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以环保名义“逼宫”有何不可?

以环保名义“逼宫”有何不可?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11-13 22:17:32阅读:

本篇文章1459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有关部门下发专项通知,点名批评兰州石化多次污染环境,未进行有效整改,指出其未能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公开向人民道歉。它态度坚决,措辞严厉,这是罕见的。尤其是考虑到批评的对象是一个大型的中央企业,有人怀疑这是“不那么简单”和“醉酒不是酒”。

兰州石化部分人士怀疑此举背后有猫腻,即当地政府以环保为名“逼宫”,并敦促其尽快搬迁,而兰州市政府则坚决否认“逼宫”的存在。互联网上也有不同的意见,包括那些相信政府铁腕控制污染的人和那些同情兰州石化的人。

一段时间以来,舆论的焦点从兰州石化公司的严重污染转向兰州市政府的不纯动机和对兰州石化公司的批评。

这一变化巧妙地利用了一些人对政府相关部门存在的不信任,转移了公众对兰州石化半年来五大环境污染行为的讨论,使兰州石化赢得了许多同情。相比之下,兰州市政府虽然拿着兰州石化污染的铁证,却有些被动。

是否要“逼宫”似乎直接关系到这一事件的定性。这里隐含的逻辑是,如果真的是“强迫宫殿”搬迁,政府的动机是不纯和不正当的。你难道不知道,这种逻辑本身是非常不合逻辑的。

企业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即使政府不要求,也不要管,执法只是走过场。污染的隐患就在水源附近。企业住在市区的中心。政府不考虑搬迁是不公平的。

对于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央企业来说,其社会影响力和公关能力都远远大于普通的中小企业。然而,地方政府没有必要展望未来。只要非法排污的证据确凿,他们就应该挺身而出,这既是权力也是责任。

很难证实兰州市政府是否打算“强行入宫”。然而,兰州石化多次污染环境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经历过去年4月水污染事件的兰州市民来说,他们应该有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退一步说,即使真的是“被迫”的,为什么不呢?环境标准迫使污染企业启动污染控制设施,加强环境管理,甚至搬迁和翻新。为什么不呢?

请注意,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一旦“强制宫”的名称是环保,目标是污染企业,公众将对政府表现出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毕竟,环境质量涉及到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

事实上,在兰州以外的很多地方,很多企业已经或正在因为环保不达标而被关停和转移,有的甚至被直接淘汰,没有机会搬迁继续生产。公众难道不为这个更加严厉的“强制宫殿”喝彩吗?

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环境监管执法突然升级,大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隐性特权逐渐消失。对于污染企业来说,肯定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也是正常的。然而,应该指出,这个过程不能太长。

形势在变,城市在变,企业也应该跟着变。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公众和政府都希望“共和国长子”能够成为履行环境保护领域社会责任的典范。一旦环境保护出现问题,不仅公众会拒绝,就连每年从中获得大量利润和税收的地方政府也难以容忍。

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他们不想被地方政府以环保的名义“强迫”,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把环保抛在脑后。

可以肯定的是,像兰州石化这样多次污染环境的大型企业,绝不会只存在于兰州。然而,在与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竞争中,地方政府往往不占主导地位,这导致一些人害怕照顾它们,一些人根本无法照顾它们。

基于此,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对大型企业的污染行为也相当直言不讳,但大多数地方政府对此保持沉默,并以低调的方式处理。只要问题不够严重,他们一般不会公开攻击,更不用说要求道歉了。这似乎暂时掩盖了矛盾,但事实并非如此。

兰州市政府打破了这一潜规则,亮出了一把环保之剑,背后是否有“迫宫”搬迁的考虑值得肯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可以有,而且应该有更多的污染企业在环保的名义。


标题:以环保名义“逼宫”有何不可?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726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