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增订单超去年全年 碧水源 PPP龙头蓄力二次创业
本篇文章2539字,读完约6分钟
在ppp大潮中,碧水源一路高歌猛进。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订单金额达190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拓展生态环保领域,碧水源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膜技术、膜设备。
公司董事长文剑平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ppp市场的黄金期还很长,公司将在ppp市场耕耘。公司未来发展的动力建立在技术突破上,建立在民用市场服务方面。这将是公司二次创业腾飞的关键所在。
“云水模式”落地开花
作为ppp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碧水源2011年与地方水务平台合资成立云南水务,投资6亿元成为第二大股东。2015年5月,云南水务成功在香港上市,并成为混合所有制与ppp模式下的第一家上市企业。
目前,云南水务在云南省的供排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并将业务拓展至新疆、山东、江苏及贵州等地区,在全国拥有92个水务项目。
碧水源将云南水务项目称为“云水模式”,即民营水务公司与地方国有水务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开拓某一区域水务市场。其中,民营水务公司提供技术、产品和资金,地方国有水务公司主要提供当地的市场机会。这一模式有利于民营企业打破地方基础设施垄断格局。
“‘云水模式’的成功不是偶然,是新‘公私合营’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云南水务成立三年多就上市。碧水源管理经验比较丰富,先进技术、良好的运作机制加上市场资源,与国企的市场信誉进行有机结合。”碧水源证券部总监张兴说。
近年来,碧水源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迅速复制“云水模式”。目前公司在全国设立了数百家ppp合资企业。其中,碧水源与武汉控股建立了更灵活的商业模式。2013年10月,碧水源入股武汉控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4年7月,碧水源与武汉控股组建合资公司。2015年9月,碧水源定增入股漳州发展,再度演绎武控模式。
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表示,公司在华南、华北、西北等“战区”布局了“云水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或许明年开始陆续会出现像云南水务一样的上市公司。“云水模式为碧水源提供了市场和好的项目,而地方获得了技术、产业输入及运营队伍,实现双赢。”
“云水模式”在全国落地,政策对ppp大力推进,使得碧水源近年来持续高增长。公司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7.72亿元上涨至2016年的88.92亿元,5年内翻了5倍;归母净利润从2012年的5.6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8.45亿元,5年内翻了3倍。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5亿元,同比增长23.34%;归母净利润为5.34亿元,同比增长97.73%。
半年报披露后,8月8日,招商证券、建信基金等多达106家机构的153人赴碧水源进行调研。
文剑平表示,能抓住ppp的发展机遇主要在于厚积薄发。ppp项目多与生态环境相关,特别是近年来大量涌现的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项目。获得ppp项目需要几个条件,包括资金、技术方案等,同时需要熟悉ppp程序和项目操作流程,而公司在这些方面有很好的积累。
关于资金,文剑平称,作为民营企业,尤其是环保领域的公司规模偏小,经常遇到资金障碍。而碧水源2015年引进国开行作为战略股东,同时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形成了良好品牌,因此融资相对更便捷,且成本较低。
对于国开行2015年战略入股碧水源的意义,文剑平称其为“逆混改”,除了业绩方面的提升作用,“对公司规范性经营等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公司的优势在于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方面,从技术、设备、建设到运营,贯穿整个环保产业链。这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环保公司的地方。”文剑平说,“不少公司做ppp项目,主要靠融资的收益率或赚取工程建设利润。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设备和技术产品供货能力。以景观方面为例,我们自己有苗木,早在ppp开始之前就组建了生态公司。城市灯光方面,我们收购了良业环境。尤其是在污水处理方面,有核心设备膜系统,在ppp业务中比别人多挣一份钱。”
据介绍,碧水源是全球除ge外唯一一家覆盖全部膜产品类型的公司,目前年产能包括微滤膜和超滤膜1000万平方米、纳滤膜和反渗透膜600万平方米,以及100万台以上的净水设备。近年来,另一个重点推广品种为df膜,mbr+df的组合工艺可以将水处理至地表水iii级以上。
ppp项目带动膜设备销售
近年来,ppp热潮席卷全国,作为建设重点之一的生态环保领域,更是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唐僧肉”。央企基建公司、园林类公司等纷纷涉足环保领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对于碧水源ppp业务的经营特点,张兴直言,公司ppp拿单策略与北控、首创等运营公司不同,公司更看重ppp项目转化为epc合同,以带动公司膜设备方面的销售。筛选ppp项目时,主要瞄准水敏感区域。比如,北京、云南、新疆等地对水质比较重视,属于水质要求比较敏感的区域。同时,公司注重ppp风险的防控。如果当地政府ppp投资严重超过当年收入总量的10%,或者bt形式项目占比较多,通常不会去做。“上游有银行的安全保障,下游有政府的信誉担保,同时有切实的收入来源。因此,ppp业务风险相对较低。”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专家薛涛分析,目前环保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主要通过三种模式。首先,类似北控、首创的模式,在传统特许经营时代奠定了一定优势,以重资产为主的bot模式。这种方式下,项目未来二三十年的运营成为收入来源的基础,需通过控股将项目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并表。这是传统的模式。
其次是中建中铁、东方园林一类公司的模式。这些企业之前并没有涉足环保领域。由于这轮ppp采用可用性付费工程主导的模式,以工程建设为主,这些企业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带来业绩快速增长。东方园林的项目更多是以景观、生态项目为主的bt拉长模式,涉及后期运营较少。
碧水源模式属于第三种。公司有膜技术,通过合资公司方式,以较小比例持股,获得项目建设资源,拿下膜升级改造工程。这也是公司过去几年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采用哪种“打法”主要和公司核心优势相关。“碧水源并非以工程见长,东方园林在园林工程上具有优势,而北控首创没有工程公司,主要和央企工程建设商合作。”薛涛说,“碧水源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膜设备,拼工程建设没有优势。因此,公司主要瞄准有再生水升级或者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项目,用mbr(膜生物反应器)膜技术参与竞争。”
标题:上半年新增订单超去年全年 碧水源 PPP龙头蓄力二次创业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137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