的低水位,低于历史最低记录。历史最低水位是2007年12月14日的25.15米。
同时,湘潭段和株洲段也在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出现历史最低水位。
湘江被切断,洞庭湖匆匆而过。截至10月21日下午,范仲淹的广阔无垠的800英里洞庭湖创下了历史同期21.62米的纪录低点。
为缓解枯水期,10月13日和18日两次在长沙实施人工降雨,使湘江长沙段水位从最低水位上升6厘米,至21日下午2时达到25.11米。
“人工降雨强度有限,对提高湘江水位的作用有限。”10月21日,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洞庭湖水位持续下降是因为本周以来长沙、株洲和湘潭没有明显降雨,这加速了湘江的排水。虽然上游的东江水库增加了供水,但湘江水位仍会下降。
根据湖南省水资源网发布的水文监测数据,10月22日8时湘江长沙段水位为25.1米,比21日2时25.11米低1厘米。
一旦水位低于25米,就不可能得到水。为此,长沙市政府于本月上旬启动了供水应急工程,将自来水厂的进水管延伸至河中心。
由于旱情加剧,截至19日下午,湘江上游的株洲航电枢纽、大源渡航电力枢纽和周金伟水电站已接近枯水水位,无需调整的水量;按照目前的补水方式,东江水库只能维持60多天的补水任务。
失落的“满江笔头”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曾经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河流之一,有着“昼夜奔流洞庭湖”的气势。84年前的这个时候,即使是在深秋的旱季,毛泽东仍能在长沙的橘子洲河上看到一幅壮丽的图画。
时间过去了,现在湘江逐渐萎缩成一条季节性河流,枯水期越来越长,水位逐年降低。今年9月,湖南省海事局的人告诉当地媒体,从1998年到2006年的8年间,湘江年平均水位连续54天低于25.36米,2004年旱季长达104天。
“其原因更为复杂。”10月21日,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罗毅军告诉记者,降水量减少、用水量激增、河床被切割是湘江枯水的主要原因。
他说,今年以来,湖南累计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比上年同期减少16%。特别是9月以来,湘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仅为21毫米,比上年同期减少81%。
降雨减少的同时,湖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仍然居高不下,淹没了湘江。湘江两岸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如衡阳、株洲、湘潭和长沙。随着湘江沿岸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需水量逐年增加。水文资料显示,从1980年到2007年,湘江流域总用水量从125亿立方米增加到176亿立方米。
“在水资源总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流域用水量逐年增加,加剧了湘江枯水期的供需矛盾。”湖南省水利厅厅长戴俊勇说。
干旱只是一个近因。事实上,湘江的枯水有着悠久的历史。
“湘江上游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容易导致湘江从衡阳无水供应。”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一位匿名专家认为,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也是湘江水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专家解释说,湘江上游储存了大量的水,导致湘江没有水源的现象。湘江中下游只能依靠当地产生的水,而当地的水源主要依靠降水。如果没有降水,就没有水。万一发生干旱,湘江不可避免地会干涸。
目前,湘江上游有东江水库、环天河水库、株洲航电枢纽、大源渡航电力枢纽、周金伟水电站等水利设施。
"客观地说,这些水库确实在水资源调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上述专家表示,但与此同时,这些水利设施将湘江分割开来,造成了源头有水,下游无水的现象,导致湘江中下游正常延长枯水期。
不受控制的采砂也使“贫血症”的湘江变得更糟。大量采砂船对湘江的无限制疏浚,导致湘江中下游河床切割,导致相同流量条件下的水位下降。
根据湖南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湘江长沙段河床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0年至2008年,湘江河床最低点降低1.76米;从1990年到2008年,河床平均下降2.3米,低于25.00米。湘潭站和株洲站的河床也平均被砍伐1.6米以上。
据水文专家分析,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位相比,在500立方米流量的情况下,由于湘江下游河床被切割,湘潭站水位下降了1.1米以上,长沙站水位下降了0.7米左右。
长株潭生命线
21日晚的天气预报显示,短期内湖南仍无明显降水。湘江的枯水使湖南遭殃。水位的升降影响着湘江沿岸密集分布的长株潭城市群的命脉。作为国家批准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城市群集中了湖南40%以上的经济总量。
罗怡君认为,受枯水影响,水位和流量降低,水体自净能力明显降低,导致湘江下游水质恶化,尤其是长沙、株洲、湘潭,原有重金属污染加剧,威胁沿海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
由于这个原因,自从湘江干涸以来,当地环保部门已经关闭了一些污染排放较多的企业。
由于水位严重偏低,河道中的浅水使河道变窄,使河道急转弯,大大降低了通航保证率。湘江长沙段最低通航水位为26.53米,但实际水位仅为25.17米,只有载重量100吨左右的船舶才能通过。湘江中下游发生多起搁浅事故,使全国主要航道湘江航运业严重萎缩。
其中,湘江长株潭航运水电枢纽段,由于水位较低,不能用大船进入,也不能用小船运输,进出湖南的货物只能在洞庭湖城陵矶中转。从上海到长沙的线路,原本是湖南的黄金水道,承载着长沙和湘潭大型发电厂所需的煤炭。然而,自每年10月中旬以来,湘江株洲段因枯水已基本断流,长株潭能源命脉和广大下游产业受到制约。
为应对水危机对长株潭经济区的挑战,湖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包括禁止在株洲航电枢纽以下河段采砂。运输部正在组织力量疏通水路。湖南省政府还计划每年投资2亿至3亿元人民币,以确保湖南水运路线的畅通。湖南水运资源在全国排名第三。
进一步的希望在于位于长沙望城县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该项目投资数十亿元,于上月30日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竣工。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长沙至衡阳的湘江将实现“渠化”,水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从根本上满足长株潭的常年用水需求。湘江长株潭135公里河段的通航能力可提高到2000吨。
但是,更多的专业人士认为,为了从根本上结束湘江水危机,有必要对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建立覆盖整个湘江的全流域生态联动保护机制。
标题:湘江之渴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670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治湘江:产业沉疴 复苏岂在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