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智慧水务建设的快与痛访谈录

智慧水务建设的快与痛访谈录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9-17 19:06:28阅读:

本篇文章2286字,读完约6分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已成为市场挖掘的热点,而与此同时,供水现状和水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却让智慧水务建设喜忧参半。

智慧水务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传感器技术、网络和移动系统与水务信息系统的结合,构建成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处置、智能控制和智能服务全方位的水务管理系统。然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不规范、产权隶属关系复杂、品牌和类型鱼龙混杂,能耗高、老化损坏、跑冒滴漏严重,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城镇二次供水,国家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有些是建设部门管,有些是卫生部门或者水利部门管,问题更加突出,安全隐患更多,投诉、扯皮现象此起彼伏,严重制约着智慧水务建设的进程。

关于智慧水务的今天和明天,专家、企业家和一线工作者分别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智慧水务的社会认知与实践

张俊杰: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方向。实现供水状态和水质安全24小时动态监控,促使自来水公司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已在全国许多地区形成共识,多年来悬而万方数据未决的老大难问题有望早日得到解决。

但现阶段智慧水务还只是个概念,与燃气、电力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些地方跟风搞政绩工程,也不知该建什么系统,建什么东西适用。投巨资建起来的系统只为了好看,因为数据分散缺少关联性或不匹配不兼容,利用率极低,功能只发挥到30—50%,甚至建起来就作废,成为摆设,自来水公司往往因此背上债务。还有的光重视“硬”的东西,忽视了软件,建设者不懂行,懂行的管不了。

范正义:有的地方乡镇没做到24小时供水,水质不达标,但对每年可节省5—10万能耗及3—5万人员费用的智慧水务系统似乎不感兴趣,不采纳。有的企业在投资智慧水务的过程中想一蹴而就,还有的企业仍在观望。

张可立:黄冈是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智慧水务建设资金全靠自筹,企业考虑投入产出比,只在有限的利润里挤出少部分用于技改,杯水车薪。自来水公司2004年开始建设生产调度系统,直到现在才部分投入运行。

汪怀斯:武汉市东西湖自来水公司借鉴先进经验,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自筹资金,依靠科技,先后建立了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scada供水调度系统、营业收费报装系统等服务管理系统,同时积极探索高层小区二次供水管理模式,强化管理,推行抄表到户,智慧水务系统基本建成。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09年以前的43%以上逐步下降到了2015年的9.5%,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

问题的症结与解决的办法

张俊杰:一样的企业,有的积极推进智慧水务并取得成效,有的等靠要,认为一时半会儿出不了政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思想观念的差距使然。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体制和管理问题。政府对自来水公司缺有效监管,法规和标准跟不上,操作性差,导致数据假的多,一个公司可能出现三个指标。全国平均漏损率25%,东三省有的地方达50—60%;四川地震受灾地区刚铺设的新管道,漏损率仍高达30%以上。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华明九:其实谁管关系不大,各种体制均可接受,关键是要专业人做专业事!制度法规要健全。2015年,为解决城镇居民二次供水存在的突出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形成权责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新格局,解决好供水水质安全问题,更好地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文件里并没有规定必须谁主管、谁运营。

张晓健:当前的城市供水体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应该是由政府主导的专业化运营的供水体制和产业政策。首先是政府主导,第二要专业化经营,它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第三我们的产业经营模式。目前产业经营模式是画地为牢,极不利于智慧水务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步。但在上海,周围区县的小自来水厂都关掉了,实现了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这是有参考价值的。

刘建:供水法规的滞后和缺失,延缓了智慧水务的进程,虽然各地也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和工程技术规程等,但操作性不强。当前,从水源水到用户龙头水的管理已是供水企业面临的责任和发展趋势,也就是自来水公司统建统管。没有统一的管理,就容易导致信息系统分散,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准确,利用率低,智慧水务也就无从谈起。

政府要作统一规划综合管理,同医疗改革一样。建设智慧水务与技术设备有莫大的关系,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研制可大幅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保证供水安全的成套供水设备,研制具有水质保障功能、模块化的二次供水集成设备及与之配套的水质与系统检测监控和预警等控制系统,并不断升级。

范正义:赞同刘建先生的观点。武汉邦信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十余年潜心研究和科技攻关,成功地设计并打造出了一整套智慧水务系统解决方案,分为软件和硬件两大系统,其中的核心部分——bx型智能叠压节能供水设备被住建部专家评审组评定为“技术领先,填补国内空白”,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列为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真可谓应运而生。

张可立:企业希望对二次供水统建统管,但上面没有强制性政策,也没有关于安全节能等方面的硬性要求,企业可干可不干,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另一方面,政府要求企业自负盈亏,并承担社会责任,却不给企业自主权(比如定价),权利义务不对等。

汪怀斯:企业要有长远发展眼光和创新精神,在取得政府支持的前提下,主动作为,分类改造,逐步理顺体制,实行统建统管,向智慧管理和精细管理要效益。

关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标题:智慧水务建设的快与痛访谈录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3106.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