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从水资源和水工程看水生态

从水资源和水工程看水生态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4-21 19:26:49阅读:

本篇文章2512字,读完约6分钟

前水利部部长杨振辉从空.台看到了地球水是覆盖这颗蓝色星球的主体,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 水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是环境和生态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一种可再生的动态资源 然而,淡水资源约占地球水储量的0.2%,其他资源是咸水。在一些地方,淡水非常珍贵和稀缺 1650年,全球人口为5亿,1830年为10亿。从20世纪到2003年,世界人口激增至63亿,未来可能达到100亿 因此,2002年在南非举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该宣言,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并指出目前世界上一半的河流已经大大减少或受到严重污染 世界上80个国家或全球40%的人口缺水 中国人口在明末清初约为7000万至8000万,在健康和干燥生活的繁荣时期,人口已超过2亿。中华民国的人口是4.5亿,现在解放后的50年里已经达到13亿 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2200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水资源的31% 因此,珍惜水资源保护,推进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旨在促进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不损害重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建设一个公平、节水、无污染的社会 在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都江堰创造了富饶的土地,在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创造了圩田,在珠江三角洲创造了桑吉和甘蔗鱼塘 华北沟壑、边缘地带、梯田和西北人工绿洲的经验 水利实际上是一项消除水害、促进水利发展的环境和生态改善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中国共整治河流,保护面积约25万公里,保护面积超过5亿亩,灌溉面积从2.4亿亩增加到8.5亿亩,水土保持面积初步达到80多万平方公里。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5万座,水电装机容量1亿千瓦。供水能力从1949年的每年10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2000年的500亿立方米 洪涝、干旱、盐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得到缓解,防洪、治涝、供水、灌溉、水电、水运、水产、水土保持等效益得到实现 然而,在大量水利工程建成并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其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 例如,水库移民补偿机制尚未实施 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 如海河、辽河水资源利用率达到80%,黄河达到70%,河西走廊石羊河甚至达到100% 在世界上,一般认为不超过40%是合适的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突出 在中国缺水的正常年份,年缺水量为40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受干旱影响的农田面积约为3亿亩。同时,华北平原地下水严重超采 自1988年颁布《水法》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水管理和水资源系统 1998年长江、嫩江洪水过后,党中央制定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治河、增加国债投资等政策。特别是2002年颁布了新的水法,水控制的概念得到了改进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缺水(占全国16.7%),耕地多(占全国60.5%),南方多水(占84%),耕地少(占39.5%),特别是华北平原和辽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只有300立方米,相当于干旱的以色列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工业和城市发展,水污染变得日益严重 与1980年相比,2000年全国用水量增加了1247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是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同期,农业用水量没有增加,而是下降了。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在过去的20年里积累了1000多亿立方米 2000年,污水和废水排放量为747亿立方米(包括进入河流的污水和废水534亿立方米) 再加上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等非点源污染,北方的许多河流都干涸了,受到了水污染 南方城市的河流断面、圩区和内陆湖泊的水质已经恶化,导致缺水和“河边断水” 因此,中央领导提出“让人民喝干净水”成为水利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创造了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与城市防洪建设和河道整治相结合的经验 在水土保持方面,加强了预防、保护和监督,开辟了封山育林、禁牧种草、提倡利用大自然的修复能力的新思路 近十年来,城市区域水务统一管理的水务体制改革发展迅速 近年来,电力短缺导致水电无序发展。大型水电站的工程建设应当依法管理。通过规划同意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取水许可和水电开发许可,提倡绿色大坝,使清洁水利水电资源造福人民 水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是人类以水工程为手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水的共存为目标的;为了达到避免水害的目的,发展水利和美丽的山川,也是水的重点从农业文明向工业和城市文明向知识和信息世纪的转移,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因此,它们是连贯的、发展的,而不是对立的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社会不同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共赢与和谐 以上两种和谐是前提,相互制约 抓住未来10~20年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深化改革是动力,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从十个方面推进改革,提出2005年是改革年 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改革生产关系,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或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消除体制性障碍,促进生产力发展 关键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加强对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监督,真正实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 国务院《意见》提出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完善取水许可制度,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加大水价管理力度等措施”,“探索建立水权市场” 今后,要根据河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先保护,适度开发 根据河流水环境承载能力,确定污水允许总量,逐步限制污水排放的数量和质量 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以满足需求,衡量水的发展 发展生态农林促进节水 各部门、各地区、各社会齐心协力,齐心协力控制水和污染,共同建设节水型社会、无污染社会 经过大约20年的努力,我们必须努力在中国实现水消费量的零增长以及污水和废水排放量的零增长 实现一个水环境好、水生态好、水景好、山川健康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中国环境新闻)

标题:从水资源和水工程看水生态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53201.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