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警惕一些地方通过异化PPP等方式变相融资、违规举债

警惕一些地方通过异化PPP等方式变相融资、违规举债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9-17 19:28:28阅读:

本篇文章2319字,读完约6分钟

“防风险”是2017年我国经济领域的关键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风险点在各个市场时隐时现,包括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保险业跨市场投资风险、债券市场信用违约风险等。那么,国内金融风险到底有多大?如何看待这些风险?解决路径有哪些?能否既让风险平稳释放又不引起市场过度波动?从今天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金融风险怎么防”,聚焦一些重要领域存在的风险点,希望得到各方关注,为破解相关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编者

随着新《预算法》出台,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得到规范,但短期内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和转型仍面临较大困难,一些地方开始通过ppp、政府基金变相融资、违规举债,导致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增加。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知多少?地方融资平台借的债该由谁来偿还?在融资平台规范后,还有哪些新的风险点需要防范?针对这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地方债务风险来自哪儿?

前几年,融资平台四面开花,地方政府“借道”举债,导致政府债务快速上升。2015年已有100多个市本级、400多个县级的债务率超过100%

“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局部地区的风险不容忽视。”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说,截至2015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政府债务负债率为38.9%。预计截至2016年末负债率不会出现大变化。从国际上看,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基本上债务水平都远远超出“警戒线”。比如,希腊当年就是政府债务率在125%左右时出了问题。

“从总量看,我国政府债务规模不仅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水平,也低于国际上50%的一般债务水平。”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认为,需要关注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地方财政收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局部地区的风险将更突出。

地方债务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2015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有100多个市本级、400多个县级的债务率超过100%,少数省份债务率也超过100%。财政部通过风险评估,将全国90多个市、300多个县纳入风险预警名单,还有部分省、市、县被列入风险提示名单。

这些风险是怎么形成的?

“主要是2014年底之前,一些地方存量债务积累过多,加之自身财力有限,导致债务率居高不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前几年,地方发展冲动夹杂着政绩冲动,融资平台四面开花,地方政府“借道”举债,导致政府债务快速上升。

财科院课题组对地方财政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以中部的湖南省为例,前些年,政府性债务累积规模较大,但由于财政收入放缓、支出快速增长,政府债务日渐沉重。到2015年底,全省政府性债务达2847.69亿元,融资平台是举借“主渠道”。

“截至2014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达15.4万亿元,大部分是通过融资平台举借的。” 王克冰介绍,2015年1月1日起,新预算法生效,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举债只能发行政府债券,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举债。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再也行不通了。

针对局部地区风险较大问题,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要求地方加强预警监测,不仅要监测地方政府债务,还要监测地方中长期支出事项如政府购买服务、ppp,切实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融资平台的新债谁来还?

“子债父不还”,谁借谁还、风险自担,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2015年以后,对于融资平台债务,地方政府不会“兜底”,不承担偿还责任

“前些年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主要靠融资平台。通过融资平台举债融资,一个突出问题是运作不够规范,融资规模迅速膨胀。”山东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这两年该省已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全面清理,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关闭空壳类公司等,进一步消除风险隐患。

地方融资平台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它的真实身份就是企业。其特殊性在于,大股东是地方政府,成立的目的也是为政府项目融资。“尽管如此,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举借债务,依法不属于政府债务,地方政府不承担偿还责任。”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强调。

但不少金融机构似乎并不这么看。某银行分支机构负责人坦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资本收益率在下降,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不易。把钱借给融资平台,有地方政府作背书,资金安全收益有保障。“融资平台是政府开的,总不能赖账吧?就算将来融资平台出了问题,后面还有政府这个大股东呢!”

那么,把钱投给融资平台公司,如果将来融资平台没钱还,是不是地方政府要“兜底”,替它把钱还上?

“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想法纯属主观臆断,或者说是一厢情愿。”王克冰提醒,2015年以后融资平台的债务,政府不会“兜底”。金融机构在给融资平台公司放贷时,需注意风险。

去年,国务院发布意见,明确规定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要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融资平台是企业,政府不能通过它举债,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然而,在这些规定面前,一些银行、信托、基金等机构耍“小聪明”,借钱给融资平台企业时,又加上一道“保险”,要求地方政府出具“担保函”。有的地方政府迫于压力,以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形式,对融资提供担保。

实际上,类似担保是违法的,也是无效的。去年,财政部对部分金融机构进行核查,确实发现有要求地方人大或政府担保承诺的情况。对于查出的违规担保问题,财政部已对有关地方问责,并要求其整改。同时,财政部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强迫地方政府担保,也不得接受这样的承诺。“今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高压态势将持续,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将发现一起、问责一起。”王克冰说。

标题:警惕一些地方通过异化PPP等方式变相融资、违规举债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311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