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华北渗坑污染治理样本 从公众监督到企业施治
本篇文章1008字,读完约3分钟
从公众监督、政府跟进到公司治理,华北地区的渗坑污染事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环境保护逻辑链。
4月18日,环保组织披露,华北地区发现17万平方米的工业污水渗坑,随后引起公众关注。环境保护部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并决定对该问题进行监督。当地政府第一时间紧急出动,迅速开展了调查和处置工作。经过公开招标,最终选择了一家专业环保公司来处理废水和污染土壤。
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了对环境问题的监督,维护了自己的权益。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环保企业在发挥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利益,实现各方共赢,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1.“让每个公众都成为执法者”
这个渗坑的发现也包含着偶然性的必然性。
阿拉善盟是中国第一个以企业家为主体、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社会组织。2008年以来,阿拉善种子生态协会发起成立阿拉善种子基金会,用于资助和支持中国非政府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共同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两江环保”)成立于2010年2月,是一家以工业污染防治为重点的非营利性环保组织。自2011年起,阿拉善种子基金会开始支持两江的环境保护。
在阿拉善盟基金会的帮助下,今年3月,两江环保决定到河北省滹沱河流域考察。3月21日,他们在考察途中经过河北省大城县时,在卫星地图上看到附近农田的水体颜色异常,面积巨大,于是他们前去查看,发现附近有一个大型的渗坑群落,还有另外两个渗坑和三个工业废渣堆放场。据附近居民说,废渣在2015年底开始倾倒,夏天有很大的鱼腥味,让人“打不开窗户”。
4月17日,两江环保向环境保护部、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天津市环保局、廊坊市大成县环保局和天津市静海县环保局发出报告函,希望将此次污染情况告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
4月18日下午,两江环保在其微信公众账号上发表了一篇“华北地区17万平方米超大型工业废水渗坑”的文章,披露了这三个工业废水渗坑的情况。这篇文章发表后,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截至4月19日上午,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了80,000次,好评量超过了1,300次。
“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发挥司法机关和公众的力量,让每一个公众都成为执法者,通过监督、举报、公益诉讼等方式对工业污染源进行监督。”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首席环境政策专家罗建华对记者说:“工业污染的最大受害者是周围的居民,他们肯定比环保部门更关心污染源。”
标题:深度丨华北渗坑污染治理样本 从公众监督到企业施治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1324.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