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万亿市场开启—环保行业六大掘金机会
本篇文章2507字,读完约6分钟
“海绵城市”又称“水弹性城市”,是指一个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它吸收水、储存水、渗透水和净化水,必要时释放和使用储存的水。一些媒体曾将海绵城市的建设比作城市的疏通经络、祛风散寒。
自2013年Xi总书记提出建设海绵城市以来,这个词已经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环保行业的主要相关企业也对它青睐有加,使得它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那么,“海绵城市”的魅力何在,它让每个人都“神魂颠倒”?
这项政策一直是过重的,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
海绵城市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各部门和全国各省市的重视和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也得到大力出台。据《典录》统计。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有十多项相关的政策、意见和通知在国家层面上发布,平均一个月左右就发布了一项。
2015年1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下发了《关于组织申请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4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公布了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名单;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各地将根据试行办法中的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指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进行评估;8月,水利部发布了《关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推进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时间表。。
2016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将海绵城市建设划分为规划设计、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城市雨水管道系统和过量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等几个部分;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内容包括海绵城市、地下管廊、流域综合管理等。
此外,除国务院和国家各部门外,地方政府也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划。
2015年,安徽省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最近又出台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从今年起,全省所有城市的新城区、各类公园和开发区都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河北省《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河北省所有城市规划不少于20平方公里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底,2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将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可以看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国家实施力度不断加强,政策不断细化。试点城市经过一年的探索,各地区的项目可能会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步伐将会加快。
空的市场空间巨大,甚至达到数万亿元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将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的试点城市,主要措施包括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15年(16年)的海绵试点城市相比,试点城市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预计涉及的投资不少于2000亿英镑。
2000亿是很多吗?让我们计算一个账户。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2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前曾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将在每平方公里1亿至1.5亿元之间。城市建成区面积按规划历史增长率的5%计算。到2020年,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市场将是built/きだよ 0
让我们从另一个方向来计算这个账户。根据《关于启动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5年至2017年,试点城市计划投资额将达到130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城市投资83亿元。如果在过去三年经历过内涝的3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需要建设和重建,按照每个海绵城市83亿元的投资估算,到2020年,中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市场将会是怎样的?
根据Dianlv.com的计算,到2020年,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市场将达到至少一万亿规模!一些金融机构估计,到2020年,海绵城市的整体市场将达到2.3万亿至3.4万亿元。
Ppp解决了资金问题,收入模式成为关键
海绵城市有巨大的投资,所以政府投资本身对政府来说压力太大,而中央补贴是促进该行业崛起的开始。李克强总理表示,将采取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的投资、建设和管理。
积极推进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和运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风险共担、收益共担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将是解决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资金问题的主要途径。
中央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给予三年财政补贴。补贴分为三个等级,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于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根据补贴基数奖励10%。事实上,大多数试点城市也采用ppp模式。
此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或通过购买服务协议的预期收益提供担保贷款业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为海绵城市建设发行债券,也是一种好方法。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国发展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手,推动发展金融支持海绵城市建设。随后引入绿色金融等创新模式,将更好地刺激社会资本,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建设资金问题得到解决,收入模式成为市场落地和推广的关键。根据国外案例研究,海绵城市项目的效益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主要的外部效益包括减少地表径流以防止内涝、减少排水负担、增加供水、改善供气质量和增加财产价值。谁来支付外部收入已经成为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关键问题。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收入模式:政府支付(日本实行补贴制度,对雨水利用的补贴率可达总投资的1/3-1/2)、用户支付(德国采用收取雨水排放费的方式,相当于污水排放费,通常约为自来水价格的1.5倍)和多元化的产业支持手段(美国联邦和州采取税收总量控制,发行债券等)。
全国人大即将召开,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十三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一些分析师认为,2016年将是海绵城项目实施和行业启动的第一年。近期可能推出的相关试点城市项目和新试点名单将带来良好的催化效果,后期市场值得期待。
标题:海绵城市万亿市场开启—环保行业六大掘金机会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5571.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