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水救中国?
本篇文章1514字,读完约4分钟
据台湾《中国时报》7月28日报道,去年年底,中国大陆出版了一本名为《西藏节水中国》的好书,主张将雅鲁藏布江、怒江等五河一河的丰富水源引入新疆、内蒙古、甘肃等西北地区,彻底解决大陆北部几千年来的缺水问题。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寓言,而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从去年8月到今年6月,这本书的原作者郭凯与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官员讨论了11次。目前,中央领导可以说是一只手,整个事件(西线工程)已经惊动了中南海的最高管理层。
《南方周末》昨日以引人注目的整版篇幅介绍了中央政府关注的前因后果。这本书是由原二炮政治部主任李凌经过17年的追寻而写的。最初的创造者是73岁的民间水利科学家郭凯。他早年在田里打过仗,文革期间被关在牛棚里。他在牛棚垃圾堆里偶然发现了著名地质学家翁·文浩的《中国地理》英文版,其中提到了西藏水系的“三大弯曲”理论。这使1949年前曾在清华大学修过水利专业的郭凯突然想:“你能不能引进雅鲁藏布江,跨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通过阿坝流域进入黄河,解决整个西北和华北的缺水问题?”
文化大革命恢复后,郭凯开始向水利部咨询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他自费走访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视察了供水系统,不断修正他最初的想法,并带来了许多有着相似抱负的人来参加竞选。令人惊讶的是,郭凯用他的行动和毅力感动了118名将军,其中包括16名将军和17名中尉。杨成武、杨德志、肖克等著名老战士都表示赞同。当然,老兵们的支持与他们在陕北饱受缺水之苦的深刻经历不无关系,于是把这种情结融入了“藏北调水”。
前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将军十年前就支持过“西线工程”。他花了一个星期读完了整本书,说:“写得太好了,我已经送给一些领导同志了。”不仅是刘振华,还有韩守文,他曾经是邓小平的机要秘书和几个将军,通过关系向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推荐《西藏水救中国》,结果发现对方说他们很久以前就知道这本书,现在中央领导有一本。据说第一批印刷的10000本书是由中央部委购买的。
郭凯认为,启动“大西线工程”的时机和条件越来越成熟,包括23万铁路士兵在内。青藏铁路建成后,他们可以立即转向延长线,修复青藏铁路至马硕海滩——大西线的起点,为大西线铺平道路。去年8月中旬,中央政策研究室的负责人告诉郭凯,他们已经向中央领导汇报了整个情况,并被要求“认真论证”。
“西线工程”上马之际,由钱、张光斗院士主持的中国工程院动员43名院士和近300名院外专家,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21世纪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指出“西线工程”方案存在两大误区:
误解1、南水北调“西线”试图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实际上“西线”只是向黄河调水,以大柳树为调节水库,没有向内河调水的具体设想。对于内陆河流,它们只能依靠当地的水资源,包括当地的调水工程。
对于黄土高原来说,并不是没有水,而是没有用水的能力(很多土地都在高坡上,水是用水泵从河里抽出来的,所以抽水费用很高,很多当地农民负担不起这样的水)。因此,这位院士提出:“这是一个加强对黄河源区保护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再指挥破坏。”
神话2:试图把塞北变成江南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实上,西北干旱半干旱,江南湿润,各有各的生态环境,“自然法则不可违”。由于报告对输水线路的意见很快被反映到决策层,因此“西线工程”暂时没有被列入决策议程。一些关键问题仍需澄清和解决。
显然,关于“西部大开发”方案的讨论仍处于论证和对抗阶段。去年夏天,在香山科学会议的讨论中,与会者达成了初步共识,即“西线工程”需要国家力量来组织严格的调查和论证。专家们还要求国务院牵头,各部委联合召集多方专家,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对西线调水决策进行深入的初步研究,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标题:西藏之水救中国?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51223.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广东污水处理厂监管办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