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水价政策的改革建议
本篇文章1967字,读完约5分钟
一、我国农业水价政策的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农业水价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2004年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这是我国农业水价政策的一项重要规定。
所谓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是指供水经营者通过截流、蓄水、引水、提水等水利设施向用户出售的自然水价,包括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利润和税金。《办法》规定,农业水价按照补偿生产成本和供水费用的原则确定,不含利润和税收。水利工程供水应逐步实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体系。基本水价按照补偿直接工资、管理费用和供水50%折旧费和修理费的原则核定,计量水价按照补偿基本水价以外的水资源费、材料费等其他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并计入规定的利润和税金。
自2008年以来,中国对农业水价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项目良性运行。具体目标包括:一是推进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化,建立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供水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农民用水自主权;二是建立末级渠系改造奖励补偿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的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以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奖励补偿机制为激励,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三是逐步建立农业水权制度,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建立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机制,根据农民水费承受能力逐步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水价的全面改革将最后一条渠系的水价纳入了政府管理范围,并实施了国有水利工程终端水价加最后一条渠系水价制度。还要求加快农民供水合作组织建设,加大灌区工程改造力度,完善计量设施和实行计量收费,整顿最后一条渠系的水价,加强对供水单位的成本约束。“政府援助”和“以奖代补”已成为重要手段。就产权而言,支渠以上灌区的重点工程明显属于国家所有。支渠下灌区最后一个渠系工程的产权,明确归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所有。建设和改造由政府安排一定规模或比例的投资,以奖代补或实行政府补助。管理和保护主要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承担,农民用水自主权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中国已在4个粮食主产区和13个粮食主产区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二、中国农业水价改革建议
农业水价不仅是一个水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它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与农民和相关水管理单位的利益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因此,农业水价改革必须本着审慎、积极、稳健的原则稳步推进。因此,笔者对农业水价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1)农业水价改革必须在农民的承受能力范围内
农业水价改革必须在农民承受能力范围内,这是水价改革的首要基本原则。目前,关于农民的用水承受能力的门槛还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学术界有一些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广泛检验,不能作为国家政策制定的标准。因此,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应在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标准,并以此作为农业水价改革的上限来指导水价改革(见水资源与环境网,jwater)。
(2)将农田水利工程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并按照这一思路改革水价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具有巨大的公益性,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应该是国家。无论是支渠以上的骨干工程,还是支渠以下的最终渠系工程,政府都应该平等地进行投资和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应纳入国家基础设施范围。对于水管理单位,其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应纳入政府财政解决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管理的积极性,加强群众的参与,不损害农民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水价改革。
(3)建立农业水费补贴激励机制
中国农业水资源短缺。通过水价的经济杠杆调节,是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配置水资源的途径之一。这种有效的手段不会在短时间内被放弃,提供农业“免费水”是不现实的。建立农业水费补贴激励机制十分必要。所谓农业水费补贴激励机制,是将农业水费补贴与节水相结合,促进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机制。其具体机制是补贴农业水费,像粮食补贴一样直接发放给农民,同时调整农业水价,有利于调动水管理单位和农民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调节水价调整幅度与农民补贴之间的比例关系,农民补贴应该高于水价上涨的支出。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试点,建立和完善这种补贴激励机制。
(4)深化农业水价制度改革
农业水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提高水价。它应该与农业效率紧密结合。农业是高效的,其承载能力增加,这可以为水价的上涨带来调整空的空间。同时,农业水价应建立在完善的基础设施上,如完善的计量基础设施,使人们可以使用清水和支付清钱,并禁止任何形式的搭便车收费和挪用。
作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标题:我国农业水价政策的改革建议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861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