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合同服务路有多远?
本篇文章2587字,读完约6分钟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本的环境氛围,起飞的实现需要政策支持和自我转型等多重跨越。
随着国家新兴产业规划的春风,许多关心环保的业内外人士惊呼环保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但当春天到来时,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模式需要更多的跨越。
能源体验催生新的服务模式
如今,bot是市场的主流,但bot只是一种尝试。在推进环保产业的道路上,需要一种更直接的服务机制,即环境承包服务。
我记得有一个朋友去年从深圳进入天津时,他是一个充满自信的节能者。支撑他高度自信的是,从中央层面来看,政府开始强调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制度考核,而合同能源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市场机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肯定和支持。在他看来,合同能源管理解决了一个商业难题。过去,客户谈论节能。首先,客户没有节约能源的动机。其次,他们不相信节能效果。先存钱的风险太大了。第三,采用后期节能分区存在政策盲点。没有收入来源可以分配给节能公司,这很容易被视为节能公司与客户公司和决策者之间的不正当交易。如今,节能是考核目标,有政治成就的压力和动力;此外,由于国家已经肯定了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前期可以免费为客户服务,后期可以参与节能利益共享。收入分成可以写入合同,会计问题可以解决。
事实上,他确实得到了机会。随后,天津市政府相关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节能行动,推动企业和个人以补贴的形式换取新的节能灯。
谈到水行业,节能行业这种相对成熟的模式也正在成为水行业的发展方向。
环境承包服务出现在“十二五”规划中
在中国水网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环境保护产业研究所所长符涛作为环境保护部领导的环境服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草人之一,透露该规划草案拟在环境保护领域引入环境服务合同的概念,并初步计划选择部分试点提供土壤、河流和生态修复方面的环境服务合同。他认为,通过引入合同环境服务,环保企业将在未来逐步转变为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
据《南方都市报》对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的采访,环境服务市场是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几乎任何一个工业环节,甚至是住宅附近的环境都可以提供环境服务。目前,中国有数十万人从事环境治理。如果引入市场力量来释放一些机构的环境监督和治理职能,那么在监测、环境评估、影响评估、审计、设备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市场就会诞生。林建议,中国应强制或鼓励国有企业提供承包环境服务,同时,政府应提供担保,加强民营企业服务提供者的融资能力,从而促进综合环境服务的发展。综合环境服务将成为未来环保企业的发展方向。
三大问题阻碍了发展的步伐
虽然前景看好,特别是政府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考核指标,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都有投资环境保护的压力和动力,但现阶段实施环境承包服务仍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
首先,这种模式强调收入共享。如何定义和评估收入,以及谁支付账单。与上述节能灯相比,节约的用电量可以清楚地计量,但环境治理的效益难以量化,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收益共享的实现。此外,很难评估收入,自然也很难评估投入和产出。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许多环保投资不仅超支,而且最终打击水漂的糟糕局面。
同时,环境的受益者可能相对广泛,如鄱阳湖治理。即使利益是可以计算的,最后由谁来支付利益,用多少比例来购买,即使相关政府来支付利益,也很可能会造成部门利益的纠缠,这将直接决定环境治理公司的成本回收和利润。
其次,合同管理的实施也要求治理方首先承担成本,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治理方的力量。完全依靠自己的资金发展是切实可行的,但它的成本优势和速度肯定比不上利用资本杠杆(如融资手段)促进发展的成本优势和速度。如何建立合理高效的金融渠道支持也决定了这种模式的质量和速度以及行业的发展。
现实情况是,目前国内融资环境不佳,特别是许多民营企业受到严重歧视,因此提供指导性的金融政策是必要和重要的。
此外,就像能源合同管理一样,环境合同服务也必须解决在分享利润之前花钱的制度障碍。特别是,作为环境产业的主要受益者,政府和国有企业和机构应允许财政资金购买环境服务。该计划的支持者之一符涛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也强调,目前各级财政只允许采购环保项目和设备,不支持采购环保服务。作为环境服务的最大购买者,如果地方政府不能用财政资金购买环境服务,将会成为发展环境承包服务的最大障碍。
符涛认为,目前,国家对产业的思考往往是支持哪个产业,并在这个产业上投入大量资金。然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对于某些行业来说,给需求方奖励要比给供给方奖励好。如果国家为环境服务业提供支持资金,最好是补贴用户。对于工业污水用户,政府采购环境服务也可以实现,工业用户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得到补贴。需求的开放将直接刺激工业和市场。
在法律方面,要尽快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与能源合同管理一样,由于环境治理的效益困难,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量化标准,这种模式的早期阶段一般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在当前市场混合、信用严重缺失、决策不透明的环境下,如何保证治理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条件能够实现持续的优质服务,如何保证收益单位能够按照合同分享收益,将成为影响环境合同服务快速发展的致命障碍。
资本盛宴聚焦行业赚钱之道
许多问题显示了先驱的伟大。在大政策的有利形势下,行业的发展给了从业者更多的信心。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全国环保行业从业人员约3.5万人,其中58人在a股上市。一些专家预测,中国的世界级环保企业将在下一个“十二五”甚至“十三五”规划中诞生。
新的国家计划出台后,据报道,业界知名政策专家符涛近几个月几乎成了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私募基金的咨询热线。许多金融投资单位开始关注环保行业,并向他咨询行业政策和公司情况。
与此同时,行业媒体已经成为资本窥视的对象。据笔者了解,许多投资者已将注意力转向清华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水行业门户网站中国水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见证水产业整体春天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水产业媒体的资本春天。
与政府的金融引导相比,市场资本的热情能更好地反映一个行业的热度,其关注的范围也能更好地反映其关注的深度。也许这种壮丽的景象不仅可以弥补政府的不足,还可以成为资本驱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环境合同服务,就像弦上的箭,可能只需要听那响亮的哨声。
注:本文来自水博客blog . H2O-China/html/99/348899-201432
标题:环境合同服务路有多远?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4219.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