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事件 也许只是个警告和开头
本篇文章1705字,读完约4分钟
事件回放:2009年2月16日下午4点左右,深圳市清水河夏萍垃圾填埋场3号污泥坑发生管涌,大量污泥从地面喷涌而出。斜坡下的道路覆盖着厚厚的黑色污泥,气体中充满了沼气的味道。据目击者称,当管涌发生时,几个黑色的喷泉从天而降,喷射出七八米高的瀑布。泥浆和污水顺着斜坡流下,掩埋了污水处理厂的道路,斜坡下的施工现场也被掩埋。据悉,深圳市区所有生活垃圾都埋在下坪场,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污泥倒入垃圾填埋场引起的管涌。据了解,3号污泥池已投入使用一年多,但自2008年10月污泥固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之前的污泥被直接倒入填埋场。垃圾填埋场的厂长说,当污泥量达到一定水平后,水头压力无法承受,于是爆发了。 事件发生后,许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大多数媒体将此归咎于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人们把这一事件上升为危机事件,并认为它可能导致生态灾难。夏萍农场的“倒塌”的确是一件大事,值得我们深思。然而,笔者认为,当媒体报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事件的根本问题,即中国的垃圾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如果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许夏平昌的“崩溃”只是一个警告和开始。如果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崩溃”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接踵而至。 针对这一事件,中国固体废物网记者还采访了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王伟教授。 1.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是关键 王伟教授认为,这一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我国污泥处理的严重差距。由于历史遗留的债务问题,我国城市污泥处理基本上没有相关的基础设施,这使得污泥没有出路。此外,由于误解,污泥要么被扔掉,要么只能进入填埋场,造成环境危害和隐患,这是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 我国污泥处理负债累累,污泥走上了资源化-隐患化-难题化的道路。在20世纪60年代,污泥量很少(1978年,全国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饼产量仅为150吨/天),而且成分简单(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可以简单地作为农业肥料处理。那时,污泥是一种资源;20世纪80年代,现代污水处理厂开始建设,但污泥处置的必要性没有得到认识,资金、技术和土地投入不足,污泥是一个隐患。近年来,大量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每天产生大量污泥,成为一个难题。 王伟教授接着说,近年来,中国已经认识到污泥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引入一些标准,这些标准也是为防止问题出现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然而,该标准的可行性仍有争议。 2.60%的脱水率可以填补美丽和虚无 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小于60%,可以填埋在生活垃圾填埋场。记者也怀疑60%的脱水率是否安全? 王伟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污泥脱水率大多在80%左右,甚至低于这个水平,要达到60%的含水率需要很长时间。此外,目前大多数生活污水处理厂不具备达到这一标准的功能。 可以看出,60%的脱水率可能是一个美丽而漫长的虚无。因为,我们不能用数据来证明60%的标准是可行的。 3.“坍塌”事件的警铃响起,我们应该反思 2007年5月太湖蓝藻爆发,使我们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并使水质标准达到了国家一级的严格标准。这无疑是一种灾难政治。事故发生后,政府开始认识到并认真对待它。从这个角度来看,“崩溃”事件可能是一件好事,虽然代价有点高,但当它发生时,我们应该小心地等待问题,解决它,而不是责怪它。 正如王伟教授所说,我们需要的是自省。这一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严重缺口。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污泥处理的强度和速度远远不够。要加强技术、标准和政策建设,解决国家层面的问题。4万亿投资是好事,但我们不能花钱去弥补4万亿,而只能做临时性的项目,这只能埋下更多的隐患。 最后,王伟指出,垃圾填埋场在这次事件中有点冤枉。据了解,夏萍场已多次向政府报告其超载运行。虽然政府也在投资建设其他处理设施,但从建成到运行需要几年时间。在此期间,污泥问题无法解决,只能运到填埋场,最终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生。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为了生活环境、城市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污泥处理之路,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标题:“崩塌”事件 也许只是个警告和开头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7781.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