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环保产业:从危机到商机

环保产业:从危机到商机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3-15 10:12:38阅读:

本篇文章5361字,读完约13分钟

“一条大河有宽阔的波浪,风吹着两岸的水稻和鲜花。我家住在海边……”

不幸的是,这条河流再也看不到它原来的美丽——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导致淮河——这个承载着全国六分之一人口的第三大河流——陷入严重的生态危机。

为了发展经济,沿海城市开发利用了50%以上的淮河水资源,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30%的内河合理开发利用。工业企业非法排放污水、农村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使其60%左右的水质劣于五类水质,污染从地面扩散到地下,直接影响到1.3亿居民的生活。

淮河污染严重,反映了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而忽视环境资源成本的发展模式的最终恶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牛发出了这样的警告:多年的平均计算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通过“透支”资源和生态环境获得的。

此外,统计报告显示,污染造成的环境灾难每年消耗10%的国内生产总值。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速度只有10%。这相当于一正一负正好抵消了,加上环境恶化的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等于零。

当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77倍时,环境问题开始急剧恶化。“控制污染刻不容缓”不再是空·霍尔的口号,因为污染已经危及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单方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亟待扭转。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10%。这两项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

在污染控制、节能减排的风暴下,有着极其巨大的市场机遇,各种环保基金都跃跃欲试。那么,如何才能将追逐利润的资本成功地嫁接到污染控制市场上呢?有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可供选择?

污染控制商机

污染是一个商机,污染控制可以赚钱。在日益激烈的环境保护风暴下,中国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增长迅速的产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韩伟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很难准确计算出这个市场的规模,但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非常广阔的市场。随着中国污染控制的加强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市场将继续增长。

当中国的发展模式开始转变时,环保必将成为一个朝阳产业。中信建设投资(CITIC Construction Investment)分析师安微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节能减排”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双重保护,其发展前景是明确的。直接从事空气、固体和水处理行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投资机会。当前,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实现节能减排五年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资金的推动将推动中国节能减排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以污水处理行业为例。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率一般都在80%以上,美国、荷兰等国家甚至超过90%。然而,中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52%,这与发达国家明显不同。

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工作计划》的要求,到“十一五”期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中水日利用能力680万吨。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新城再生水量增加35亿立方米。城市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

为实现这一目标,到“十一五”末,中国将需要新建1000座污水处理厂,中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将达到每天1亿立方米左右。目前,日处理能力50万吨的大型污水处理厂需要投资7.5亿至10亿元,即使是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小型污水处理厂也需要投资几千万至几亿元。粗略估计,1000多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总投资需要数千亿。

韩伟说,这不仅是简单的污水处理,而且相关设备升级,节省运营成本,污泥处理污水池等。,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受市场前景的诱惑,外国巨头不计成本地涌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需要尽快行动。

近年来,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七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476亿元,“八五”期间为1306亿元,“九五”期间为3447亿元,“十五”期间为7000亿元。到“十一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总投资将达到153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9%。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水污染控制投资将从2700亿元增加到6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8%;大气污染治理投资将从2800亿元增加到6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5%;固体废物处理投资将从900亿元增加到21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5%。

制度困境

在巨大商机的推动下,中国的污染控制市场已经启动。但是,就整个污染控制行业而言,目前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巨大的商机还远远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中国过去从事生产时没有考虑环境问题,到处都有水被污染。2007年底前,我国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不到600家。用600个污水处理厂来解决如此巨大的污染问题是不可想象的。”北京桑德环保集团董事长闻一波表达了这样的感受。

温家宝认为,环保产业仍然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他认为铁路、公路和机场的投资可以晚一些,环保产业要投资2000-3000亿元,这是值得的。

闻一波谈到了环保产业目前面临的普遍困境。根据环境保护部专家的计算,扣除“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预计投资后,大约有一半的环境保护投资需求不足。由于每年污水处理费征收不足造成的财政困难,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中国1400多家污水处理厂中有一半处于半运行状态。

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环保投融资体系的不完善。CPPCC会员王恒峰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他认为,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的严重滞后是制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表现为环保总投资不足,比例低;投融资渠道单一,难以通过金融投资和银行贷款满足投资需求。

中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基本上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继承下来的,投资渠道狭窄。在全国各地,政府或公共资金投入超过环保总投资的70%,民间资金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机制尚未形成。

王恒峰认为,政府应该坚决退出一些环保业务领域。一些环保的公共设施,例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只要收费标准和价格合理,投资者有一个合理的投资回报,所以政府绝对没有必要作出大的一揽子。

事实上,在现行政策下,即使社会资本进入环保行业,投资回报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这也是一个难题。如何整合治污企业的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有效驱动资本投资治污行业的逐利冲动,是当前体制模式下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一家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伙伴告诉记者,环保产业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果它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投资者愿意投资。但是现在投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的开发上,比如太阳能,因为这里利润丰厚。在污染控制上投入的资金不多,而且总是停留在“少说多做”的地步。原因很简单,利润不够。

根据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全国污水处理报告,截至当年6月底,全国已有475个城市实施了污水处理收费制度,186个城市没有征收。在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城市,普遍存在收费标准低、征收率低等问题。我国约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征收污水处理费,且收费标准低于0.3元/立方米(住宅收费标准)。据估计,按照目前的征收水平,到“十一五”期末,我国污水处理费缺口将达到700亿元。

“以前,自来水被认为是白色的,污水直接排放。现在我们要收费,而且金额不会小。这直接导致了自来水价格的上涨。居民怎么能接受呢?我怎样才能收到这笔钱?连基本投资都无法收回,资本怎么能进入这个行业?环保产业难以发展。”上述风险投资合作伙伴表示。

“有必要将污水处理从一项纯粹的公益事业转变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产业,因为这种事业只会带来亏损。”韩伟说,如果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没有经济效益,投资将不会产出,投资者将气馁。有必要给投资者一个回报,并确定“谁污染谁买单;“谁污染谁受益”的市场体系。

江苏省在长江下游和淮河流域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江苏有2900多条大小河流;江苏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中排名第二,有290多个大小湖泊。水域面积占17%,居中国首位。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资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江苏省流域污染治理进程的“拦路虎”。

自2002年以来,江苏实施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省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作为引导资金,支持流域污染防治的生态和公益项目,其中大部分用于补贴污染防治设施和启动“商业环境”资金。与此同时,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太湖流域的四个城市率先提高污水处理费,实现盈利,污水处理市场迅速活跃。11家城市污水处理厂与外方签订合同,协议利用外资达到2.1亿美元。

2008年,太湖流域有近300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在建,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50万立方米/天,比2007年增长26%。去年,太湖流域196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近20亿立方米,减少化学需氧量8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约为74%,比2007年高3个百分点。

韩伟认为,目前国家需要在环境保护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如减税免税、企业所得税优惠、设备加速折旧等。像其他行业一样,这样的社会福利事业如果完全依靠企业投资是无法发展的。只有充分依靠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才能解决环保投资问题。

市场制度

创新机制,吸引外资加入污染治理行业,地方政府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2006年3月10日,北京市政集团在顺义区李桥镇开设了一座处理能力为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2007年7月,污水处理厂正式投产,进出水水质符合北京市地方标准,服务面积40平方公里。

作为项目投资方,北京市政集团在项目建设初期筹集了7000多万元。项目交付使用后,北京市政集团享有25年的经营权和收益权;运营期满后,项目的产权和经营权将免费移交给顺义区政府。

这就是国际上流行的bot模式,即“建设-运营-转让”。作为项目融资和建设的交换,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转让建设项目的经营权和收益权,项目投资者在规定的运营期结束后,将项目的产权和经营权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

目前北京的污水处理费是按用水量征收的,居民每立方米0.90元,其他用户每立方米1.50元。如果简单按每吨1元的污水处理价格计算,顺义污水处理厂每天可以净化8万吨水,实现毛收入8万元。

根据40%的毛利率(根据光大证券2009年1月的总结报告,在其调研覆盖的9家水务企业中,污水处理的毛利率高于40%),北京市政集团可在7年左右收回投资成本。在25年的运营期内,北京市政集团的整体回报率可达2亿多元。

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工业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方正·彪评论说,bot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污染控制行业的有效模式。政府不花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投资者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目前,bot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积极的尊重和推广。

如果bot模式解决了污染治理早期阶段的投资问题,解决了排污权市场交易的顺利流通,则为整个污染治理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排污权交易制度可以形成良好的经济激励政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的缺陷。

排污权,又称排放权,是指排污者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限额内,在保证行使这一权利不损害其他公众环境权益的前提下,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戴耶斯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他假设污染者可以从政府或污染者那里购买排放权,污染者可以在他们之间出售或转让排放权。

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世界上较为成熟。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预测,从2008年到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预计将达到每年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与碳交易市场模式类似,中国已经在试点基础上开展了排放交易。去年8月14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和江苏省政府在无锡举行了启动仪式,太湖流域率先启动了中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项目。环太湖五家企业以每吨45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份817吨cod排放指标的购买合同,并向当地财政部门支付了295万元的有偿使用费。

根据试点方案,2008年江苏省太湖流域建立了一级cod排放权市场,2009年太湖流域推进了氨氮和总磷排放权有偿使用试点。从2008年到2010年,排污权动态数字交易平台逐步建成,即排污权交易平台,即企业间的交易市场。

方正彪告诉记者,配套建设也很重要,如监测企业排污总量、确定区域排污权总量、设定企业排污权分配配额等。一级市场建立后,如何使排污权真正交易,是该制度实施的关键。

目前,排污权交易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跨地区、跨行业的统一交易平台。虽然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建设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但它们都是在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不能在一个分散的区域市场完全市场化。

去年5月,环保部专家对江浙排污权交易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指出了跨区域交易的难题:买方政府认为大量资金购买了排污权,地方排放总量增加。另一方面,卖方政府认为目标是gdp,如果有多余的排放目标,空将有建设新项目的空间。很难实现跨区域交易。

未来排放交易的理想状态是,在全球和全国范围的发展市场中,排放可以像股票一样自由买卖。这样,环保产业将实现资本化和金融化,企业的污染控制效果将直接在市场上实现,环保产业完全市场化的商业化运作也将最终明朗。

标题:环保产业:从危机到商机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6844.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