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透视新一轮水价上涨

透视新一轮水价上涨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3-14 17:48:40阅读:

本篇文章2400字,读完约6分钟

水价改革从未像今天这样触动人们的神经。

兰州市政府近日宣布,从今年11月起,全市居民每立方米生活用水价格将上调0.3元。此前,天津、上海等城市都上调了水价,且涨幅大多在20%以上。10月,银川、哈尔滨等城市开始酝酿价格调整。

新一轮水价上涨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消费者对水价政策有疑问?公用事业改革的出路何在?

听证会争议:“这是一个多项选择的问题,上升多少,而不是一个是否上升的判断问题。”

今年7月20日,甘肃省物价局召开了兰州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听证会。有关部门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增加0.3元/m3,二是增加0.4元/m3。

听证会代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何文生表示:“我之所以选择0.3元,是因为对方给了我一个多项选择的问题,问我涨多少,而不是要不要涨的判断问题。”我之前在兰州大学社区进行的调查显示,人们最担心的是自来水公司将不合理的成本转嫁给自己。”

在10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兰州市建设委员会提出了水价调整的三个理由:供水企业增加建设投资;政府价格政策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增加了企业成本;水价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一段时间以来,这条水价上涨之路经过听证已经在许多城市上演。事实上,今年9月,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补偿供水成本的基础上,审慎推行价格调整方案,严格控制自来水价格的集中上涨。

住在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的张(音译)女士对供水公司提出的水价上涨的理由有些无奈:“我从来没有交过水费,但多年来,我觉得我越是谈论改革,水价就越高。”问题是,我觉得水质没有根本改善。”

北京大悦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曾参与多个省市的水务项目咨询。他说:“不要说不打开水龙头就不能喝酒。即使在北京,一些高层建筑仍然存在二次污染,一些建筑由于水压低经常缺水。水价改革和提高供水服务质量是重中之重。”

水务企业: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回顾从政策性低价到市场化定价的过程,水务企业似乎无法摆脱“水价越高,企业亏损越多”的怪圈。

河南洛阳水务集团在水价上涨听证会上提出了三个数字:近三年来,企业供水业务连续亏损628万元、829万元和2030万元。

洛阳水务集团的损失只是冰山一角。清华大学水政策研究中心对中国3000多家水公司的调查显示,水公司从1995年开始在整个行业亏损。尽管他们在1998年后开始提价,但直到现在,他们基本上一直保持着低利润或持平的状态。

为什么很难弥补多年的损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许认为,水务行业长期亏损的深层次问题在于缺乏公共财政。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7),1981年,中央财政拨款占中国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26%,2007年降至0.8%。同期,地方财政投入更少。

清华大学水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符涛指出:“如果政府少给,企业将不得不承担空的这部分损失,但企业会承担吗?企业肯定会向消费者开枪,那就是涨价。”
政府部门:水价成本监管不力

记者发现,在一些城市举行的水价调整听证会上,供水企业强调持续亏损,但对水价构成闭口不谈,水价成本构成迷雾。

洛阳水务集团作为一家国有独资的地方水务企业,连续三年亏损,但其2008年的人均工资为2.5万元,仍高于洛阳市22883元的人均水平。

“自来水公司说它亏损了,但是一些员工的福利还不错。这些钱从哪里来,不是普通人支付的。“洛阳市市民刘女士不同意水务企业关于亏损的说法。

据了解,中国尚未出台正式的供水成本监督检查方法。长期以来,水价的构成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水环境治理的成本,政府监管的依据主要取决于供水企业提供的成本信息。

“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约束供水企业的成本。政府对供水价格的控制取决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讨价还价。”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商会会长说。

2007年,一场暴雨造成内蒙古赤峰市水污染,影响了当地新城区数千居民的健康。位于前列的私营供水企业九龙公司被指控缺乏经验和管理监督。当地政府部门坦率地说没有监督,并向公众道歉。

符涛认为,在一些地区,改革只重视水权交易的好处,没有严格的企业准入门槛和其他配套措施,客观上埋下了供水安全隐患。

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张悦表示,供水投资不能依赖于人民缴纳的水费,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在管网改造、二次供水和分户抄表中,要增加政府的公益性投资,缓解水价压力,体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寻找公用事业改革与市场开放的“平衡点”

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商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07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供水(不含污水处理费)平均价格为1.7元/立方米,是1998年的12倍以上。

“变化越多,崛起越多”不是改革的初衷,而是现实。经过多年对水务行业的改革梳理,城市供水催生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第28 "市场结构:全国20%的水务企业出售了部分水权,引入了具有竞争力的运营资本,其中10%流入了外资;其余80%继续保持国有企业地位。

以兰州为例。2007年,威立雅以17.1亿元的高价收购了兰州水务集团45%的股份,并获得了兰州30年的供水特许权。“海洋水务”的高溢价水权交易被舆论质疑为“阴谋论”。然而,清华大学水政策研究中心对11家外资水务企业的调查显示,外资的进入对当地水价调整没有明显影响。

记者了解到,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政府对水价的监管,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副司长贾锋认为,作为一种必然,水价不应该太高。水价的制定应公开透明,并对水价调整后的新水价实行几个月的试行期,以防止水价的变化成为少数人获取利润的工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张悦说:“水利改革不是政府的推卸责任,也不是政府利用水来赚钱。”供水改革的目的是引进多样化的投资和经营实体,改变经营机制,降低成本,确保水质和改善服务。”(备注持有人PG One参加记者杜延安)

标题:透视新一轮水价上涨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667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