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本篇文章5691字,读完约14分钟
周生贤强调,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认识,积极适应,积极应对新常态,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本报记者童克南1月15日在北京报道,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张副总理高丽的重要指示,总结2014年工作进展,研究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认识、积极适应、积极应对新常态,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周生贤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经济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转移,发展势头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理解、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审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问题,并作出了明确部署。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理论和要求,为我们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常态指明了方向。
周生贤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变化。首先,从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探索环境保护新途径的角度出发,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要求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在环境保护中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第二,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来看,强调保护优先、预防优先,更加注重严格源头预防、严格过程管理、严惩后果,要求保护优先,共同努力防止污染,全方位保护生态,确保环境质量不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降低。第三,从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角度出发,强调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需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和控制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让透支的资源和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增加生态产品的供给和环境容量。第四,从民生期望的角度出发,强调环境保护关系民生福祉,要求进一步强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具包容性的民生福祉的认识,优先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使广大公众能够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第五,从保护的角度,强调景观林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要求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规律,协调景观林湖的管理,促进集约高效的生产空房、适度的生活空房和ecological/が。第六,从工作领域的角度,强调环境保护要求应体现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方面。 并从整个再生产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和社会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 第七,从制度和机制上,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系改革,加快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坚持通过改革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严格监控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完善政府引导、企业治理、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第八,从落实责任的角度出发,强调推进“党政同责”、“一岗两责”,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追究。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方式和奖惩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的环保责任。
周生贤指出新常态应该有一个新的状态。国家环境保护体系必须科学认识、积极适应和积极应对新常态,用新常态来观察、分析和判断环境保护发展中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才能趋利避害。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积极探索以环境保护为实践主体的新途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在发展阶段,应以提高环境质量为导向,推进环境管理的战略转型;在重点领域,要把重点放在向污染宣战的大气、水、土壤污染控制三大战役上,从整体上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安全和辐射安全;在工作方法上,要以市场和法律手段为主导,创新环境管理方式,推动环境管理从过去以行政审批为起点,政府主导向市场和法律手段为主导转变,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和标准中的规范导向作用;在精神状态上,要以实践“三严三实”为根本要求,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矛盾,善于改革创新。
周生贤说,“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环保系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途径,推动环保工作呈现新特点、新变化、取得新成效。第一,从“四大事件”到“四梁八柱”。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围绕“四大事件”;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和积极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四梁八柱”,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践不断升华。二是环保工作领域进一步扩大。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国家约束性目标已扩展至四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三是区域污染联合防治机制日益完善。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控制区域,建立健全区域联合防控合作机制。以流域为控制单元,实施联合治理,促进流域、沿海土地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第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协同作用不断增强。湿地、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得到加强,生态保护在扩大环境容量、提高环境承载力和增强环境自净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五是加快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管理转型。新修订的《环境空气体质量标准》和《大气十条》的颁布,推动了环境管理从总量控制和污染防治向质量改善的逐步转变。
周生贤在回顾2014年工作时表示,去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国家环境保护体系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各项任务完成得很好。一是生态环境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中长期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制定,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简政放权取得重要进展。第二,在预防和控制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方面采取了新的步骤。2014年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点行业执法监管和污染控制。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亚太经合组织蓝色”的出现,得益于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的合作和全力支持,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在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水十条》,对2013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并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水质较好的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改善了主要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在不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抓紧编写《土壤十篇》,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简报》,安排资金支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积极推进污染场地全过程环境管理。三是全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圆满完成。严格考核减排目标责任,重点推进减排项目建设,完善减排政策措施,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环保量化指标。第四,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综合作用不断显现。加快实施环境功能区划,优化环境评价管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第五,环境法制建设、执法监督和环境风险管理更加有力。尽一切努力推动《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和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环境执法和监管不断加强,重金属、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管理得到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六是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开展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试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新成绩。第七,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是可控的。全面推进核安全“十二五”规划实施,完成中期评估工作,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加强运行核电厂全天候安全监管,加强在建核电厂调试监管。全国运行的所有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在建核电机组的建设质量得到控制。八是环境监管和核安全能力建设投入3亿多元,环保能力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第九,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的整顿得到进一步推进。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狠抓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严格执行八项中央规定,大幅精简部委机关文件和会议,勤俭节约。全力配合中央第三检查组开展专项检查,虚心接受中央检查组的监督和帮助。规划政策、科技监测、国际合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全面推进。中国科协年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科技支持机构国际会议成功举行,公民“与呼吸共进”行为准则发布,首次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完成。
周生贤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实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国家环保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实现“青山在,绿水在”的目标,紧紧围绕“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紧紧围绕当前国家确定的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两办一通”精神,确保“十二五”全面完成,全面规划“十三五”。首先,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进行防治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三大运动。深入实施“大气十大”,加强重点任务日常检查,对地方政府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评估。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推进重点行业整改,加大淘汰小型燃煤锅炉力度,不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加快出台相关排放标准和配套政策。全面落实“水十条”,坚持地表和地下污染、陆地和海洋污染同步治理,市场与行政、经济和科技手段相结合,共同评估节水和净水、水质和水量指标,通过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修复制度,努力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稳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土壤十条”的制定和实施,牢牢把握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重点,提出保护、禁止、限制和控制措施,抓紧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继续推进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工程。
第二,我们必须把减少主要污染物的任务落到实处。与2014年相比,全国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下降了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3%,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了5%。要引导和督促地方和中央企业编制2015年年度减排计划,完善减排项目调度体系,加快淘汰黄标车,继续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政策,落实重点行业限期治理大气污染计划和建设项目总量管理办法。研究提出“十三五”总量控制制度改革方案。
第三,采取综合措施优化经济发展。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战略环境评估,坚决遏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进一步梳理和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完成环评机构在环保系统机构中的脱钩和重组。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全面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鼓励研发和推广先进污染控制技术,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第四,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法的保护。抓好《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培训,推动新法进入学校、机关、企业、社区和家庭,尽快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抓紧制定排污许可证和环境损害评估的具体规定,加强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司法部门的工作联系和协调,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充分发挥“三级联合调查”作用,加大暗访暗访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检查,依法严惩恶意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提高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五,加强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颁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条例和示范县市指标,启动中国生态文明奖和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继续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第六,要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在役核电厂和研究堆运行的日常监管,做好在建核电厂开工许可和批准文件的技术审查工作。全面推进核安全文化宣传专项行动,加快核设施退役治理,加强铀矿开采和放射性物质运输监管,确保核安全和辐射安全。
第七,要全面加强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机构和人员建设,推进国家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充实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稳步推进干部交流和轮换。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农村环境保护、湖泊生态保护、重金属处理等。,提高投资担保水平。加快水专项成果应用,加强科技支撑。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推进“天地一体”进程,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互动,及时应对热点问题。借助环境日等平台,深化社会环保宣传,开展基层生态文明活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多边、双边和区域环境合作水平。
第八,要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严格抓班子,严格领导班子,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制度,切实做好电力运行监控机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努力形成“水土保持、各负其责、各负其责、各负其责”的完整责任链条。进一步做好教育实习成果转化工作,坚持不懈地纠正“四风”,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整改落实和销售数量管理的监督检查。抓好中央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反馈后的整改落实,认真对待问题,认真检查分析根源,一次整改落实一个问题。
九、要全面推进“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坚持远近结合,规划重大项目、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突出实施差异化管理,努力提高规划水平。抓紧编制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生态保护和核安全专项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各地要认真做好地方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国家规划的要求得到落实。
十、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改革生态和环境保护领域。要坚持问题导向、理论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突出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和主力军的作用,做好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加强改革措施的监督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纪检组长、党组成员何洁、总工程师万本泰、核安全总工程师等领导。
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厅(局)负责人,解放军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环境保护部各部门负责人,机关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标题: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7242.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环境信息公开不再可有可无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呼唤治水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