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用国际资本打造水旗舰
本篇文章8287字,读完约21分钟
北港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港水务”)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HK00371),也是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北京控股有限公司(HK00392)的旗舰水务公司。2008年北港水务在香港上市时,水处理规模不足100万吨/日,营业收入不足4亿港元,净利润不足5000万港元,总资产不足50亿港元,市值不足22亿港元。在过去的五年里,截至2013年底,北港水务的水处理规模已超过2000万吨/日,运营收入接近65亿港元,净利润超过11亿港元。总资产已达450亿港元,市值超过500亿港元。截至目前,北控水务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葡萄牙、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拥有300多个水务项目,实现了中国水市场向国外的战略布局。为什么北水控制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呈现出迅猛的增长?为什么它们会受到这么多国际金融机构的青睐?他们是如何在国内外的水市场上打转的?为此,《国际金融》记者采访了北港水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周敏先生。
北方治水重组的难忘过去
让我们从历史开始。笔者从以往媒体报道中了解到,1997年5月29日,北京八大优质资产组建的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控股)在香港上市。它成为北京企业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成功模式之一,为首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融资渠道。不会太久。1999年,北京控股的利润水平下降,而其母公司京泰集团背负着数十亿港元的债务,账面上只有100万美元。北京控股面临破产的威胁。北京市政府决策层任命时任市长助理、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易锡群为京泰集团副董事长、北京控股董事会副董事长。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在京泰集团债务危机和香港投资者认定北京控股公司为“红筹股”的情况下,易锡群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资产重组,最终实现了北京控股公司由多元化向公用事业转型。母公司京泰集团(Beijing-Thailand Group)也从一家负债逾30亿港元的企业,转变为一家零负债、净资产近20亿港元的企业。2003年,易锡群看中了“北京燃气”的发展潜力,向当时的新任市长王岐山建议将这两家企业合并重组。2005年1月8日,由京泰实业和北京燃气集团联合重组组建的北京控股集团成为北京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总资产近370亿元。此时,易锡群还被任命为北京控股集团董事长、北京控股集团董事长及其母公司京泰集团董事长。
此时,与北京燃气集团的联合重组已初步将北京控股转变为以城市能源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公用事业公司。其战略目标也明确定位于“北京市政府从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运营管理的龙头企业和海外资本市场投融资平台”。2007年,北京控股开始考虑发展北京控股的水务部门,但他们的水务资产太小,只有一个水源厂。因此,北京控股董事会决定收购一家具有市场运营能力和良好经营状况的民营水务公司,并与北京控股的水务资产一起进入壳资源市场。此时,一家名为中科环保集团(以下简称“中科”)的水务公司进入了北京控股公司的视野。
据周敏先生回忆,当时他和现任总裁胡小勇都是中交集团的股东和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他们于2000年进入水务行业,在浙江、山东和四川拥有13家污水处理厂,水处理规模为100万吨/日,在与北京控股成立合资企业之前,就具备了水处理技术的优势。对北京控股来说,技术、管理团队的能力和100万吨水的现成资产是最重要的。对于中化集团来说,如果是与北京控股的合资企业,北京控股雄厚的财务实力将使该公司能够将在水市场的业务拓展到快车道。毫无疑问,这种互补优势可以使合资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当然,这也是双方就合资和上市达成共识的基础。北京控股注资8亿港元,接管了中化集团的股东资产、水资源资产和管理团队,成立了中化水务。北京控股持有44%的股份,中化集团十几个股东持有43%的股份。2008年,北控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在过去几年里,前中国国家科技集团公司在北港水控制有限公司的其他股东的剩余股份一直很少。我和胡小勇一直持有公司的股份,因为我们一直在北港水控有限公司做管理工作,我们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周敏这么说。
在北京控制的数百家企业中,北港水利应该说是一家非常特殊的企业。其特点不仅是在重组之初,在股权结构的配置上,民营企业的股份仅略少于国有企业,更重要的是,北方水控公司的管理团队不是从母公司北京控股公司派出的,而是由中国科技集团公司的管理团队管理,从市场中招聘。周敏告诉《国际金融》杂志的记者:“当时的董事会主席易锡群对我们说:‘北控水将使用你们的管理,所有的团队将由你们自己在市场上找到。”后来,北京控股派人去担任北京市水利局副局长。与其他由北京控股的国有企业相比,北港自来水公司的管理非常特殊。一是管理职位没有行政级别。二是管理团队享有北京控股的特别授权:主营业务范围内的投资项目由我们的管理团队决定,无需上报北京控股审批。”
正式完成重组,混合所有制能否继续,股东利益能否最大化,是两个不可比较的问题。前者比后者容易。“我记得第一次战略研讨会是在北水控制建立之后举行的。由于这是国有公司第一次与我们的私营企业合作,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北京各控股部门的领导都到齐了,易锡群也去了。会议持续了两天。每个人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现场气氛有些紧张。会议结束时,易锡群做了发言。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中信金控的管理团队在这家公司进行了大量投资。他们肯定会更关心企业的发展,我们已经限制他们两年不卖股票了。但我们必须给予他们参与市场导向机制的权利,并授权他们的主要业务,只要他们专注于从事水。”周敏回忆道。
易Xi群的战略思想为北水北调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政策基调。他把北水管理局的管理权移交给了私人企业家。这并不是说在那些日子里,它仍然是罕见的。在这个问题上,易锡群,当时北京的最高控制者,冒了所有的风险独立做出了这个决定。他曾经对媒体说:“有时候一个决定并不困难,不能和别人讨论,只能自己做,必须承担决定的所有后果。这是最大的困难。通常国有企业的老板不愿意独立面对这种困难。他会犹豫不决,最终可能会忘记。”结果如何?上市后,北港水控公司的股票市值在一年内增长了几倍。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北方水资源控制公司的股票市值从230亿英镑增加到400多亿英镑。母公司900亿英镑市值的近一半由北京持有。
周敏动情地说:“易Xi群是一个很有远见的领导人。由张红海主席领导的我们的管理团队也非常成功地实现了今天的北水控制的规模”。
如果公司在重组之初没有实行混合所有制,如果北京控股没有赋予管理团队如此大的权力,如果最初的决定没有完全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上市公司,公司今天会有如此出色的业绩吗?国有资产能获得如此迅猛的升值吗?我认为这一定是不可能的!
笔者想以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控股”)为例来说明:上海控股有限公司是由上海SASAC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是由北京SASAC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而北港水务只是由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根据目前的数据,上海实业的市值为200亿,北港水务的市值超过400亿,北京控股的市值为900亿。北京控股的北港水务的市值是上海实业的两倍!北京控股的市值是上海实业的四倍。有人说上海控股公司应该向北京控股公司和北京自来水公司学习。但事实上,他们无法学习,因为他们没有遇到北京控股和北港水务最初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自然,不可能推出一个由最后一名任命的企业指挥官,敢于承担独立决策的所有风险。当然,在市场井喷发生之前,不可能率先建立这样一个大胆而有远见的混合所有制顶层设计,也不可能抢先包围这片土地。
没有必要假设历史,但在今天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情况下,北方水务局的经验值得所有国有企业借鉴。
不禁要读一本关于北水控制的购买力平价模型的特别的书
北港水务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由一家国有香港上市公司和一家私营水务公司共同拥有。这种基因组合使其自然接近公私伙伴关系模式。PPP模式通常需要社会资本来承担大部分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并通过“用户付费”和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监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价格和质量,以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
水务是各种公共事业中较早使用公私伙伴关系模式的领域之一,而北水控制是这一领域的成功实践者。
早在2002年,北水北调的前身中科城收购绵阳市污水净化公司并获得绵阳市塔子坝污水处理厂一期的TOT特许权时,就采用了国际金融机构大力推荐的这种公私合作模式,并同意该公司在未来30年内向政府收取污水处理费。
自北港水资源重组成立以来,一直沿用这种PPP模式。凭借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和环保设施运营的甲级资质,以及在核心技术、技术研发、战略联盟、项目管理和融资渠道等方面的多重优势,先后在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马来西亚、印尼、葡萄牙、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采用了DBOO、BOT、TOT等方式。我们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了301个水项目,计划水处理能力超过2000万吨/日,服务人口超过8000万。我们在整个水产业链的投资、建设、技术、运营和管理方面积累了经验,包括污水处理厂、供水厂、再生水厂、海水淡化、水源(包括水库)等。我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生产商,运营成本最低,回报率最高。
经过十几年的成熟运作和PPP模式的经验积累,北水北调在资金、管理、技术和品牌等方面具有行业内的巨大优势。
多年来,北港水务始终强调内部技能的修复、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并将其视为公私合作模式下保持公私合作的基本环节和公私合作模式有效运行的灵魂。
根据北港水资源2013年年报,本集团于2013年来自水处理服务及水环境处理及建筑服务的总收入为64.065亿港元。其中水处理服务的总营运收入达25.246亿港元,占总营运收入的39%。综合治理项目和BOT合同项下建设的水厂营业收入达到37.643亿港元,占总营业收入的59%。水环境处理技术服务的营业收入为1.176亿港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但毛利率最高,达85%。与2012年相比,2013年水处理服务和水环境处理及建筑服务营业收入增长72%。于二零一四年上半年,本集团的总营运收入为38.15507亿港元。其水处理服务总营业收入为19.31479亿港元。根据建造、营运及移交合约,综合处理项目及水厂的建造服务的营运收入为17.8205亿港元。水环境治理技术服务营业收入1.01723亿港元。
周敏向《国际金融》记者介绍了北港水务的盈利模式:“第一个盈利模式是我们通过BOT和TOT模式投资污水、中水处理服务、供水服务等项目,获得30年的水处理特许经营权,并收取水处理服务费。第二种盈利模式是针对那些没有特许经营权或无法通过此类服务收回投资的水环境治理和建设服务项目,如改善整体流域环境、水环境、恢复水环境的生态服务和水环境治理技术服务。采用BT模式,投资完成后,地方政府将以BT的形式回购投资。”
在北港水务公司众多的PPP模式水项目中,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5万吨/日海水淡化厂项目尤其值得一提。“这个5万吨海水工程的投入成本是每吨水5块多,而当地政府在此基础上对海水淡化的补贴是1块2块,所以这个工程可以在保证每吨水5.99元的前提下进行。供水实际运行后,当地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补贴的压力,从我们的北方水控公司回购了40%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持有70%的股份,而我们的北方水控公司将其股份减至30%。”周敏说。
当《国际金融》记者问及为何北港水资源仍持有这个规模小、无利可图的海水淡化项目的股份时,周敏的回答是:“虽然这个海水淡化厂的供水量很小,但为了在北京开展海水淡化项目,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必须运营它。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曹妃甸北京百万吨海水工程的初步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未来,我们将投资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厂。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看,向北京供应淡化海水的成本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考虑到北京水资源的重要战略,我们在这个海水淡化项目上的投资非常有价值。”
以业绩赢得国际银团贷款,争夺海外项目
2014年10月9日,亚洲开发银行与ANZ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三菱UFJ银行、菲律宾岛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荷兰合作银行、华侨永恒银行、国家银行、蓝天亚太金融有限公司、印度国家银行、彰化银行、外汇银行亚洲金融有限公司、新韩国亚洲金融有限公司、合作国库商业银行等13家银行签署创业协议,共同支持中国高标准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的推广。结果,北港水务获得了2.88亿美元的乙类银团贷款,与同期市场水平相比,利率相对较低。加上2013年11月亚行提供的1.2亿美元A类贷款,该行共筹集了4.08亿美元。
根据协议,所有资金将投资于中国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的收购、合并、建设、升级和维护,使中国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达到最高国家标准。该基金支持了69个BOT和TOT项目的投资、建设、升级和运营,覆盖全国8个省的42个地区,污水、再生水和自来水的处理能力约为220万吨/日。处理后的污水可满足中水的水质要求,也可用于工业冷却、城市环境等可再生用途。
亚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极低的利率向BCW提供了两笔巨额贷款,这是因为他们在为期九个月的尽职调查中对BCW的商业模式、环保成就以及运营和管理能力给予了高度认可。正如亚行东亚私人部门基础设施融资主管木村寿祥告诉记者的那样:“我们注意到,中国的发展、技术和市场都在不断变化。在许多可能发展公私伙伴关系的领域,我们选择能够挑战现有概念、改变行业现状并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项目。通过公私伙伴关系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正是我们希望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公私伙伴关系发展来实现的。我们选择资助的项目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能够有效满足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与BCW合作,因为作为一家前瞻性企业,BCW可以着眼未来,为亚洲提供污水回收等创新和迫切需要的解决方案。”
周敏告诉国际金融的记者,亚行已经对北港水务及其投资项目进行了近一年的尽职调查。调查非常仔细和认真,这让他们感到非常难过,但最终的结果也让他们感到自豪。亚洲开发银行的50多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该项目的贷款。不仅如此,亚行还基于合作期间建立的信任和积极的市场反馈,暂时提高了对北港供水公司的信贷额度,并表示愿意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与北港供水公司进一步深入合作。
亚行基础设施投资贷款的最终目标是让公众享受更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将企业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然而,商业银行遵循商业原则,贷款必须偿还,因此利润是他们选择企业项目的首要标准。那么,这13家国际商业银行为什么要把资金借给北京水务局呢?周敏回答:“13家商业银行主要关注北港水务的可持续盈利能力、现金流和运营。我们公司自2008年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对我们的财务报表、工作情况和盈利模式进行了全面评估。除了我们对社会的贡献,我们的盈利模式和收入也是他们所能接受的。”
周敏还告诉《国际金融》记者,4.08亿美元的贷款在进入中国并在中国获得相应的配套项目贷款后,也能起到放大作用。换句话说,贷款规模可以增加两到三倍,从而将生产能力扩大到450万到500万吨。这是其中之一。第二,由于该基金没有具体说明投资哪个项目,只要是投资污水和再生水,就可以使用。这种相对灵活的资金使用规定有助于项目招标。第三,在亚行和国际银团贷款的支持下,资本市场上的许多基金都对北港水务的股票有信心。这为北港水务在国际水务行业的品牌认知度又增加了一分。
自今年年初以来,北控水一直在海外市场不断努力:
2014年5月6日,北京控股集团与台湾立基建设成功签署合作协议,京泰发展和北港水控分别收购台湾立基建设子公司河静企业有限公司25%和5%的股权。河静企业下属的山林水环境工程公司拥有优秀的水资源和环境工程处理技术(如污水处理、废水处理、下水道系统、海水淡化等)。)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这是北康水务参与收购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拥有130多家水公司和28个研发中心,被公认为世界领先的水资源中心。2014年6月1日,北控水务以北控水务国际有限公司的名义在这里设立了国际业务总部。作为中国大陆以外海外水务市场的整体平台,BCW国际预计未来其潜在海外投资将达到20亿新元。北控水务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胡小勇在新加坡国际水务周(SIWW)第一天举行的外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长期战略之一是通过国际发展和业务拓展,增加北控水务在发展中的国际水务行业中的市场份额。我们的全球扩张计划基于我们在中国水市场已经确立的“领导者”地位。然而,当我们关注中国以外的水工业技术和处理方案时,新加坡自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因为它在水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新加坡政府也给予了支持。因此,我们决定在新加坡设立我们的国际总部。”
三个月后,9月18日,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正式宣布,由北京水务国际有限公司和新加坡联合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联合水务有限公司组成的北京水务集团-UEN财团,是新加坡樟宜市第二淡水厂DBOO项目的最佳中标者。昌邑第二新生水厂日产水量为22.8万吨,第一年综合水价为NIS 0.276元/吨。自预计商业运营日(预计2016年)起,特许经营期为25年。本项目将采用微滤加反渗透双膜技术。最后,新加坡樟宜废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经紫外线消毒处理后成为新水,并输送至新加坡新生水管网系统。参与竞标的还有新加坡的Hyflux,一家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水务公司,市值超过10亿新西兰元。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水工业企业和亚洲领先的水和流体加工公司。
北控水务和新加坡一家老牌水务公司凯发竞标并胜出,原因有四。首先,北控水务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从诞生到发展的十年间,PPP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掌声和赞誉。其市值超过400亿港元,比凯发的市值大得多。第二,虽然北水公司的技术和管理与开发公司相似,但水处理的投资成本略低于开发公司。第三,北水公司在融资方案设计上没有输给开发,目标项目直接选择新加坡银行融资。第四,国际金融机构对北港水资源做出了重要评价。2014年,北港水资源被评为“全球四大水资源”行业荣誉。北港水务在中国大陆、马来西亚、葡萄牙、印尼和中国台湾拥有、管理和运营的300多个水资源项目,以及每年两次在新加坡举行的北港水务路演,都为北港水务国际品牌的推广增添了亮点。
周敏说:“我们是一家专门从事水的公司。我们每年都会增加一些国际项目,这是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希望在五到十年内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最后一句废话
就在《国际金融》记者完成这篇文章的同时,北水控制集团新的五年战略规划也凸显出来。周敏告诉记者:“北港水务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将集团在污水处理和自来水供应方面的国内市场份额从4%提高到10%,市值达到1000亿港元,拥有800多家水厂,日水处理规模达到4000万吨,进入全球水务行业前10名,成为行业和资本市场上有影响力和领先地位的专业综合水环境服务提供商,实现股东回报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北港水务将继续加强资本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快速有效地扩大投资。同时,积极增强技术竞争力,实现投资和科技驱动的双向发展。在管理方面,完成从主动干预控制模式向战略控制模式的转变,构建战略控制体系,优化授权,提高内部市场资源、金融资源、管理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效率,创造管理优势,实现北水北调发展速度和行业地位的持续提升。在社会目标方面,要努力形成良好的产业效应,为区域创造更多的产值、税收和就业需求,提高当地环境保护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采访记录及资料整理田璐、李)
附:北水控制荣誉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港水利获得了“中国新水利企业”、“中国著名水利企业”等荣誉称号。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北港水资源连续四年荣登“中国十大水资源企业”榜首。在2014年于法国巴黎举行的全球水资源峰会论坛上,北港水资源凭借其2013年在中国水资源市场的优异表现和在国际市场的重大突破,“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入选“全球四大水资源企业”的中国水资源企业。在最近于2014年5月29日对恒生指数的调整中,该指数被纳入恒生Mainland China 100指数,这使得北水控制首次被纳入该指数。
标题:周敏:用国际资本打造水旗舰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a/qyzx/6596.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