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族”加速跨境环保:四郊区丰沛,央企结缘
本篇文章2250字,读完约6分钟
“富国强兵”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国有资产在许多行业都有“带路”的趋势,生态环境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些国有资产中,我们注意到一股特殊的力量——中央企业——正在生态环境产业中显示其威力,持有大量资金并高喊“1000亿”的口号,采取非同寻常的行动,夺取被称为“野蛮人”的环保企业的项目和兼并,这似乎正在改变生态环境产业的游戏规则。对于中央企业来说,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快速扩张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许多环保企业来说,如何适应这一趋势,实现这一趋势的问题更令人担忧。陈郁公司将以央企进入生态环境产业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文章和丰富案例,深入分析央企进入生态环境产业的现状、特点、模式和路径,为央企的进一步扩张和环保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独特的见解和思路。这篇文章是“四郊区被过度占用,中央企业被束缚”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四个郊区都很拥挤,中央企业正在向四周靠拢。对96家中央企业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践进行了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3月底,已有41家中央企业涉足[生态环境领域1],其中26家设立了生态环境业务子公司或平台(见表1)。分布广泛,积极扩大市场细分和细分行业。在这些中央企业中,30家进入水行业,20家是固体废物行业,14家是大气行业,11家是环境恢复行业,3家是环境监测行业,3家是海洋环境保护行业。水和固体废物市场已经成为首选,必须由中央企业竞争。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恢复领域刚刚进入发展阶段,因此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热点领域,尽管涉及的中央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见图1)。图1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41家中央企业统计1。水务:相对成熟,中央企业优先发展相对成熟的水务产业成为中央企业进入生态环境市场的首选,30家中央企业进入水务产业,六大领域数量最多。在污水、供水等传统供水市场中,由于PPP项目的退潮和金融去杠杆化的双重影响,一些供水企业资金中断,中央企业凭借资本和品牌优势进入市场。例如,2019年6月,中国交通集团旗下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收购了碧水园10.18%的股份。此后,他们在市场拓展方面共同赢得了哈尔滨和山东菏泽等数十亿元的项目,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节能已经控制了国珍的环境保护。凭借其在污水处理和项目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中国加强了在水务领域的纵向延伸,并规划了整个产业链。在综合水环境管理等新兴市场,中央企业在政策补充下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例如,三峡集团被指定牵头探索水环境流域管理,并建立一个有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大型生态保护系统。下属的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于2018年底作为内部实体平台成立。在三峡集团的全力支持下,仅一年多的时间,先后投资或设立了19家子公司,并通过投资荣兴环境、武汉控股等上市环保公司,迅速组建了一大批生态环保企业。也有一些中央企业因为内部市场的巨大需求和高标准而介入。例如,中石化作为超大型石油石化集团,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处理需求,与威立雅合作多年。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双方于2016年签署了《燕山石化基地水循环优化管理协议》,将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整个水循环系统的管理,包括燕山石化基地冷却水、淡化水、工业用水、饮用水、冷冻水、污水和消防用水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2.固体废物:空是一个巨大的区域。随着水和气体处理即将进入成熟期,固体废弃物行业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型市场,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环境治理的下一个“战场”。这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抢占先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据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3月底,已有20家中央企业进入固体废物行业,参与度仅次于供水行业。其中包括11家能源相关中央企业、2家建筑相关中央企业和8家重工业相关中央企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各自的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物,需要回收或无害化处理。换句话说,这些中央企业拥有巨大的内部市场。他们从内部市场开始,积累技术,培养内部团队,并在时机成熟时向外扩张。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葛洲坝集团为例,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建筑业和水泥生产,这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可回收材料。因此,葛洲坝大力研究建筑垃圾在新型道路材料中的应用、水泥窑在固体废物处置中的应用、可回收材料的回收利用等新兴产业。牢牢把握国内市场,在可再生资源回收和固体废物处理领域蓬勃发展。其他企业,如五矿集团,以金属矿产为核心业务,并借此机会进行矿渣和钢渣处理和资源利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从事军工、航天等重工业生产。2016年,收购田凯环保,进行重金属废渣处理。3.大气:上下联手称霸市场随着2018年的“蓝天保卫战”,大气控制进入了关键阶段。目前,火电行业已经实现了超净排放,未来市场主要由运营驱动。非电力行业的钢铁行业治理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正在或将成为非电力治理的主战场,迎来转瞬即逝的增长机遇。大气治理领域涉及的14家中央企业主要是电力、石油、钢铁等能源企业。这些央企的主营业务在运营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这将带来一个充满希望的内部市场。通过设立专门从事大气治理的子公司,它们不仅可以实现协同效应,还可以依靠集团资源拓展外部市场。调查发现,虽然火电大气处理行业涉及100多家企业,但大多数龙头企业都是电力集团的子公司。例如,在火电脱硝投资市场,国电龙源、华电科技、大唐环境、远大环保等五大电力集团下属的环保公司连续三年领先。大唐环境在大气管理市场牢牢占据中国最大脱硫脱硝特许经营商的地位,在火电运营市场的份额超过20%,处于领先地位。
标题:“蛮族”加速跨境环保:四郊区丰沛,央企结缘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218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