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纪文:向“创新经济”和“平衡社会”转型
本篇文章3403字,读完约9分钟
首先,“牺牲经济”和“代价社会”是国际社会唯一但不可持续的方式
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资本不仅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包括化石能源)、生态环境、劳动力等显性因素,还包括组织和保证这些显性因素发挥作用的隐性因素,如立法、制度、规范、秩序、民主制度等。一些学者称之为制度资本或制度资本。如果一个国家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劳动力这四个方面拥有资本优势,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它的经济可能会迅速增长,在政府的推动下,它的社会财富将会迅速增加。但是,如果没有环境权利、人权和伦理等制度资本的约束和保障,土地、资源、环境和劳动力资本的供给就会因利益分配不公平而中断,这种速度甚至这种发展都难以维持。不可持续的快速增长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相对稳定被称为“牺牲经济”和“成本社会”。“牺牲经济”和“成本社会”模式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路径。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繁荣,基本上是建立在资源的大量使用、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透支、职业危害广泛、福利待遇低、价格低、出口高、汇率低、城镇不断扩张、土地逐渐被侵占、公民合法权益难以获得有效的行政和司法救济等基础上的。例如,在2010年11月9日召开的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座谈会上,卫生部部长诸宸指出,中国有30多个行业存在差异。另一个例子是,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在2011年初指出,2010年国土资源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依然突出。又如,尽管各方努力,中国每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从2007年的2.041下降到2010年的0.798,但仍是发达国家的十倍以上。总的来说,中国已经走上了“牺牲经济”和“成本社会”的道路。
“牺牲经济”和“成本社会”模式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权力资本特别是部门和地方权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相对紧密。电力运营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制定和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金融资本,从而利用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廉价自然资源、土地、环境和劳动力资本。只有这样,相对廉价的金融资本才能创造出单位利润低但总额高的总资本利润和国家税收。这种利润和税收的科技附加值一般不高。劳动力资本价格、自然资源资本价格、土地资本价格和环境资本价格一旦因国际市场一体化和民生福利改善而显著提高,将不再具有国际比较优势,这些金融资本将向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转移。“牺牲经济”和“成本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由权力和资本的结合驱动的,在权力运行的范围内,其他社会主体的权利和福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社会福利不足和土地纠纷的产生和积累将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恶化将危及甚至中断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土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资本的持续稳定供给。
第二,“牺牲经济”和“成本社会”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是不可持续的
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大发展始于改革开放。总的来说,中国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需要有国家、社会和私人资本的原始积累来加强发展的内在原因。因此,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中国不可避免地会进入“牺牲经济”和“成本社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初期,虽然环境民主、环境公平和社会正义难以在国家权力结构中有效实现,但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高度一致。集体社会、地方社会和熟人社会中的社会个体,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优先的思想和制度的引导下,可以通过倾斜国家利益和调整集体利益来妥善安排自己受损的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信任国家和集体,也可以以合作和协调的形式对待受损的个人利益,社会矛盾并不突出。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开始与市场互动,社会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市场资源和市场利益的安排。在市场资源和市场利益的引导下,传统的国家管理结构、社会关系结构和单位利益结构开始分化甚至瓦解,在利益碰撞中逐渐形成了适应新利益转移和利益保障模式的社会制度。这种结构和新制度的形成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转型期。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引导下的社会群体分化加剧,职业和居住的流动性加快,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集体社会、地方社会和熟人社会已经被契约社会、混合社会和陌生社会所取代。社会责任缺失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市场更关心自己的空利润,而个人更关心自己的头寸和收益成本。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结构和制度的形成方向不明确,社会保障、社会促进和利益补偿等民生问题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于社会改革。没有制度的保障和约束,行政权力不可避免地缺位、不到位甚至越位,这将使许多个人付出他们不应该付出的社会转型代价。在陌生人和利益追逐的社会中,他们被市场侵蚀。一旦行政权力出现莫莫,粗暴对待个人利益,市场中的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将受到严重冲击,“牺牲”和“成本导向”的社会特征将越来越明显。一旦地方发展和市场发展经常侵犯集体和个人利益,社会情绪就会严重反弹。在信息时代,熟人社会的监督能力虽然明显减弱,但被更强大的舆论监督的陌生信息网络所取代。在市场的冲击下,社会不满情绪盛行,很容易在陌生人的信息网络中扩散。一旦发生敏感的“牺牲”和“代价高昂”的民生事件,如政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地区乃至全国的“信息骚乱”,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牺牲性经济发展和基于成本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基于过度消耗国内劳动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本,侵犯公民的财产权、劳动权、健康权和环境权,诱发各种社会矛盾,因而在发展过程中被广大发达国家所抛弃。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弱,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资源禀赋低,化石能源储备不足,生态环境由于持续的污染和破坏而急需休养生息,而且几乎有no/きだよ/of社会个人为牺牲经济和代价社会的运行买单,因此很难继续为基于此的“牺牲经济”和“代价社会”的运行提供有效的资本。如果我们不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结束目前过分牺牲国家、社会和公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模式,社会利益冲突将会越来越尖锐,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无法持续。然而,如果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行提高自然资源、土地和环境领域的资本进入门槛,并匆忙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些资本将迅速大规模逃离中国,这将在短期内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和政府财政安全问题,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稳定。
第三,中国需要在社会建设时期尽快转向“创新经济”和“平衡社会”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强化政府责任、逐步发展社会福利、加强公民参与和实施社会监督等方式,激发社会各方面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增加经济发展的综合总量和技术含量,提高科技和管理的经济附加值,才能安全地结束“牺牲经济”和“成本社会”阶段。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减少经济对自然资源、土地、环境和廉价劳动力资本的过度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国际社会的批评,改善民生,使中国走向基于制度资本化的“创新经济”和基于制度资本化的“平衡社会”阶段。如果创新型国内生产总值不能上升,在缺乏新的财政和税收来源的情况下,各部门和地方当局不愿放弃基于成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模式,以确保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
目前,中国正在从“牺牲经济”和“成本社会”向“创新经济”和“均衡社会”转变,制度资本正在形成。转型成功与否,“创新经济”能否实现是关键。如果“创新经济”的目标不能实现,就意味着导致各方面严重利益冲突的“牺牲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国家和社会不能为发展和平衡各方面权利和福利的“平衡社会”提供新的经济基础。在大转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也有许多国外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分析和筛选,任务十分繁重。当前,中国应借鉴北京“大民政”的发展经验,高度重视公民社会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回应社会弱势群体权益和福利保障的呼声,着力加强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土地保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制建设,大力推进公民参与、公民监督和公民诉讼,通过制度资本建设调动各方积极性。使权力与人民智慧、民主、民生、公民权利在法律规范下更加紧密,使权力的边界、权力的运行程序、权力与资本的关系不断受到法律的解释和司法的制约,使权力适度扩张,适度制约权力。只有这样,制度资本才能有效化解改革发展中的利益冲突,有序释放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环境,增强中国的科技经济国际比较优势。
(作者是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教授。他被授予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标题:常纪文:向“创新经济”和“平衡社会”转型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6478.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