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开辟环境战略讨论平台
本篇文章1689字,读完约4分钟
2008年2月26日,清华大学环境与节能大楼205会议室,由清华大学环境系和中国水网主办的首届环境战略沙龙举行。主题是“中国环境管理的功能定位和管理手段”。
为了更好地深入思考中国的环境问题,清华大学环境系和中国水网成功举办了水产业高级战略沙龙、水产业高级技术沙龙、固体废物高级沙龙等多场民间战略交流活动,并专门举办了环境战略沙龙,邀请学术界、政府和企业高层官员就中国的环境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并根据各沙龙的讨论内容形成了一系列战略研究报告《清华环境战略白皮书》。
首届环境战略沙龙于26日举行,由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教授和水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符涛博士共同主持。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应邀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的20多位高层人士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因为专家来自不同的领域,如公共管理、法律、经济、政策研究、工业研究等。,讨论热烈而深入。参与讨论的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存在诸多弊端。环境管理存在两大矛盾:市场失灵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和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政府监督的缺乏导致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强,但环境仍在恶化。监督的缺失体现在几个方面,主要是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不作为或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环境执法。回顾世界环境管理之路,发达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加强环境法制的阶段,二是政策和市场调节的阶段,三是倡导社会责任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行政手段一直在弱化,这与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专家同意这一点。如果我们要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行政政策,否则就会带来污染转移,所以中国污染物总量的减少仍然是白日做梦。此外,还存在行政手段使用不当、执法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然而,一些专家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并没有给环境保护总局太多的管理手段,行政手段仍然在中国的大环境中发挥作用;一般来说,这是好的,但在管理上,“这种加强是不应该加强的,例如,一些毫无意义的选拔活动,使当地的劳动力和财富减少,而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加强的力度还没有加强,执法方面还存在问题。”。行政手段本身有问题,但轻率地说行政过度是错误的,因为资源、价格等等。,都超出了环境保护局的控制范围。因此,在环境治理的大目标下,在环境管理发展的某一阶段,应加强一些行政手段,以与其他经济手段相匹配。
一些专家指出,中国的环境管理确实需要改革,而体制改革比体制改革更重要;职能转变比机构改革更重要;解决问题的过程比问题本身更重要。在改革中,解决方法的训练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长期有用的;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逐步培养社会的内在动力。
企业家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们关心的是管理者能否找到环保企业,以及找到后如何应对。他们认为,政府的监督能力和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实现有效监督的最重要手段。
参加讨论的专家对沙龙的形式和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活动是一次富有成果的讨论,并对环境沙龙的继续进行表示了期望。通过讨论,我们对中国的环境管理达成了一些共识。主办单位将进行总结,并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提交给相关部门。
此外,在今年4月1日举行的2008年城市水战略论坛上,杨朝飞主任将就此问题发表主旨演讲,介绍减排战略下的水环境政策和监管,并阐述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的政策要点、环境和经济政策的市场影响以及环境管理的变化方向。
出席首届环境战略沙龙的嘉宾有: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技术指导处处长王、大连市环保局副局长、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院总工程师。 清华水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符涛、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学研究所所长王灿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科学学院副院长洪大勇;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洪升;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杨晓柳教授;王明远,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胡,河南省环保局副局长;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文堂;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闻一波;徐国栋,高级环保产业官员;张丽珍,(中国水网)
标题:清华大学开辟环境战略讨论平台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9743.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