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汇总

汇总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8-31 23:24:02阅读:

本篇文章2079字,读完约5分钟

日前,通过梳理供水企业在疫情面前所采取的应急措施,我们提炼和总结了各地供水企业在应急响应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希望能够借鉴同行的经验(总结|小结| COVID-19罢工,供水企业在应急响应方面的最佳招数(一))。

本文将讨论供水企业应急反应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以及供水企业应急反应措施与2003年非典相比有何不同?试着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中国的应急管理机制。

增加还是减少?测试通常的基本技能

在疫情期间,许多供水企业纷纷出台应急预案和具体措施,但其中一些措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首先,它是二次供水。在一些地区,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已经暂停,以减少家庭作业,而在其他地区,二次供水设备的监督和消毒已经加强。当病毒肆虐时,如何平衡减少家庭作业和保证二次供水基本卫生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话虽如此,我们必须提到重建和接管二级供水设施的问题。如果供水企业接管了小区内的二次供水设施,并配备了较好的监测设备,则可以通过在线监测实时判断水箱是否需要消毒和清洗,以便在紧急情况(如疫情)下,在了解二次供水水质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家庭作业,达到保护和水质的双重平衡。

其次,是自来水的消毒。在某些地区,消毒剂的用量在标准允许范围内增加,工厂水中的余氯随之增加。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多争议。一些专家认为,改善余氯可以加强对管网末端水的保护;用自来水清洗物品时,消毒效果也有所提高;它能给用户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另一方面,如果终端水中余氯含量过高,其气味会更加明显,容易引起居民的感官不适;如果工厂水和终端水中的余氯能够达到标准并且足够安全,此时没有必要提高余氯。

为此,e20供水圈专门采访了几位水质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占生表示,在水中添加氯可以确保居民在用水时有残留的消毒剂,这是安全的,没有必要添加更多;自来水保证饮用水的安全,不用于消毒。原水利局局长景程和萧山环保集团总工程师方卫国也认为没有必要。

事实上,消毒与微生物浓度、消毒剂有效浓度和有效接触时间有关。各种消毒剂的浓度与杀灭特定病毒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有必要谨慎改进余氯。江南水务副总经理吴增建议,应该考虑当地的情况。新年期间水量的增减因地而异,自来水在管网中的停留时间(即水龄)也随之变化。氯的添加与这些因素有很大的相关性。在采取合理措施之前,应密切跟踪和监测水质变化。

回顾“非典”时期供水行业的经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人为或自然灾害是对供水企业的严峻考验。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袭击使我们想起了它的“近亲”——非典,它在传播途径和发病机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根据2003年非典爆发的经验,在爆发期间,全市总用水量不会明显下降,但在某些地区会有所增加。以北京为例,自2003年4月中下旬以来,虽然宾馆、饭店、娱乐场所、中小学校的用水量大幅下降,但全市供水总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医院用水需求非常大,4月22日至4月25日的日供水量同比增加了12万多立方米。这就对供水企业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北京自来水在2003年应对非典时,主要集中在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员工自身安全、保证自来水充足供应、严格控制工厂用水和管网末梢水质量等方面。如严格控制进出水厂的人员,加强员工的温度监控,确保水质达标,对重要的施工和维护工作做出快速反应等。可见,2003年,供水企业通过巩固和加强基础,确保了供水安全。

目前,供水企业在应急处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城市供水“一网”的全面推广、二次供水设施接管工作的稳步推进、智能水务的良好发展等。使供水企业检查故障、监测水质、保证水压和水量、全面调度城市供水、掌握供水动态的能力显著提高。此外,还有另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我们可以用更现代、更高科技的手段来改善供水服务,面对突发事件,我们可以用更人性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一些服务保障。

三级应急管理机制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事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对公共卫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开始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省指挥部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工作)进行一级响应。我们也有必要借此机会了解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级应急管理机制。

制定不同层次的应急预案

1.国家: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2.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应急预案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企事业单位: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应急机制

1.国家: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应急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为总指挥,负责国家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标题:汇总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24008.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