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网建设政策窗口开启
本篇文章1547字,读完约4分钟
自汛期以来,我国许多地方都遭受了暴雨袭击,“城市观海”现象反映了各地排水系统面临的各种问题。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要求所有城市编制并提交城市综合排水(雨水)防洪计划。业内人士预测,排水管网建设的“政策窗口”已经打开。在雨污分流系统的带动下,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新增近20万公里的市政雨水管道,新增排水管道总长度将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
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门发布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洪综合规划编制纲要》,要求直辖市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36个大中城市)每50年有效应对一次以上暴雨,地级市中心城市每30年有效应对一次以上暴雨,其他城市中心城市每20年有效应对一次以上暴雨。
根据我国现行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一般城市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即每0.5-3年可承受一次暴雨),重要地区仅为3-5年。
根据招商证券的研究,我国大部分地区排水设施建设标准较低,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相比之下,欧盟规定的设计回收期为1-10年,日本规定的为5-10年,美国规定的一般地区为2-15年,特殊地区为10-100年。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排水最大的问题主要是管网建设长度不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为41.41万公里,同比增长12.05%,近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0%。污水管网建设缓慢导致大多数地区排水标准较低,甚至低于规定的下限。中国城镇人均雨水管道长度为0.47米,其中20个省市甚至低于这一指标。2001年,德国人均雨水管道长度达到3.80米,是中国目前人均长度的8倍。
正因为城市管网建设发展滞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正在积极推进相关规划的出台。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年初的年度工作安排,2013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编制城市排水和暴雨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计划将陆续出台
7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文件称,中国将力争在5年内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并在10年左右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在2014年6月30日前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交排水(雨水)和防洪综合规划。
根据一些城市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排水建设的发展已纳入政策范畴。北京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投资21.2亿元改造中心城区所有排水管道。
上海市水务局还表示,要加快城乡防洪工程、区域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在城市排水方面,一般地区以一年一遇为标准,一些重要地区和特殊地区以3-5年一遇为标准;郊区排水建设与城市化同步,新城建设标准与中心城市一致。
武汉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约120亿元,建设杨司港、邯钢西等新的排水泵站,全面治理黄小河、机场河等重点排水港口和运河,在重点城市发展区建设排水设施,力争在“十二五”末基本形成汉口、汉阳、武昌(包括青山)的排水管网系统。
据了解,目前一些排水和管道建设计划正在全面展开,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也正在修订中。新标准将进一步加强对内涝的防治。
招商证券表示,中国的《城市排水和暴雨内涝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即将出台,这将成为雨水管道建设的主要催化剂。该文件的核心是“雨污分流、雨水收集、提高标准”,计划在未来8-10年内将全国城市管网建设水平提升到更高水平。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各项计划的出台,排水管网的加速建设将打开市场需求,并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空空间。目前,参与排水管网建设的上市公司包括南川股份和郭彤股份。
中国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相对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标题:排水管网建设政策窗口开启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067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