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重视治理,更应重视保护
本篇文章3174字,读完约8分钟
编者按: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中国饮用水的安全状况如何?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做好饮用水安全工作?201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对中国的水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进行了专题调查。近日,记者采访了课题组组长张。
大中城市附近的集中式水源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广大农村地区的非集中式水源和水污染更加严重
记者:饮用水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请简要介绍我国水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情况。
张: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生产的关键,是生态的基础和战略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关注不亚于对食品和药品的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健康和生命安全。
水资源有两个主要指标,一个是水量,另一个是水质。就水量而言,中国仍然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也可以说水资源与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目前,中国年均缺口约为500亿立方米,56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从水质来看,城市附近或人口密集地区的集中水源水质总体较好,但在一些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和大量分散的取水点,水污染较为严重。
我国地下水资源量每年超过8200亿立方米,目前的矛盾主要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是战备的水源,也是子孙后代的口粮。过度开采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的每年500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100多亿立方米。全国超采900多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每年超采60亿立方米。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和植被退化等。地下水水质不容乐观,与地表水的情况基本一致,即作为城市附近的集中水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非集中水源和广大农村地区水污染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最近,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划定水功能区,核实不同水功能区受污染的能力,开展水功能区达标评估,建立和完善水源保护区的相关制度,如禁止新建和清理污染严重的行业,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过度放牧等。
应该说,中国的水污染状况在局部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仍然是严峻的。在一些地区,如西部和中部,水源污染的恶化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
最突出的问题是它更注重治理而不是保护,愿意花钱治理,但保护力度不够
记者:中国在水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张继禹:主要有以下问题:
首先,企业暗中安排。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无视国家法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非法排放水,这是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是污水处理能力相对较低,中水利用水平较低。中国的污水处理率只有60%左右,许多处理后的再生水仍排入河流和湖泊。
第三,非点源污染严重。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农业生产对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3.7%、57.2%和67.4%。应该说,现在非点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是时候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控制了,但我们仍然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过量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会随着降雨和流水涌入河流和湖泊,甚至大量渗入地下。
第四,制度松散,环境执法薄弱,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人为的污水处理相当于中毒,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但是,我们经常用经济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用单位处罚代替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处罚,这使得一些企业铤而走险。
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更注重治理而不是保护,愿意花钱治理,但保护是不够的。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和干部考核等方面,治理与保护并不并重。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一是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上存在偏差;在一些地方,存在gdp崇拜;甚至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必然会影响生态环境。正是由于认知上的差异,人们关注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
第二,制度原因。水是一种可流动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的系统在水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方面是高效和统一的。但是,流域与地区、部门与部门、企业与政府之间确实存在着分歧,在控制系统污染方面仍然没有共同的努力。
第三,制度原因,包括投资项目设立制度、问责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等。,不能适应美丽中国的建设,也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第四个原因是法律制度。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滞后于环境污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五,由于社会原因,监督网络不完善,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管不严,甚至政府和企业为了地方政府、部门和个人的利益相互勾结的情况时有发生。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水污染控制的重点应该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记者:为确保饮用水安全,中国目前和未来的水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需要推进哪些重点工作?
张::我想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健全限制水功能区污染的法律制度,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总量,落实减排措施。有必要重点进行纳污能力测试,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流域、不同水源的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地一策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完善一系列水源保护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中水利用。在现有规划范围内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万人以上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的编制,分期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标准应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管网必须配套,处理后的再生水应回收利用,处理后的再生水不得回流入河流、湖泊和水库,造成对水源的二次污染。
统筹城乡,加大面源污染控制力度。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必须统筹城乡,不能忽视大农村。如今,农村地区的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今后治理的重点应该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建议制定《饮用水安全法》或修订《水污染防治法》,提高保护标准,明确水源和地下水保护责任,加大对污染事故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力度。
南水北调供水后,有必要实施控制地下水开采的规划和措施,使地下水量逐步上升而不减少。
建立健全监测网络、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功能,形成全国人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饮用水安全的局面。
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高效权威的水资源保护领导机构和决策机构
记者:您对饮用水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张继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广泛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饮水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有必要让人们了解我们的国情,了解水源和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动员所有的人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职责,修订干部考核标准,破除对gdp的崇拜,把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作为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加大考核权重。
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水源和上游生态补偿机制。归根结底,水资源保护本质上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补偿,应尽快实施。
实施城乡规划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要解决多龙水控制和多龙水管理问题,必须建立一个高效、权威的水资源保护领导机构和协调机构,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
改进农业耕作方法,有效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通过土地流转、机械化施肥和高效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使用有机肥。
改变重治理轻保护的做法,加大环境保护和水源保护的投入。如果我们保护好它,我们将减少污染,如果我们减少污染,我们将减少治理,这是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也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在这方面应该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优化城镇和产业布局,突出水资源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城市资源配置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沿江高污染企业的管理,关闭河湖水库附近的高污染企业。
最后一点是开展全国地下水调查,制定地下水开采控制和污染防治规划,履行地下水分区保护责任。一旦地下水的污染很难控制,它主要依靠保护。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和阻止地下水的污染,我们以后可能会后悔,这将很难向子孙后代解释。
标题:饮用水安全:重视治理,更应重视保护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9662.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