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中持绿色:污泥处理要面向未来

中持绿色:污泥处理要面向未来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1-12 12:18:28阅读:

本篇文章1775字,读完约4分钟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原理成熟,在国外应用广泛。从碳减排和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效果是积极的,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然而,污泥厌氧消化技术似乎已经成为中国行业的共识。中国水网“污泥里程”活动以关注行业现状、考察优秀项目为主题,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期我们特意参观了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厂,让读者一窥豹。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50多个污泥厌氧消化项目,其中1/3被关闭,1/3不稳定。为什么欧洲的这项成熟技术在中国严重不可接受?

据了解,浙江省宁海县北部采用“分阶段、分阶段厌氧消化”工艺的污泥处理工程已稳定运行一年半,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该项目由北京中智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绿色”)承建。为此,中国水网记者采访了中智绿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李。

图为中国绿色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李

示范工程的“幸福与小烦恼”

据悉,国家863示范工程、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支持的宁海污泥处理工程是以dbo模式建设的。目前,该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专家一致推荐为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替代示范项目。

李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这也是一种“小小的幸福之忧”。

据悉,浙江是最早出台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的地方之一。经过仔细比较,宁海地方政府选择了适合当地的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宁海污泥处理工程于2012年3月竣工投产,采用“分阶段厌氧消化+深度脱水+土地利用”的工艺路线,日处理规模为150吨含水率80%的污泥和40吨粪便,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为75吨含水率80%的污泥和30吨粪便。
李介绍,该项目是当地的一个绿色生态设施,主要致力于县内污泥、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的厌氧协同消化。项目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余热可作为消化污泥加热的热源,处理后的污泥可作为园林绿化的营养土,有效实现了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泥处置的“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稳定可靠”的目标。

“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建设绿色生态设施,实现生态循环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李认为。

工艺的四大亮点

宁海县污泥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污泥温度分级-生物相分离厌氧消化新工艺。

李指出,该工艺有四个最明显的特点:一是分级分相厌氧消化工艺突破了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技术难点,缩短了停留时间,提高了产气率;二是采用协同厌氧处理,综合处理处置区域内的污泥、餐厨垃圾、绿色垃圾、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三是通过增加污泥的固体含量来降低消化系统的池容量,降低系统的热耗,节能降耗;第四,实现热电联产,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超过系统自身需求。

有些人对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并不乐观,这是由于我国污泥含砂量高,有机质含量低。对此,李表示,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宁海项目污泥的有机质含量可达53~5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将逐渐增加。例如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一些污泥的有机物含量可以达到60%-70%,与欧洲等发达国家基本相当。

项目采用dbo模式,以绿色责任指导运营两年。污泥消化过程要求更高的操作和管理专业化。

因地制宜,面向未来

2012年,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冷中带热”;然而,许多专家预测,2013年将是污泥市场的产能年,2014年将是污泥市场的爆炸年,未来的污泥市场应考虑综合解决方案。

对此,李认为,对于污泥处理的综合解决方案,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泥处理技术。例如,绿色介质“分段厌氧消化”工艺对污泥处理规模和有机物含量有要求,处理规模应达到50吨/天,污泥有机物含量应在40%以上。

其次,我们应该在技术选择上面向未来。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污泥和泥浆的量也会改变。此外,合作处理有机废物,如厨房废物,绿色废物,粪便等。也可以考虑,并不仅限于污泥本身。

“2013(第五届)上海水务热点论坛”将于9月13日和14日隆重开幕。论坛将深入讨论污泥处理处置的综合解决方案,届时将推荐五个不同技术路线的工程实例。

据了解,宁海县北部绿色污泥处理处置工程,以“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的理念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和生物质能的回收,践行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提供了支撑。因此,该项目已被成功选为论坛推荐案例,并邀请与会者进行实地考察,敬请关注。

标题:中持绿色:污泥处理要面向未来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0465.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