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或成催化剂 探求新常态下水务必由之路
本篇文章3298字,读完约8分钟
环境保护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将对今后环保工作的推进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环境保护部的部署,向污染宣战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防治大气、水、土壤污染的三大战役将打好。其中,污水处理最为引人注目。
“现在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有必要顺应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路子的形成。”在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首次被纳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像大气和土壤一样,中国的水污染状况可以说是极其严重的。据统计,早在2005年,中国地表水的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为740.9万吨,而排放量达到1414.2万吨。地表水氨氮环境容量为29.8万吨,排放量接近150万吨。所谓水环境容量,通俗地说,就是一个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在这个量的范围内,水体不会被污染。一目了然,2005年,中国的污水负荷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
因此,环境保护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将对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环境保护部的部署,向污染宣战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防治大气、水、土壤污染的三大战役将打好。其中,污水处理最为引人注目。
环保政策的顶层设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环保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环保行业迎来了一场投资盛宴,环保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环境保护无疑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2013年12月举行的2013年中国环境保护上市公司峰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按照环保产品、环境服务和资源回收的分类方法,中国环保行业约有2.4万家机构,上市公司约有400家,年经营收入约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2004年相比,当时环保行业只有1000多名员工,年收入为4572亿元,在过去的十年中,年收入增长了近6倍,员工人数增长了23倍。
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也得益于相关法律政策的“火上浇油”。“十二五”时期是推进环境保护领域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建设的重要契机。
到目前为止,“十大水资源”已经姗姗来迟。
“水十条”关注六个重点
“在水专项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水十条”的十点建议。包括河流干流综合整治和支流综合整治、湖泊藻类控制和富营养化控制、城乡水环境改善和功能达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高、重点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清洁小流域和农村环境管理、有毒有害物质减排和风险控制、良好水生态保护和受损水体修复、流域总量控制和水质目标管理、体制机制体系建设和流域监管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永会介绍说,它们都被列入“水十篇”。
宋永会介绍说,当前《水十条》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六个重点:基于综合产业结构、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工业污染防治;基于城市流域一体化物流管理的生活污染防治:基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基于水质、水量和水生态一体化的流域水环境管理,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景观、森林、湖泊和生物群落一体化”管理;严格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市场化机制和科技支撑。
“在城市水污染控制领域,《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将城市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下。”宋永会分析说,尽管这个城市的建筑很漂亮,道路平坦,但许多城市都有可怕的河流和湖泊。因此,《水十条》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宋永会进一步指出,对于什么是“黑臭水体”没有明确的标准。“标准关系到它们能否满足普通人的期望,所以我们正在研究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同时,“水十条”提出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与治理难以协调。“我们在主河流域有一个水资源保护局。一段时间以来,该机构由水利部和环境保护部正式领导。然而,两个部门在预算、人事安排和信息共享等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导致这一机制的失败。目前,流域委员会只是水资源部的一个机构,不能代表环境保护部,也不能代表水域中的各种利益攸关方。”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对此进行了分析。王毅还建议优先开展流域环境管理机构的试点工作,负责流域环境质量的监督和协调,通过流域机构的重组,实现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的统一。"流域治理机制有待完善和打破."
“水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即所谓的‘九龙治水’:环境保护部负责水环境质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基础设施,水利部负责水量,土地部负责地下水监测,卫生部负责自来水质量监测等。每条“龙”都有明确的责任。这些“龙”应该一起工作,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分工更明确的协作机制。”宋永会建议道。
工业废水的监管有望得到改善
。谈到水生态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长期积累的缺点,需要迫切处理。宋永会表示,基于综合产业结构、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工业污染防治将成为“水十条”的重点之一。
据了解,中国环境保护联合会对中国18个国家级、省级和地级工业园区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13个存在废水直接排放问题,工业废水达标排放严重不足。
宋永会指出,在中国的重点流域中,造纸、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原料及产品工业、纺织工业等重要行业排放的cod总量占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80%。"尽管这一比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逐渐下降,但仍然很高."他还透露,中国的工业污染防治应与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产品生命周期相结合,这也对清洁生产和工艺减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符涛表示,虽然中国环保企业很多,但真正能够进行大规模产业治理的企业很少。例如,在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市场上没有大规模的处理主体。“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工业企业准备转移污染。但是,随着环境监管的日益严格,未来将改变环保企业提供脉冲式服务的现状。”
对此,许多环保行业分析师表示,从2013年到2015年,造纸、纺织、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和钢铁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投资需求预计将达到1178亿元。
中国专业工业废水处理公司的市场门槛相对较高,导致国内大规模经营工业废水处理的企业很少,工业废水处理的主要参与者是具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外国公司。业内人士预计,在即将出台的《水十条》中,工业废水处理的标准实施和监管将得到改善。
ppp模式或催化剂
目前,“水十条”已经定稿并上报,预计将于近期发布。据估计,实施“水十条”措施的投资需求将达到2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指出,经过几年的治理,虽然生活用水环境得到了部分改善,但总体情况仍在恶化。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劣四类水质比例为18.6%,地下水水质优良率仅为10.4%。行业普遍预期《水十篇》的发布将加快中国水环境治理的步伐,市场也希望掀起新一轮的水治理投资浪潮。
王洪臣表示,据有关统计,实施“水十条”后,未来中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每天2.74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在现有1.64亿立方米的基础上,有必要新建一个日处理量为1.1亿立方米的处理设施,这将带动3500亿元的投资规模;未来5至10年,中国城镇至少需要新建80万公里污水收集管道及相关配套设施。据估计,至少有5000亿元将投资建设污水处理管网。
此外,污泥处置安全无害,预计投资规模为500-600亿元;在乡镇污水处理方面,预计将带动2000-4000亿元的投资需求。
分析师表示,尽管2万亿元人民币市场的“蛋糕”很有吸引力,但如果政府单独进行财政投资,缺乏市场的内生力量,其治理效果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人认为,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将缓解市场混乱。
事实上,许多上市水处理公司已经开始尝试以ppp模式参与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中国领先的污水处理公司之一碧水园最近宣布,将筹集78亿元人民币参与一些地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其中ppp模式项目成为最大亮点。12月22日,国家水务宣布,公司作为社会资本参与的湘潭经济开发区一期污水处理项目成为湖南省唯一被财政部选定的ppp示范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政府“治水”项目的重要门槛是必须具备技术和资本的双重优势。目前,它在污水处理领域已经培育多年,具有资金和平台双重优势的上市公司无疑将率先受益。
标题:PPP模式或成催化剂 探求新常态下水务必由之路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727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大有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