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关键词读懂环境保护税法
本篇文章1363字,读完约3分钟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作为中国第一部体现“绿色税收体系”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门税法,环境税法有哪些特点?当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回答了提问。
变“费”为“税”,实现税负转嫁
财政部税务总局局长王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在1979年建立了排污收费制度,并选择对空气、水、固体和噪声四类污染物征收排污费,对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门干预等。,从而影响系统的有效运行。”他说:“鉴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实行环境保护费改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在环境保护税法的制定和审查阶段,从费改税是否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一直是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经济法办公室副主任王表示,环境保护税法遵循排污费制度向环境保税制度平稳过渡的原则,主要体现了排污费的支付者是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根据现行污水收费项目、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设定环境保护税的税目、计税依据和计税标准。
她补充说,两个制度的其中一个主要分别是,环境保护税法增加了纳税人减排量的减税额,即如果纳税人排放的应纳税空气污染物或水污染物的浓度低于规定标准30%,环境保护税将减少75%。
转变部门联系系统需要时间
新通过的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生效。必须指出的是,与现有的一些税收相比,环境税是相对技术性的。为此,环境保护税法是明确的。费改税后,由税务部门征收,环保部门配合确定“企业申报、税收征收、环境监测、信息共享”的税收征管模式。这两个部门将在税务登记管理、税收依据确定、纳税申报信息比较和优惠管理方面进行合作。
在实际操作层面,完整的纳税流程包括纳税人自行申报、环保部门与税务机关共享涉税信息、税务机关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环保部门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将异常数据提交环保部门审核、税务机关根据审核意见调整纳税。
王说:“因为是新征收的税种,所以涉及面很广。收费和税收两种制度应该转变。确实有必要在政策、收集和管理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具体而言,筹备工作包括起草税法实施条例,细化具体政策和征管措施;地方政府决定的事项,包括确定具体适用税额和增加同一排放口的应税污染物数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法定程序确定并报批;做好税收征管准备工作,包括建立税收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调试税收信息系统,移交纳税人数据,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加大投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贯彻税收法定原则”要求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第一部单行税法,环境税法不仅对依法治国意义重大,而且将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以前,征收排污费是为了特殊目的。以安徽省为例,环保部门将征收的排污费分别以75%、15%和10%的比例转移到地方、省和国家财政部门。省财政厅将把收到的所有排污费作为污染防治预算的一部分拨给环境保护部。
根据预算法,税收收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王表示,虽然环境税没有专款专用,但不会减少对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原来由排污费安排的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不减不减”的原则,得到充分保障,“环保投资将继续增加”。
标题:三大关键词读懂环境保护税法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3496.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