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沙龙讨论污水处理专业运营的方向
本篇文章1754字,读完约4分钟
为了深入研究和思考中国的环境问题,清华大学和中国水网于2008年成立了“先进环境战略沙龙”,并于2009年2月27日在清华大学“十一五”期间承担的太湖水污染治理项目中举办了主题为“污水处理运行机制与产业融合”的第二次环境大会。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太湖流域城市水环境改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负责人陈吉宁主持,清华大学水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顾问》主编符涛主持。来自学术界、企业和无锡地方政府的20多名高层代表齐聚一堂,就政府污染控制责任主体和产业整合的层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清华大学与中国水网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环境高级战略沙龙
目前,随着太湖流域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流域城市群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已进入大规模建设和全面覆盖阶段。2009年,仅太湖流域的苏锡常地区就将有200多家污水处理厂,无锡将有69家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在这种新的背景下,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行业的整体运行效率,最大化污水处理行业的环境服务价值,实现政府的全面有效监管,促进行业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已经成为政府、行业和科研部门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无锡在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建设水平、管网覆盖率和排放标准方面处于全国前列。当地政府代表介绍了无锡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合理布局,加强建设”阶段,主要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二是“铺设管网,增加水量”阶段,主要是进行管网的铺设,增加设施的水量;第三,“专业运营增效”阶段主要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和行业“全、多、小、杂”的问题,通过专业运营提高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效率和行业服务质量。无锡市环保局局长刘亚民认为,无锡市已经初步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具备了第二、三阶段工作的基础。
然而,面对太湖流域紧迫的污染控制任务和严格的污染控制评估,无锡市污水处理行业尤其是整体运行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全国许多城市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无锡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如:1。地方政府的污染治理权和财权不平等,责权利体系尚未合理匹配;2.污水处理设施产权结构复杂,运行规模小;3.水环境管理资金不足,投融资机制体系尚未建立;4.污水处理的服务性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5.污泥处置和收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清华大学水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符涛提出了“稀释产权、注重操作、逐步实施”的原则,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在推进过程中,除了“稀释产权、注重操作、逐步实施”的步骤外,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特别是通过政府监管来达到整合的目的。政府通过经济和技术手段,通过污水处理收费的逆向机制和严格的水质监管,使规模小、效率低、成本高的企业退出市场,为产业整合提供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在产业整合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核心作用,这也是当前政府需要加强的。政府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环境质量监督;二是控制污水处理的收费价格。通过严格的监管和透明的定价机制,污水处理企业可以在外部压力下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使规模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全行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更好的环境服务。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水网专家陈吉宁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指出,污水处理产业的经济效益转向环境服务业和区域环境改善的双重目标驱动下,污水处理产业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在单个城市或单个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的情况下,不一定能实现整个区域或流域的环境改善目标。下一步是在区域层面整合整个行业,最终实现环境改善。同时,产业整合也有经济效益。国际经验表明,英国和意大利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这与中国的情况相似,尤其是无锡。然而,他们最终选择了通过产业整合将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对无锡而言,产业整合只是时间问题。
在整合过程中,将会出现操作简单化、投资多元化的现象,这与融资多元化并不矛盾。产业整合将促进经营主体的相对集中,有利于投资收益;同时,在产业整合中,少数运营企业将控制环境服务质量,单个企业的环境事件有可能扩大为多个企业,这需要从两个方面重新认识。首先,中央政府改变原来的观点,把企业造成的环境事件归咎于地方政府,这不一定是合理的;其次,地方政府在污水处理行业的监管中处于强势地位。在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服务的企业受政府控制。
标题:环境沙龙讨论污水处理专业运营的方向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7775.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