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4-21 20:15:18阅读:

本篇文章3792字,读完约9分钟

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钢铁、电力、水泥、电解铝等重工业投资规模大,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环境压力持续加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 结合宏观调控,环境执法不断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遏制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快速增长的趋势 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82.4亿吨,比上年增长4.9%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8%,比上年增长4.1%;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61.3亿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54.2%,比上年增长5.5%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9.2万吨,比上年增长0.4%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50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8.1%,比上年下降0.4%;城市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29.5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1.9%,比上年增长0.9%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3万吨,比上年增长2.5%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为42.2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31.7%,比上年增长4.5%;国内氨氮排放量为90.8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68.3%,比上年增长1.7% 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率和工业水回用率分别为90.7%和74.2%,比上年分别提高1.5%和1.7% 2004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54.9万吨,比上年增长4.5%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91.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3.9%,比上年增长5.6%;国内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63.5万吨,占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16.1%,比上年下降1.0% 烟尘排放量1095万吨,比上年增长4.4%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886.5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81.0%,比上年增长4.8%;生活烟尘排放量208.5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19.0%,比上年增长3.0% 工业粉尘排放量904.8万吨,比上年下降11.4% 工业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78.6%和59.4%,比上年分别增长3.2%和0.1% 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量为12.0亿吨,比上年增长1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5.7%,比上年增长0.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792万吨,比上年下降7.7% 2004年,中国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1441起,直接经济损失36365.7万元 全年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0,079件 截至2004年底,中国已建成528个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包括166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79个环境优美的乡镇 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194个,总面积14822.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8%,比上年增长0.4% 200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9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308.1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其中废水处理投资105.6亿元,废气处理投资14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8%和55.0%;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460.5亿元,比上年增长38.1%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40亿元,比上年增长6.3% 环境管理得到加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六项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建设项目“三同时”实施合格率为95.7%,略低于上年 限期完成治理工程投资1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关停并转重污染企业比上年增长16.1% 环保社会关怀和监督力度加大,环保系统收到群众来信59.6万封,比上年增长13.3% 1.废水排放和处理。废水排放总量(1亿吨)482.4,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1.1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61.3 2。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1339.2,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09.7城市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29.5 3。总氨氮排放量(万吨)133.0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42.2城市生活氨氮排放量90.8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0.7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4.26。城市污水处理率(%) 45.6,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32.3 2。废气排放和处理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2000.00000000006中等: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91.4国内二氧化硫排放量363.5 2。总烟尘排放量(10,000吨)1095.0,包括:工业烟尘排放量886.5家庭烟尘排放量208.5 3。工业粉尘排放量(10,000吨)904.8 4。工业燃料燃烧so2排放达标率(%) 78.6 5。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59.4三。工业固体废物1。工业固体废物产量(万吨)120030.0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万吨)67,795.9 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55.7 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万吨)26011.9 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1792.0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573.3四。环境污染控制投资。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亿元)1908.6,其中: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308.1“三同时”建设环保项目投资460.5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40.0 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40五、工业污染治理1。当年建设污染治理项目数(12944) 2个。当年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亿元)308.1:废水处理105.6废气处理142.8固体废物处理22.6噪音处理1.3其他处理35.8 6。自然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数量为2194个,其中:国家级226个,省级733个,市级396个,县级83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万公顷)为14822.6 3。自然保护区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为14.8 4。珍稀濒危动物的繁殖地数量为313 5个。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数(6)。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数量。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66个。环境优美的乡镇数量命名为79 7个。环境管理(1)环境法律体系1。环境保护部门当年制定的规章数。当年颁布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数量。当年颁布的环境章(件)数58 4。当年实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从)80079件5件。当年受理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数(从)271件6件。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数(从)616 7件。当年发生的环境行政赔偿案件数(从)17 8起。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数(从)2 (2)单位数(10,000) 73.3 2。排污费总额(1亿元)94.2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同年建设项目数(323,264) 2。已完成向环境保护部申报程序的项目数(320,997)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率(%) 99.3 (4)“三同时,项目数(79456) 2。“三同时”项目实际数(78907) 3。“三同时”合格项目数(76038) 4个。“三同时”实施合格率(%) 95.7 5。“三同时”项目总投资(亿元)11802.1其中:环保项目(项)22649项。2.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1亿元)为146.4。3.关闭和转移的企业数量为13,348家。(6)城市环境治理1。防烟区数量(1/平方公里)3693/36738.4 2。环境噪声达标区(1/平方公里)3534。环境科学与技术。当年建立的科研项目数量为2993 2个。当年获得科技奖励的有98个,其中:国家一级4个省(部),二级6个省(部),三级29个省(部),59 3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当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标准数(项)7累计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标准数(项)53 4环境标准数(项)16 (8)信访1。今年的信件(印章)总数是595,852 2。该年处理的信件(印章)数量为574,293 3。今年来访批次(批)数为86,414 4。当年处理的访问批次(批次)数量为70,735。CPPC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环境保护议案12532件6件12391件(九)污染损害事故1件。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数(次)1441,包括:水污染753空气污染569海洋污染11固体废物污染47噪音和振动危害36其他25 2。污染损害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36365.7八、环境保护体系能力建设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量为11555个,其中:国家级32个,省级340个,地级1998年县级7576个,乡镇1609个。各级环境监测站的数量为228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9个,地级399个,县级1850个。各级环境监测机构有28个。00包括:国家级1个,省级32个,地级403个,县级2363 4个。各级环境研究所26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9个,地级234 5个。各级环保系统实际数量160246个,其中:国家级1653个,省级10286个,地级41517个,县级10203个。4乡镇4756 6。各级环境监测人员为45849人,其中:国家级100人,省级2770人,地级15934人,县级27045人。各级环境监测机构数量为47189个,其中:国家级36个,省级633个,地级8164个,县级38356个。 (国家环保总局网站)

标题: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53209.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