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绿色奥运:多少遗产可以继承?

绿色奥运:多少遗产可以继承?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3-31 11:19:24阅读:

本篇文章3791字,读完约9分钟

4月22日,中国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圆桌会议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隆重举行。会议将传播和分享国际合作理事会提出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成果,并交流国际社会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次会议上,香港的廖秀冬女士脱颖而出,因为她去年被评为年度绿色人物。她作为BOCOG高级环境顾问就北京绿色奥运发表了演讲。令她惊讶的是,她在演讲中介绍的案例——国家游泳中心游泳池和座位区热量回收和利用的想法获得了“双赢奖”。

原来,在最引人注目的奥运场馆“水立方”,室内游泳池应该在夏天加热,否则水温达不到,运动员会感到很冷。这样,坐在上面的观众会再次感到热。因此,当时设计时,设计师考虑了如何从观众区回收热量并加热游泳池。现在,这个想法是通过热泵系统实现的,它使游泳池的观众感到舒适,并且不消耗太多的电。

事实上,这只是奥运场馆建设中许多双赢案例中的一个,因为绿色理念,或“沧海一粟”。自2001年中国提交了一份厚厚的申奥报告以来,绿色奥运已经成为我们的三大主题之一。作为当时申奥委员会环境保护的主要发言人,廖秀冬(Sarah廖秀冬)知道这样一个主题非常重要,它帮助中国赢得了申奥。从那以后,中国开始了履行承诺的漫长旅程。现在,七年过去了。绿色奥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最初的承诺都实现了吗?

奥林匹克中心区:

环保案例“世博”

如果有人有幸听到奥组委工程与环境部副部长、国家体育馆副主任于谈论绿色奥运,特别是在奥运场馆实施环保理念,那他一定上过环保课。从雨水利用到太阳能光伏发电,从光管系统工程到生态水系统和中水利用,从高效节能灯到节水厕所,从新能源利用到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管理,从国家体育馆到奥运村……都有理论和实践。奥运场馆,尤其是奥运中心区,总面积约11: 00平方公里,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环保案例“世博”,到处都是引人注目的环保案例。

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一个伟大的环保工程是收集和利用中心区的雨水。目前,该地区雨水利用系统占地97公顷。根据设计,未来可收集80%的降雨,其中32万立方米的降雨可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源,9万立方米可补充地表水,5万立方米可灌溉植被。

地下车库也采用了自然光导管技术。目前,中心区地下车库屋顶安装了19套导光管,是目前国内最大、最深的导光管。白天,车库完全被自然光照亮,19套导光管全年可节电19,232度。

在生态水系和中水利用工程中,雨水收集利用后,将处理后的雨水加入到自然水系中,通过补充,每年可减少9万吨水的使用。同时,通过一定的生态系统对水系统进行处理,使水系统保持在三类水体的高水质标准。同时,自然水景系统的维护成本降低,因此每年节水维护费用约为50万元。

位于中心区北端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立了一些环保示范项目,是一个综合环保公园,有很多专家的想法。

体现智慧和创造力的是一个大家都看不到的项目——埋在国家体育馆下的首钢钢渣。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2005年,北京市政协提出了一项提案,希望尽快处理首钢丢弃的造成北京卢沟桥附近污染的钢渣。一次偶然的机会,主办方北京汽车技术研究院的肖亚萍教授来到与余畅谈此事。学习土木工程的俞部长记得这件事。后来,在讨论国家体育场的“抗浮”问题时,于小轩向工程党提出了这个建议。通过对钢渣的计算和非放射性检测,发现钢渣的使用更加经济和安全。这样,一方面,废物得到了利用,另一方面,北京西部的污染减少了。

许多人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小青蛙的故事印象深刻。悉尼人在奥林匹克中心建了一条十多公里长的路,路的下面有一条生物通道,这样一边的林蛙可以通过通道从另一边进食、饮水和繁殖。青蛙是当地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既然青蛙已经长大了,澳大利亚在它旁边建了一个展厅。正是这样一个小细节成为了一个很好的环保模式。“事实上,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好故事。我们必须用好的方法来讲述好的故事。”廖秀冬女士说。

据介绍,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共有625个项目,其中绿色奥运358个,部分项目与科技奥运重叠。在350多项中,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121项,新能源利用69项,节能168项。

我们实现了最初的承诺

当北京申办奥运会时,它做出了许多改善环境的承诺。于表示,这些承诺都是非常具体的目标,都是经过各部门认真核算后做出的。

曾在申奥委员会工作的俞·和申奥“军事顾问”廖秀冬都认为,经过七年的不断努力,北京在改善环境方面的重大承诺已经全部兑现,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在空气污染问题上,首先是改善能源结构,用相对清洁的能源取代煤炭。“当时提出,到2008年,北京的天然气用量将达到50亿立方米,2000年达到7亿立方米,2006年达到38亿立方米,去年达到47亿立方米,今年肯定会超过50亿立方米。”于小玉说:“当时,我们承诺到2007年实施第二阶段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事实上,我们在2005年实施了第二阶段,到今年3月,我们已经实施了第四阶段。”

北京的绿色覆盖率承诺从2000年的43%增加到2008年的50%,2005年达到50%,2006年达到51%,2007年达到51.6%。到2008年,北京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预计达到268万吨/日,2000年处理率为108万吨/日,2007年处理率为290万吨/日,2007年处理率为92%,处理后的水有50%得到了回用。北京市垃圾处理率从2000年的50%提高到2008年的98%,分类回收达到50%,资源利用达到30%。

“因此,当时我们申办奥运会所承诺的北京的主要指标都已经实现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综合指标。从2000年到2007年,北京的环境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到2006年将达到1200亿元。这是绿色奥运最大的工作量、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余对说道。

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评价是:“北京奥运会是第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众所周知,北京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工业污染严重,城市扩张迅速。这里的环境问题比其他举办奥运会的城市要多,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奥运会筹备的机会,促进城市发展,改善环境。余小轩说,《奥林匹克宪章》提到“提倡对环境负责的态度”,我们做到了。

绿色奥运留下的遗产

中国申奥成功后,廖秀冬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直至2007年。2007年卸任后,她开始更加关注绿色奥运项目。她说,她经常在电话中与余谈论一些具体问题。

她高度评价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奥运筹备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工艺设计、建筑、装饰、营销、餐饮、采购、物流、住宿、办公、交通、宣传和重大活动。换句话说,无论奥运会要做什么活动,都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环境管理体系应作为整个奥运会的指导原则,并应采用iso14000环境保护标准。她说,如果奥运设施要在未来继续使用,它们需要不断更新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不是让它们消失。此外,应对所有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以便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有必要监测我们的活动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另外,在廖秀冬看来,奥运会是一个“催化剂”。北京奥运会有政策、资金和公众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自愿改变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奥运会为环保技术和产品在实验室阶段的展示和应用提供了机会。

北京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传小组的李晓平告诉《科学时报》,仅在2007年,整个小组就发表了350次演讲,不管在哪里,也不管是什么人群,他们都被邀请了。宣传小组的成员分享他们的演讲并交流他们的需求。今年宣传小组的重要任务是宣传绿色奥运的好想法和好做法。

“绿色奥运的另一个核心内涵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和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于小玉说:“在奥运会期间,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志愿者和观众不要开私家车。有了工作许可证和车票,他们可以免费乘坐地铁和公交车。这是一个很好的环保理念。在向社会宣传之后,更多的公民可以参与。”

“事实上,奥运会在环境保护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发挥了主导作用。例如,该州现在要求使用6l厕所。事实上,我们在2002年就提出了这个想法,并在奥运会场馆中使用了它。”余对说道。

“当我们申办奥运会时,我们说过奥运会应该给北京、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遗产,以及丰富的环境遗产。”余对说道。环境遗产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北京环境的不断改善;二是绿色奥运示范工程;三是公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四是特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环境管理机制。

罗格:中国为未来的奥运会树立了榜样

去年10月24日,罗格来到北京参加第七届世界环境与体育大会。开幕式前,罗格和北京市领导参观了组委会组织的大型绿色奥运展览,面积800多平方米,内容包括北京环境的改善、组委会的工作等。负责解释这项工作的余小轩亲自听到罗格说:中国为未来的奥运会树立了一个榜样。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廖秀冬介绍说,联合国环境保护署署长曾指出,奥运会为北京清洁自身环境提供了巨大动力。中国的其他城市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但是从北京的例子来看,我们应该被鼓励去证明它能解决问题。

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希望每个人都能向北京学习,北京已经展示了它在可持续条件下发展的能力和愿望。

廖秀冬表示,在我们申请的材料中,我们承诺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一个中央展厅,展示我们为举办绿色奥运所做的一切努力,让子孙后代了解我们的成就,以及我们的做法如何在北京乃至全国发挥了积极和巨大的作用。

标题:绿色奥运:多少遗产可以继承?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9388.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