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流域治理视角下合流制雨季超量混合污水治理策略

流域治理视角下合流制雨季超量混合污水治理策略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8-30 07:24:07阅读:

本篇文章10322字,读完约26分钟

引言:传统的集中式城市环卫系统在改善水环境的同时,也凸显了雨季集水区域雨水快速收集和排放带来的水力负荷影响问题,而目前我国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模式无法应对雨季的高峰流量,导致管网沿程或厂前或厂外溢流,严重污染城市河流和受纳水体。在分析城市集中式排水系统在处理洪峰流量方面存在的系统性不足的基础上,结合雨季洪峰流量的特点,总结了欧美发达国家雨季过度混流处理的主要技术路线、解决方案和运行控制模式,并对我国流域管理背景下下下一步实施雨季洪峰流量处理提出了立法和排放标准建议。

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城镇水体黑臭化是全世界水环境质量改善面临的共同挑战。导致水质恶化的外部驱动因素是人类活动加剧了污染物特别是氮和磷从固相向液相的转移和释放过程。因此,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技术实质和措施是尝试采用工程技术和运行控制措施来减缓、减少或阻断氮磷养分向水体的转移和释放过程。由于城市集中式排水系统的特点,如收集量大、运输量大、雨季流量转移快,下游污水处理厂往往没有能力处理过量的混合污水,导致沿途溢出污染、厂前溢出或厂内溢出,对城市水系和受纳水体造成短期冲击污染。 这是中国城市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也是当今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和流域管理亟待解决的系统性问题。

01现代集中式城市排水系统的系统性缺陷

现代城市污水系统主要是集中排水系统,包括合流系统和分流系统。然而,在我国许多城市,实际管网情况复杂,各种管网建设模式并存,如截流合流制。传统的集中式城市污水系统在解决人类聚集区的环境质量和卫生以及减缓水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密度的过度集中,这种大规模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工业化运作理念注定使集中排水系统成为水社会循环和水自然循环链条中最脆弱的环节。城市集中排水系统的结构和风险点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现代集中式排水系统从源头收集,从工艺流程输送到终端处理,并排放到受纳水体,任何与设施损坏或突发故障有关的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水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如转运过程中的泄漏和处理过程中的故障,都会导致污染物的溢出或快速释放。此外,输送过程中外部水的流入渗透(i/i)将稀释污染物,导致浓度降低,处理设施的流入流量大幅增加,从而增加工艺运输和污水处理厂的成本。


图1城市集中排水系统结构及风险点示意图

从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系统角度出发,以一般的截流合流制系统为例,一方面,我国合流制管网处理雨季流量(如截流倍数)的设计标准较低,许多城市的实际截流倍数小于1.0,因此大量的合流制混合污水无法有效收集和截流;另一方面,生活污水处理厂是根据旱季的流量设计的,在雨季没有能力处理过多的混合污水。即使截污率增加,污水处理厂也会成为限制雨季排水系统整体效率的“瓶颈”环节,这必然会导致cso沿管网系统溢出或雨季在厂前溢出。因此,从城市水循环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匹配终端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拦截行为实际上加速了污染物向水体的转移和释放过程。简而言之,上述问题可归因于缺乏对集中式排水系统的“源-中-端”工程和技术措施的系统考虑,以及缺乏“中小型-大型”排水系统的系统规划和容量连接。这种典型的系统性和结构性问题必然导致传统集中式排水系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缺乏“弹性”,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问题和水环境问题频发。

从实际情况看,管网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集中排水系统的系统性和结构性问题。仍以截流组合系统为例,许多城市排水管网由于施工质量差和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而严重错接;河水入侵、地下水入侵、雨水进入污水系统等。导致各种类型的外部水挤入污水管道空室。在一些城市,外部水的流入和渗透率达到16% ~ 55%。在大多数情况下,污水截流总管都是满的。在这种情况下,截流倍数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工程意义,“满管”运行也削弱了管网的污水处理。研究表明,平均约55%、33%和30%的cod、N和P污染物在管道中泄漏或去除,而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处理。在全管流条件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流速较低,导致污水中颗粒有机物的沉积;此外,满管运行会导致雨季在线存储容量的损失,而国外案例研究表明,管网i/i比越高,与cso体积直接正相关,即流入量和渗透流量的增加也会直接影响cso。对于地下水位低的城市,污水会从管道中渗漏出来。德国莱比锡联合排水系统的监测研究表明,研究区约9.9% ~ 13%的枯水期径流直接渗漏到地下水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综上所述,应该用系统的思维来评价管网问题对整个排水系统的整体影响。

02传统集中式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从流域管理的角度来看,现代集中式城市卫生系统的整个链条中存在许多风险环节。此外,“收集-转移-处理-排放(或再利用)”水的社会循环过程得到高投资和运营成本的支持。从环境风险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只能进行流域内径流的快速转移。因此,传统的集中式排水系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建设一个以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城市排水系统。在流域管理的理念下,传统的快速收集和快速释放的城市排水系统正面临着结构性和系统性的重建。具体来说,要解决未来的水环境问题,需要系统思考,以流域为尺度,从“点-线-面-体”不同尺度上的“量”和“质”两个维度进行系统思考,以可持续性为基准原则,进行顶层规划和系统设计,从水社会循环链的各个环节入手,量化水质、污染源和排水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上,着眼于生成, 污染物在城市集中排水系统中的运移和转化轨迹,有必要系统地评价“管网-泵站-工艺储(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沿线各要素的匹配情况,并从“用户控制-源头分离-收集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处理和资源回收-排放过程控制”进行系统规划。 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泄漏或降解,有效规划和实施排水管网的进、出控制和施工排水控制,减少污染物在排水管网系统运输过程中的泄漏,并通过各种出口向水体转移,使污水处理厂成为污染物的最终接收、处理或资源回收场所。基于上述过程和原理分析,除了利用lid等绿色基础设施资源来截断雨水高峰、降低污染物浓度外,中间分散式存储设施的建设、泄漏管道的修复以及通过管网运输环节的工程技术措施进一步减少流入和渗透流量,应尽可能充分利用管网系统的在线存储,并在最后提高污水处理厂的雨季处理能力。

03污水处理厂雨季的流量特性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流量通常包括基本废水流量(bwf)、渗透流量和雨水流入量。根据美国环保局的相关报告,i/i区具体分为降雨入渗和地下水入渗,这意味着雨天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分为三部分,即bwf、gwi和rdi。其中,bwf主要指住宅区、商业、工业和政府机构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bwf和gwi共同构成了干天气流(dwf)。研究表明,全球升温潜能值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以2010年9月30日美国温斯顿塞勒姆埃里奇污水处理厂上游管道流量变化曲线为例(见图2,其中1gpm= 0.23m3/h,1in=2.54cm),说明了联合系统进口流量的组成及雨季降雨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在降雨条件下,雨季联合管网的最大涌水量受降雨影响明显,并且存在明显的降雨效应,即rdii周期,在此期间污水处理厂承受短期冲击流量,峰值流量系数达到2.66。一般来说,欧美污水处理厂雨季的设计流量一般是旱季的3 ~ 8倍。


图2 2010年9月30日降雨期间美国艾利吉污水处理厂上游管道流量曲线

2004年雨季超标混合污水处理策略

4.1减少来源

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特别是源盖和蓝绿色基础设施(bgi)的实践表明,源盖和bgi等措施可以在局部减少20% ~ 90%的阻塞洪峰流量,体现了源设施在雨季通过源头控制和滞留在排水系统削峰移峰中的作用。此外,bgi等措施与灰色设施的结合还可以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能耗。此外,如前所述,集中排水系统,特别是联合排水系统,可以提高污染物的收集和去除效率。重要措施是逐步控制管网i/i和污水分流,降低外水比例,降低管道运行液位,进一步提高管网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减少碳源和除磷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4.2中途过程控制和径流共享

对于雨季洪峰流量的控制,中途分流机制至关重要。中途分流措施之一是通过综合经济技术比较,使下水道系统腾出空空间,充分发挥管道在线存储能力,或建设经济合理、规模适中的集中式或分散式存储设施。中途存储可以建立在线或离线存储设施(存储池、深隧道等)。),也可以使用管网进行在线存储。具有处理功能的蓄水池或滞留处理池(rtb)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在雨季洪峰流量时进行调节和储存,降低cso频率或总溢流,还可以将处理功能与储存功能相结合,有效减少污染物。根据加拿大stantec公司的研究,当rtb上升流速达到11m/h时,经过物化处理后加入聚合物,ss去除率可达80%。近年来,我国还对储罐进行了功能扩展和技术创新。例如,将储存功能与生物处理功能相结合,不仅降低了ss、tp,还进一步降低了bod5和氨氮,可以实现就地处理和就地排放cso或初期雨水,无需雨后泵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事实上,这也是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污水厂不具备雨季洪峰流量处理能力的情况下,中途关闭原位处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多年在欧洲和美国的实际应用,管网的在线调节和存储已被证明是最经济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有效地减少cso和污水厂前的溢流。然而,在我国许多地区,下游管道满管运行,导致管道内流速降低,也失去了雨季洪峰流量的在线存储。因此,实施减少流入和流出、减少外部水的流入和控制城市外河流的运行水位等综合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水管网的运行水位控制,从而释放雨季洪峰流量的在线存储。另外,对于径流的过程控制,重要的控制点是通过对不同集水区的管网系统采用分布式流量控制,控制上游管道流量向下游主干管网的传输速度,从而对污水处理厂流量起到削峰作用。这种方法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被证明是经济有效的。例如,美国南本德市根据大量的监测数据,动态控制管网关键位置的阀门,仅在水厂达到最大处理能力或管网达到最大输送能力时才允许溢流,从而实现了管网在线存储空室的充分利用,减少了灰色设施的投资。

4.3最后采用雨季污水处理厂的峰值流量

源头和中间措施相结合的基本目标是尽量减少外部水流入市政排水系统。在大多数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实际上正面临系统改造,提高源头削减、过程调节和调峰的流量控制能力。然而,对于超标的雨水,上述新的排水系统布置只是减缓了峰值流量从有限的空小时和时间到达污水处理厂的时间,并且最终雨季的峰值流量仍然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技术和操作问题。因此,如何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峰值处理能力,是今后我国大多数城市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4.3.1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确定

在英美发达国家,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表征和确定与我国标准和规范完全不同。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州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了不同的污水处理厂设计流量指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adw)、雨季月平均流量(aww)、雨季小时高峰流量(phww)和雨季瞬时高峰流量(piww)等。如果phww/adw为3,则需要考虑。除了旱季水流处理外,污水处理厂还保留了雨季水流处理能力。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南福克盆地muddy、elledge三个污水处理厂的实测值为例,年、月、日、小时对应的峰值系数汇总于表1。可以看出,美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非常灵活。相反,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的确定没有考虑雨季洪峰流量的处理,而是根据分产水估算原则,只考虑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K。与发达国家相比,《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中的K值偏低;其次,污水处理厂构筑物的设计流程没有考虑雨季洪峰流量的处理,导致混合污水在雨季超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时,在厂前或厂中的管道中cso溢出,这是我国水体发黑发臭的直接原因。同时,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实施了沿河截污,提高了截污率,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却与之不相匹配。目前,在新形势下,污水处理厂缺乏峰流量处理已成为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瓶颈。

表1美国泥泞、艾尔里奇、南福克盆地污水处理厂的年、月、日和小时峰值系数


4.3.2雨季洪峰处理措施

(1)物理化学处理

物化处理工艺在欧美污水处理厂已广泛用于处理雨季联合系统的高峰流量,并有多年的成熟经验。近年来,我国上海、昆明等城市开始采用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处理合流制混合污水。生产性试验表明,在优化化学药剂的选择和配比以及工艺高效运行的条件下,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的效率可达到“cod为50% ~ 86%,bod5为50% ~ 70%,ss”一般情况下,枯水期的流量全部采用生化二级处理工艺处理,而雨季的高峰流量则采用与二级生物处理段平行的辅助处理设施处理(见图3),以去除污水中的ss和部分bod5。主要处理工艺包括传统的化学一级强化处理(cept)和高效澄清池等。近年来,一些专有工艺如高效沉淀池hrc (Veolia actiflo,Suez densadeg)、aquaprime、磁混凝沉淀(comag)和压缩球过滤(cmf media)。一些常用的峰值流量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见图4。上述工艺可有效去除部分ss、bod5和tp等。负载絮凝工艺对cso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甚至可以达到50% ~ 80%。未来,“物化处理”工艺将继续朝着集约化、高效化和与生化工艺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图3雨季高峰流量处理单元


图4高峰流量处理高效澄清工艺设计参数选择图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化学一次强化或峰流过滤装置的独立建设导致了枯水期投资过大和设备闲置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中可以考虑这些设施,实现旱季和雨季的“双应用模式”,分别用于旱季的三级深度处理和雨季的洪峰流量处理,分别用于改善出水水质或提高能耗,操作灵活。设计和操作模式见图5。自2012年以来,美国aqua-oxygen systems Company采用堆布过滤器对cso和污水处理厂进行三级深度处理,tomahawk creek污水处理厂采用堆布过滤器进行一级过滤,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灵活性和效率提供了重要范例。


图5旱季和雨季高效降水或高效过滤工艺的“双重应用”

②步进进给过程

分步进料工艺独特的多点流入特性使其具有应对峰值流量的天然优势。实践证明,雨季采用多点进水工艺可以大大提高生化工艺的处理能力。多点进水工艺不仅可以通过沿生物池的多点布水改善雨季的洪峰流量,还可以避免传统工艺中生物池首端单点进水可能造成的洪峰流量期间大量活性污泥的溢出。美国有很多案例和成功经验。例如,俄亥俄州阿克伦市的再生水厂采用了分级进水工艺,改善了二沉池的水力性能。雨季洪峰流量期间,二沉池水力负荷达到3m/h,处理能力从41.6×104m3/d提高到97.4×104m3/d,出水bod5、ss、氨氮、tp等指标达到当地水平,生化池前端受分流进水的影响,可储存高浓度的mlss。雨季模式下,在生化系统mlss总量不变甚至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二沉池进水mlss浓度和固体负荷率,进而有效增加二沉池水力负荷。纽约沃德岛污水处理厂反应池各段mlss分布及不同运行方式下湿季污泥总量见表2,并以逐点进水法处理雨季洪峰流量示范工程为例,说明如何利用逐点进水法在旱季和雨季切换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详见图6。

表2两岛污水处理厂干湿季节各段生物池的污泥量和污泥量分布



图6纽约沃德岛污水处理厂干湿生物池运行模式切换示意图(pe:一沉池出水;Ras:回流污泥)

在发达国家,利用分次进水的方法来处理雨季的洪峰流量一直受到重视。例如,日本的“3w”方法本质上也是一个逐点进水的过程。在日本,雨季采用“3w”处理污水处理厂的流量,雨季处理能力为3q(q为枯水期日平均流量),其中1q通过生物池的完整处理过程,其余2q从生物池的后端连接。此外,在雨季,分步进水工艺通过选择末端进水来实现接触稳定工艺的运行模式,这也是欧美污水处理厂处理雨季洪峰流量的常用运行模式。该工艺的技术要点是如何根据不同季节水温和水量的变化来选择进水点和分配水量,从而在获得建筑物的最大去除能力和高效去除污染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③侧流活性污泥法

侧流活性污泥法在北欧国家如丹麦和瑞典有许多应用案例。侧流活性污泥法综合了吸附-再生法、分步进料法和活性污泥发酵法各自的技术优势,既能实现雨季的高峰流量处理模式,又能在雨季储存大量的mlss,通过硝化、反硝化和厌氧发酵进一步实现低c/n比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更适合我国国情。侧流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灵活,便于在旱季和雨季之间切换。枯水期可强化脱氮除磷,雨季可作为活性污泥储存,实现高峰流量期侧流池arp池高浓度活性污泥的“离线”储存(见图7)。雨季洪峰期,可有效降低二沉池固体负荷,提高处理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主流-侧流”的“主-辅”反应器组合模式进行强化,根据实际工程经验,侧流活性污泥法在雨季可以在利用现有设施和保持原有排放标准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处理能力30% ~ 60%(单个项目的处理能力可以提高100%),不增加曝气池容量,只需对现有生物池容量进行功能划分和管道改造即可。美国劳伦斯瓦卡鲁萨再生水厂创新性地将三级氧化沟式与侧流活性污泥发酵(s2ebpr)相结合,实现了峰值流量为3q(雨季Q(旱季Q为平均流量))的处理能力,无需过滤和化学除磷,出水TP稳定在0.2 mg/L,NO-3-N稳定在8 mg/L。侧流活性污泥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结合,显示了未来雨季应对过量混合污水的灵活性


图7侧流活性污泥响应峰值流速的运行模式

④活性污泥快速生物吸附-高效澄清工艺

活性污泥生物吸附分离实际上是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和高效固液分离技术的结合。目前,商业化的工艺包括伟哥的生物活性、生物标记等。威立雅的actiflo物化处理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ss和bod5。例如,如果将一部分活性污泥引入峰值流量处理设施,则可以利用活性污泥的快速吸附和生物降解功能来进一步提高ss和bod5的去除效率。它是生化工艺和高效物化分离技术的结合,其技术优势在于雨季的高峰流量可以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bod5去除率≥活性污泥吸附-高效分离工艺)下达到较好的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效果,美国许多项目已经建成并运行,具体工艺设计有不同的实施方法,不会导致主要处理构筑物在旱季出现过大的闲置能力。以美国ch2m hill公司完成的溪涧污水处理厂雨季增容工程为例,actiflo实现了“一池两用”(见图8)。雨季部分洪峰流量以设定进料方式进入生物接触池(停留时间为28分钟,最大截留分子量为700 ~ 1500毫克/升),然后泥水混合物进入生物活性滤池进行泥水分离。雨季时,二沉池出水直接进入过滤器。在旱季,运行模式切换。作为生物池的一部分,生物吸附池流出至二沉池-actiflo。此时,ACTIFLO是一种无需活性污泥分离的三级深度处理的物理化学工艺。该项目于2018年投产,三个月的运行数据显示,bod5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0.5%。


图8旱季和雨季高负荷生物吸附分离工艺运行模式切换

4.4厂网调度控制技术应处理高峰流量

为了应对城市雨季的高峰流量,只能依靠灰色基础设施(蓄水池等。)不仅会有大的投资,而且也不会耗费经济运行。同时,要充分发挥硬件设施之间的协同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基于“管网-处理厂”系统集成管控的视角,采用实时控制(rtc)技术进行“厂网”联合调控。充分利用“硬件-软件”组合来改善或充分发挥“厂-池-站-网”的匹配,可以有效提高空系统的容量利用率和处理能力,降低同等条件下组合系统的溢流污染和内涝风险,提高污水处理率。实践证明,rtc技术具有在不增加现有排水系统灵活性的情况下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灵活性的优势。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rtc项目的实施,德国水协会2005年发布的《排水管网实时控制规划框架》包括排水管网实时控制的规划步骤、可行性评估的要求和关键环节的具体要求。2006年,美国环保局发布了《城市排水管网实时控制》,建议根据收集到的现场监测数据,动态调整设施设备的开关状态和运行参数,以实现晴天(提高污水处理率)和雨天(减少cso和内涝)的运行目标。不同城市水系统厂网实时控制情况见表3。


rtc策略的实施主要是解决“厂-池-站-网”的匹配问题,使管网、泵站、蓄水池、污水处理厂等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系统目标约束(溢流频率、总溢流量等)下,能够匹配雨水和污水的收集、输送、储存和处理能力。)。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大规模沿河截污后中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源头——中途”——目前,中国许多城市“厂-池-站-网”的匹配存在很大问题,严重制约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表现在:①现有设施的在线存储能力在雨季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2)降雨过程中,上游径流对下游没有有效的控制和冲击负荷,没有中途径流分享机制;③上游排水系统的收集能力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不匹配;④作为“承上启下”的节点,各种原因造成的储罐和泵站面临上游管网汇集和下游管网输送能力不匹配的瓶颈制约。因此,要成功实施rtc策略,前期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分析排水系统要素的匹配情况,发现、识别和定量评估系统的瓶颈,制定改善系统匹配的改造方案,在识别和分析瓶颈的基础上提出改造方案,并从整体上制定和调整rtc调度规则。

雨季混流式处理法规标准限制的分析与建议

目前,我国还没有发布雨季洪峰流量处理的要求和规定。美国多年来在联邦法规和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公民社会组织控制战略中,对雨季高峰流量的处理有明确的规定和一致的原则。随着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管理实践的不断丰富,美国环保局也在与利益相关者协调,不断更新上述规则。为了鼓励污水处理厂在雨季处理更多的洪峰流量,美国在1989年引入了cso控制策略,美国环保局在1994年引入的cso控制政策明确提出了“九项最低控制措施”,即“九项基本控制措施”,提出要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储存设施的最大处理能力,在雨季处理过多的混合污水或洪峰流量。 雨季需要处理联合管网收集的85%的流量,相当于控制cso溢流频率4 ~ 6次/次。 过度混合的污水处理厂可采取“附加处理”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高效的化学处理工艺,如ehrt,用于处理雨季过多的雨水和污水混合流,投资较少。作为一种强化的“非生物处理二级处理”工艺,出水可以获得同样的“二级处理”效果,出水与生化处理出水“混合”,最后消毒后排放,有利于组合系统减少cso对环境的污染。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这种“混合”在美国的分流污水系统(sso)中已有多年的争议。美国环保局同意“混合”cso来解决雨季的高峰流量问题,但没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对sso。2013年,美国第八巡回上诉法院裁定,sso使用非生物处理工艺将峰值流量与生物处理流量混合并达到排放标准是合法的,但该裁定仅适用于第八巡回法院管辖范围内的七个州。

美国在污水厂高峰流量的处理政策上已经积累了几十年。尽管不同州的政策和做法不同,但它们都鼓励对雨季高峰流量进行必要的处理。因此,当务之急是在这一领域颁布法律法规,真正建立起支持“网-厂-河”模式的法律法规基础,倡导和鼓励城市污水厂充分发挥其设施的最大能力,在雨季处理过量流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cso和污染物向环境的排放。其次,在排放标准层面,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采样惯例和评估方法不利于雨季洪峰流量的处理。欧美发达国家一般以流域tmdl理念下的排放许可制度为基础,采用周均值和月均值进行评估,而我国采用日均值进行评估,在实际执法中往往采用瞬时值或实时在线仪表监测值。由于生物处理工艺的干扰以及进水条件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出水波动,为了稳定达标运行,该装置不得不采用更加保守的运行方式,严格控制污水厂的进水流量和工艺参数。日均考核模式实际上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从技术和运行两方面制约了雨季污水处理厂的高峰流量处理。特别是雨季洪峰流量处理设施往往是物化强化一级处理,即使采用一些活性污泥法处理洪峰流量出水,也存在短期不稳定性,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甲级或近年来颁布的标志性评价,存在达标风险。

因此,为了鼓励污水处理厂处理高峰流量,除了政策法规的支持外,实施水平建议借鉴欧美国家,目前的日均评价方法应在排放标准方面进行调整,可采用周平均和月平均水质评价方法;或者,根据当地情况,由当地政府单独制定排放标准和高峰流量指导处理技术路线。例如,在昆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草案中,明确了当多雨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超出设计处理规模1.1倍时,多余的溢流污水将进行一级强化处理,并设置单独的排放口。但是,超标污水处理不需要nh3-n和tn,出水将达到E级排放标准,bod5为30 mg/L,COD为70mg/L。在联合雨季对超标混合污水建立单独排放标准和批准单独排放口,将有助于鼓励污水处理厂处理更多的洪峰流量,减少溢流排放,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真正实现流域管理理念下的“网-厂-河-湖”综合处理系统。

标题:流域治理视角下合流制雨季超量混合污水治理策略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23078.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