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环保数据造假七大“障眼法” 如何对数据造假说“不”

环保数据造假七大“障眼法” 如何对数据造假说“不”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9-17 19:08:29阅读:

本篇文章2011字,读完约5分钟

编者按:空的空气污染值总是影响人们的眼睛,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空空气成为生活用品的一部分。从期待温饱到期待环保,从寻求生存到寻求生态,人们越来越呼吁绿色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推进。特别是新《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使环境保护执法成长为一个“铁牙钢牙”。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诸如非法倾倒和虚假环境监测数据等慢性病长期没有得到治愈。一些企业受利益驱使,欺诈手段层出不穷;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在各种评估压力下,数据的行政干预频繁发生。伪造环境监测数据不仅会误导环境管理决策,延误环境治理时机,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损害,还会严重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普通人的实际感受与监测数据“合拍”,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打击伪造监测数据的同时,也在改革环境保护制度和机制,努力根除滋生欺诈的土壤。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来彻底根除环境数据的伪造。为此,记者从半月一次的会谈中深入基层进行采访和调查,发现的问题有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环境数据欺诈的七种“眼罩法”

环保研究小组半月讨论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决策的基础。但是,记者在中西部部分地区调查时了解到,一些地方和非法企业为了逃避监管,破坏了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干扰了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企业污染源数据问题频发,欺诈和失真现象时有发生。

一:偷梁换柱,企业篡改监测数据

据记者调查,企业篡改自动监控数据的情况并不少见。

今年1月初,四川省泸州市环境监测执法支队发现泸州天恒热电有限公司二氧化硫折算浓度为0。通过阅读历史数据和系统日志,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近年来多次修改了烟气在线监测设备的参数。

这不是一个案例。2016年,江西发现多起企业在线监测数据虚假案件,其中4起数据篡改案件。2016年7月,萍乡市环保局执法人员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中材萍乡水泥有限公司两条生产线窑尾分析仪测量的氮氧化物浓度数据与工业计算机显示的数据存在较大偏差。

“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篡改了工业计算机的氮氧化物操作范围的数据。执法人员恢复数据后,测得的氮氧化物浓度为522.52毫克/立方米,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萍乡市环保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调查,该公司多次通过遥控软件篡改监测数据。

第二:“阴阳帐”逃避监管,两个数据骗人

一是监控原始数据账户,二是虚假数据账户。在企业环境监测数据欺诈案件中,一些企业选择用“无中生有”的虚假数据账户欺骗环保部门。

2016年4月23日,环保部华东监管中心和江西省环保厅执法人员对赛德利(九江)纤维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不仅要求水质实验室技术人员根据日常废水实验室数据制作一套真实数据台账,还人为编制了一套虚假数据台账,以应对环保部门的检查。

事实上,拥有两个数据分类账的企业并不少见。多年前,四川省沱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水污染事故。记者发现,除了枯水期沱江水量减少的“自然灾害”外,还有企业环保设施出现故障、严重超标的“人为灾害”,后者是主要原因。该企业了解污染情况,但隐瞒了半个月,甚至在检查组面前提供了一套虚假数据,称其“达标排放”。

污染企业的环境安全部当时的负责人的话发人深省。他说:“长期以来,企业对污染的监测是‘两个账’,一是监测原始数据,反映真实情况,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另一种是分类数据,即向环境保护部显示的报告数据。”

第三:黑暗,切断污水,注入清水来摆脱它

据记者调查,为了应对检查,一些企业会提前切断污水,并增加管道将合格的水注入检查水箱,使数据符合标准。

山西省一家污染控制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执法人员进行检查之前,非法企业将拆除额外的管道,以使一切恢复正常。“从样品展示到仪器展示之间有大约40分钟到90分钟的时间差。执法人员通常不会长时间盯着这种工具,因此企业很容易逃脱惩罚。”

负责人表示,这种方法不太可能被曝光。即使企业中的观察时间足够长,并且仪器上有高污染峰,企业也可以用异常值来搪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继文表示,一些企业的环境监测数据是虚假的,一些基层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扮演“不明确”的角色。“检查前的问候经常发生,这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第四:为了得到好的数据,戴上监控探头的面罩

在空气体质量监测站周围洒水,禁止车辆通过监测点,并佩戴监测仪器“口罩”...为了使环境监测数据合格,一些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执法人员想尽办法想出各种荒诞的方法,企图瞒天过海。

有民间环保组织在石家庄、邢台、邯郸、郑州等地进行调研发现,这些地区在空气监测点附近使用雾炮车洒水喷淋。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日常主要监测二氧化硫、pm10、pm2.5等数据,洒水喷淋会造成数据失真。

标题:环保数据造假七大“障眼法” 如何对数据造假说“不”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310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