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巨头排污超标的背后
本篇文章3916字,读完约10分钟
绿色和平组织最近发布的企业污染物调查报告引起了人们对中国能源行业污染物排放的关注和思考
中国石化、中铝、神华、中煤和湖南有色金属五家能源企业最近被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的一份调查报告曝光,这五家企业在曝光的10家中国上市公司中占了一半。能源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核实污水排放是否超标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对大多数企业污染物信息披露的调查,被称为“沉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首先核实了五个中国能源上市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四川省宣汉县环保局发布的信息,2008年7月25日、2009年8月2日和2009年4月27日,该局先后向中国石化中原油田西南钻井公司发出了“听证通知书”、“处罚通知书”和“处罚决定书”。三个文件中提到处罚的原因是:在70595钻井队、70161钻井队和301气体测试队施工期间,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悬浮物等污染物超标,甚至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这三份文件共提出罚款9万元。
中国石化控股子公司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储运分公司超标排放的记录来源于上海市环境网“2008年本市环境保护系统查处的第二批违法企业名单”,原因是“排放废水中污染物超标”。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分公司大柳塔煤矿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超标的消息来自环保部的消息。据了解,环境保护部西北环境保护监督中心和陕西省环保局发现,大柳塔煤矿井下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乌兰木伦河,总排放化学需氧量为258毫克/升,严重超标。陕西省榆林市环保局发布通知,停止生产和控制大柳塔煤矿,并处以罚款和额外的排污费。与此同时,包括玉林热电公司在内的15家企业被要求“限期治理”。
中铝兰州分公司被列入2008年甘肃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名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理由是化学需氧量排放超标,排放含氟盐、煤焦油沥青等有毒物质,依据是《监测报告》。
湖南省株洲市环保局下发的两次环保整改通知显示,湖南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下属的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和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的污染物排放超标。其中,株洲市环保局表示,根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监督监测,2008年一、二季度,株洲冶炼公司的总镉、总铅和总砷“经常超标”,这三种物质均属于有毒物质。
据记者了解,株洲冶炼厂长期存在有毒物质超标排放的情况,导致湘江镉含量超标。
此外,《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落实2008年省级部门环境监测监督意见的通知》指出,中煤牡丹江焦化有限公司“污染物排放超标”。
“反应”所反映的问题
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企业污染物披露调查负责人之一、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主任张凯表示,在调查实施过程中,向报告中提到的18家公司发放了问卷,包括邮件、传真和快递。他说绿色和平组织通常先通过电话联系,基本上每个公司都能找到指定的人,所以问卷一定已经发出了。然而,在所有被调查的中国企业中,只有中国神华回答了他们的问卷。
“一些公司开始谈得很好。”张凯说,当他第一次联系中石化时,对方只是说很快会有回应。后来,他说他们觉得他们的传真不是特别正式。“他们说的是官方的,可能是红头文件和印章。其实后来我们也盖章了,但他们总觉得不够正式。”
为了核实污染物排放和信息披露,记者最近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联系了五家能源公司及其工厂。10月16日,湖南有色金属株洲冶炼集团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没有听到绿色和平组织的报道,只有公司秘书可以安排媒体采访,但他正在出差。记者未能联系到神华、中铝、中煤及其分支机构。
10月16日,中国石化就“涉嫌隐瞒排污信息”发表了专项声明。之后,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公司新闻宣传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对绿色和平组织的报道做出了回应。
中石化回应称,今年6月,绿色和平中国部通过互联网向公司安监局发送了《污染物排放信息调查表》。“因为我们无法证明他们的身份,我们无法有效沟通,所以我们在这里感到遗憾。”。他还表示,他将与中国绿色和平组织就此事进行沟通,并“澄清误解”。
中原油田回应:中原油田西南钻井公司“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原因是“70161钻井队在设备搬迁过程中突然遇到连续降雨,造成井场部分污水溢出流入河沟,造成少量农田污染”,而不是排放。钻井队及时组织人员回收溢出的污水,对污染的农田进行了赔偿,未造成任何农作物死亡或污染事故。
针对污染物信息未在规定时间内发布的指责,中石化表示,宣汉县环保局未将中石化中原油田西南钻探公司列为《听证与处罚决定通知书》中的污染物超标单位,公司每年发布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和一份社会责任报告,这意味着污染物排放已被披露。
此前,中国神华在回复绿色和平问卷时指出,根据玉林市环保局《大柳塔煤矿污水处理厂超标后检查人员整改情况报告》,“大柳塔煤矿污水处理厂发生的超标事故不是最初认定的地下污水事故,而是原煤仓皮带栈桥的冲洗清洗水,每天冲洗三次,经沉淀池沉淀后排放,每次排放约10立方米。此外,通过整改,公司对冲洗水进行了妥善处理,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据此,中国神华认为,大柳塔煤矿污水处理厂超标事故不是环保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鼓励的事情。
那么,《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要求公开的“超标排污单位”和“鼓励公开的事项”是什么?我们的记者给环境保护部发了一封采访信,但是没有收到回复。
张凯表示,《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确实存在“哪些企业应当公开,哪些企业应当公开,哪些企业应当公开”,而且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针对政府信息公开的。
他介绍说,在日本和欧盟的PRTR体系中,石油、采矿、能源和化学工业等行业通常需要披露化学品排放和转移的信息。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常继文告诉记者,相关规定已经非常详细。“我们的立法已经完善,我们的立法和制度可以在世界上200到300个国家中排名20或30。这是什么概念?但是一旦实施,它就不起作用了。它可能排在最后。”他说,这说明存在制度性问题,“只提政府监督、公众监督和司法监督的缺失”。
他认为实施环境法律法规的最大障碍是地方保护。“我过去常说这种方法没用,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笑了。”
有毒物质的大量排放者
张凯承认这项调查的局限性。在确定有超标排污记录的公司之前,他们对选定的对象做了两个框架:世界500强或中国100强上市公司;已在当地环保部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公司。
因此,本次调查只能部分解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实施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只有上述企业涉及污染物超标排放并保持“沉默”,甚至这些企业一定是污染物超标排放最严重的企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认为,大型能源企业环保意识相对较强,中小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更为严重。如果大型能源企业未能做到环保,中国环保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在《2008年甘肃省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名单》中,记者看到,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合成橡胶厂、石化厂、兰州连成铝业有限公司、腾达西北铁合金有限公司均被列为污染物排放超标,且大部分有有毒物质排放。能源资源行业和企业是污染物排放超标甚至有毒物质排放的大户。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与处理(2007年)》,在工业废水一类污染物排放总量中,有色金属采矿及加工行业、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轧制加工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轧制加工行业、金属制品行业和黑色金属采矿及加工行业排名前6位,石油加工、焦化及核燃料加工行业排名第11位。上述行业的一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约占所有行业排放总量的92%。有色金属采选行业排放的镉、铅、砷最多,一类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所有行业的52%。
在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9-1996)中,汞、镉、六价铬、铅、砷等有毒物质被列为“一类污染物”,即“无论受纳水体的行业、污水排放方式和功能类别如何,所有样品均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采集,最大允许排放浓度必须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背景
能源企业重大污染事故综述
凤翔和舞钢的铅中毒
2009年,陕西省凤翔县长清镇615名儿童血铅超标,其中中度铅中毒163人,重度铅中毒3人,表明陕西东陵集团冶炼公司铅超标。湖南省舞钢市文平镇近百名儿童血铅超标,这意味着附近一家锰矿厂的铅污染超标。铅超标事件影响了其他几个主要的铅生产省份。
吉林11.13事故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本厂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哈尔滨停水4天。已被认定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事故。
北江和湘江的镉污染
2005年,广东省韶关冶炼厂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含镉废水超标排放,导致北江韶关段镉严重超标。2006年,湖南省株洲冶炼厂含镉废水排入湘江,导致迎丰居委会一湖、二湖和湘江镉含量严重超标。同期,辽宁抚顺金鑫化工公司污水排放超标,造成浑河抚顺段苯酚浓度超标等事故。
渤海溢油污染案例
2006年,渤海油轮事故和海上油田盗油导致原油泄漏,导致山东长岛和河北秦皇岛附近海域原油污染。之后,渔民起诉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及其胜利油田分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等。,理由是海水养殖遭受了巨大损失。
江苏盐城水污染事件
2007年至2009年,江苏盐城市拜奥辛化工有限公司向五子海排放了大量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钾盐废水,污染了两个水厂的取水口,导致市区20万居民的饮用水中断近两天。
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
2004年,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排放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造成沱江严重水污染事故。
(实习记者欧阳燕琴是根据公开信息组织的)
标题:能源巨头排污超标的背后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6712.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