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本篇文章3311字,读完约8分钟
据中新社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立军今天在全国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现场会议上指出,我国饮用水水源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据有关部门初步估计,目前中国有3亿多农民饮用不达标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农村饮用水比例约为66%,34%的农村人口存在水污染或潜在污染。根据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2006年6月发布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月报》,16个城市水质不合格,占重点城市的14%;74个饮用水水源不合格,占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的20.1%;有5.27亿吨水不达标,占重点城市总取水量的32.3%。
张立军说,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不饮水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据悉,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是今年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开展的整治非法排污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是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的污染和隐患。
张立军表示,要通过专项行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所有非法排污和建设的企业和单位,以及严重影响饮用水源上游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的重点企业进行检查,重点查处和取缔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和违法建设项目。他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整改、治理和保护措施到位,严格追究影响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的环境违法责任。
目前,中国有3100多个饮用水源,划定了5700多个饮用水源保护区。(记者赵)
16个城市的水质全部不合格,3亿多农民饮用水不合格
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将在年底前禁止一级保护区的所有直接排污口。
记者从26日在南京召开的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现场会议上了解到,我国饮用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饮用水水源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首先,饮用水源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根据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2006年6月发布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月报》,16个城市水质不合格,占重点城市的14%;不合格饮用水源74处,占重点城市饮用水源的20.1%;5.27亿吨水不达标,占重点城市取水总量的32.3%。此外,还有3亿多农民饮用不合格的水。
二是突发环境事件频发,严重威胁饮用水水源的环境安全。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共收到76起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其中大部分造成水污染;今年上半年,总局共处理了86起突发环境事件,严重破坏了部分地区的水环境。突发性环境事件造成的水污染已经成为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最大杀手。
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饮用水源安全隐患突出。2005-2006年国家环境安全检查结果显示,在7555个化学和石油化工项目中,有1354个项目位于河流、湖泊、海洋和水库沿岸;2489家位于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区附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10公里)有280个项目。一旦企业发生严重污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源和排污口进行了限期清理和整治。年底前禁止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直接排污口,所有在建工程暂停;二级保护区的直接排污口应在明年年底前完全禁止,经环保部门批准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已经完成。应增加和补充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有效消除各种环境安全隐患。
各级环保部门要对各级重污染者进行监督检查,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期限;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上市监管企业的名称、法人和地址及整改要求,鼓励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严重影响饮用水源安全且对保护区治理无望的企业,应建议并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在今年11月前制定关停和搬迁计划,并在2008年前完成搬迁。
对于被查处的案件,环保部门将定期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包括在一级保护区被取缔的企业名称、在二级保护区限期停产整顿的企业名称、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限期整改的企业名单。
中国将全面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立军26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现场会议上表示,作为今年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开展的整治非法排污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全面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
张立军介绍,全国饮用水水源专项执法检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辖区内集中式参考水源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源分布、水源构成、水质状况和保护区划定情况;二是找出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问题和隐患。要解决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工业污染源非法排放问题,不仅要明确数量,还要研究采取何种处置形式来解决。同时,要充分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水流污染源的情况;三是限期清理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排污口;第四,突出重点,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上市监管应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告,以加强社会监管;第五,制定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今年年底前,各地要制定和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应急预案体系。
新闻链接:
国务院召开全国水污染防治电视会议
曾培炎强调,要充分认识水污染形势,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努力完成今年和“十一五”水污染防治任务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7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水污染防治电视会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河北等9个省(区)政府签署了削减水污染物的责任书,这9个省(区)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削减水污染物的重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曾培炎强调,防治水污染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各方应充分认识水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好重点流域的环境管理,努力完成今年和“十一五”水污染防治任务。单击详细信息
中国把饮用水安全作为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
新华社7月24日报道称,中国政府表示将把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作为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目前,中国正在努力控制主要河流流域的工业污染,并应对中国北方的常年干旱。
在联合国同一天世界环境日发表的白皮书中,中国政府表示,资源相对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已逐渐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问题。政府指出,确保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将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它补充说,将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以有效解决潜在的污染危害,危及饮用水水源的质量。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七大流域超过一半的地表水不适合居民饮用。严重的污染问题使得13亿人口的饮用水供应日益突出。据官方媒体报道,目前约有3.2亿农村居民面临饮用水短缺,中国600个城市中有110个存在严重缺水问题。
中国北方靠近中俄边境的松花江流域已经成为污染最严重的流域。2005年末,另一场化学物质泄漏爆发,导致数百万居民连续几天缺水。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的强烈关注。此后,政府高级官员公开表示,有必要大力整治环境污染。
白皮书指出,淮河、海河、辽河“三河”水环境恶化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在数百个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这些流域的一些重要污染指标已经显著下降。中国还计划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
然而,人们对长江有了新的担忧。长江流经186个城市,最后流入上海。长江的污染并不严重,至少按照中国的标准来看,部分是因为长江的大量排放稀释了一些污染物。然而,随着三峡大坝上游的建设,长江的流量强度已经下降。
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后,长江流量将进一步减少。政府计划通过几条运河将部分长江水输送到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北京正在经历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中国科学家警告说,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长江将在几年内无法饮用。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朱光耀对记者表示,政府正在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完善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以有效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能力。
2004年,中国报告了753起水污染事件。工业废物是中国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但农业废物、生活污水和航运也有重要影响。
朱光耀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庆祝世界环境日,北京的许多外资企业和地方企业也组织了一次“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期望北京的天空更加蔚蓝。据悉,约有25万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但交通状况和空空气质量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北京整天笼罩在污染气体中,能见度大大降低。
标题:中国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51232.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